地理環境
胡集鎮胡集村 位於惠民縣城東南部,又名胡家集,原名胡家,胡集鎮政府駐地。全村有耕地107公頃,399戶,1663人。
歷史
相傳,明洪武年間始祖胡達吉由河北棗強縣遷居於此,立村胡家。後遷入多姓,立有集市,改名胡家集。胡集村原為魯北商業重鎮,民朴物阜,商賈雲集。據村內老人介紹,舊時胡集大集在方圓百里之內僅次於武定府大集(惠民鎮大集),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逢大集,人來人往,人聲鼎沸。相傳舊時胡集村偏東部有一條商場街,此街直通北京城,很多當地有名氣的人物,都出生在此街上。因而此街道有“龍脈”之稱,傳之久遠而神秘,外地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往往願意在此街道上走一走,以圖沾點靈氣,福蔭子孫。於是此街生意就更為火爆。後來該村逐漸興起書會,眾多民間藝人競相來此獻藝、切磋、收徒、望空。胡集村更是名聲鵲起,人們堅信此地藏龍隱鳳,人傑地靈。民國年間,胡集村牲畜交易市場聞名,吸引了省內外眾多牛、馬、驢、騾交易商人。
文化
“胡集書會”使胡集村名譽九州、蜚聲海內外。胡集書會又稱為胡集燈節書會,因其每年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七舉辦,正好跨越元宵節。胡集書會與河南馬街書會並為全國兩大書會。胡集書會始於元朝,興於明清,距今已近800年。據史書記載,北宋時期黃淮地區流傳一種音樂與唱詞相結合的“說諢話”藝術。北宋末年,藝人趙德麟又創作一種說唱藝術“鼓子詞”。當時“平話”在惠民一帶盛行,城裡每年書會,藝人們聚合一起切磋技藝,交流書目。元初兵亂時,藝人們將書會遷至惠民城南70華里的胡家集。
相傳,舊時在胡集大集上,一天南、北兩邊各來一個“唱魚鼓”和“唱落子”的藝人。兩人曾因爭場子起了矛盾,相持不下,第二年又各自約了更多的藝人再次對壘。如此連續幾年,藝人、觀眾越聚越多,影響隨之擴大,形成了書會。後隨書會影響擴大,藝術上相互競賽、交流,每年正月十二大集,藝人們借上市說書賣藝之便,齊來暢敘友情,交流書目,傳授技藝,拜師收徒,各續師承門戶。胡集燈節書會世代相傳、繁衍至今。每年書會上,說唱的書目有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京韻大鼓、漁鼓、單弦、山東快書、山東琴書、毛竹板、評詞、竹板書、滄州木板、相聲、河南墜子等。昔日還曾有過窯調、摔韁大鼓、數來寶等。燈節書會由“前節”“正節”“偏節”組成。在正月十二胡集大集以前,距離較遠的藝人們為了不誤會期,提前幾天來到胡集,在周圍村莊演唱,稱“前節”。自正月十二到十七這六天是書會的高峰盛期,書價最高,為“正節”。十八至二十一的四天是書會的“偏節”。
自1983年至今,國家文聯副主席、曲藝家協會主席劉蘭芳、原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高元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郝愛民、郭全寶、姜昆、唐傑忠、馮鞏、劉偉等眾多曲藝界泰斗和大師均曾多次蒞臨書會獻藝。1985年建省曲藝廳,同年全國曲協副主席陶鈍親題“胡集曲藝廳”五字。2006年5月20日,胡集書會正式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