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1975年越戰結束後,香港一度成為“第一收容港”,接收了大量越南難民、船民。這些人到港後,會被港府統一安置在羈留營。對於混在他們中間的越共,特工發現後會秘密殺害。
在越戰中僥倖撿得一條命的越南華裔胡越(周潤髮飾)隨夥伴逃難到港後,如願見到素未蒙面、後期曾中斷聯繫的筆友李立君(繆賽人飾),後者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十分同情他的遭遇。當胡越反殺將他視作越共的特工後,李立君決定幫他辦去美國的假護照。辦護照時,胡越結識與他命運無差的沈青(鍾楚紅飾),兩人講好到美一起生活。
胡越、沈青等人在菲律賓轉機時,沈青及其他幾個女孩被幫他們辦護照的人秘密帶走,為找到沈青,胡越放棄赴美良機,脅迫著該人來到菲律賓唐人街一家Bar,原來沈青是被騙到該處做實為妓女的Bar女。為了履行許下的要將沈青照顧的諾言,胡越答應老闆鍾仁(金彪飾)替他做殺手,並因之與另一殺手阿三(羅烈飾)結成兄弟。但他及沈青、阿三僅是鍾仁手中的棋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胡越 | 周潤發 | ---- |
沈青 | 鍾楚紅 | ---- |
阿三 | 羅烈 | ---- |
李立君 | 繆騫人 | ---- |
鍾仁 | 金彪 | ---- |
小童 | 林應發 | ---- |
蛇頭 | 湯錦棠 | ---- |
老伯 | 陳佗傑 | ---- |
特工 | 陳鴻昌 | ---- |
日文老師 | 鍾俊英 | ---- |
販賣頭子 | 馮潤泉 | ---- |
Migual | Dave Brodett | ---- |
嫲嫲 | Josie Shoemaker | ---- |
鬍子 | Ramon Dsalva | ---- |
Ricaroo | Ben Makalalay | ---- |
積及 | Gregg Lozano | ---- |
人妖 | Fanny Serrand | ---- |
人質 | Rasauro Gotaco | ---- |
上一頁 | 1 | 2 |默認顯示 | 全部顯示 |
職員表
出品人 | 梁李少霞 |
製作人 | 李瑞怡/崔寶珠 |
監製 | 泰迪羅賓 |
導演 | 許鞍華 |
副導演(助理) | 關錦鵬 |
編劇 | 張堅庭 |
攝影 | 黃仲標 |
配樂 | 林敏怡 |
剪輯 | 健健 |
道具 | 楊世正 |
藝術指導 | 程小東 |
美術設計 | 區丁平 |
動作指導 | ChingChoreographer/程小東Siu-Tung Ching |
服裝設計 | 盧瑞蓮 |
視覺特效 | Garcia/Mariano |
燈光 | 林煌 |
劇務 | 熊豪亮 |
場記 | 林文剛 |
發行 | Rim(1996) (USA) (subtitled) |
菲律賓製片:李瑞怡
製片:崔寶珠
劇本顧問:邱剛健
策劃:張國忠
攝影助理:楊大衛
劇照:李融
字幕:雷志良
效果:吳國華
菲律賓外景工作人員:
製片:Zeny Ambos
助理製片:Linda Ambos
特別效果:Mariano Garcia
外勤:Dante Romero
原聲資料
類別 | 曲目名稱 | 作曲 | 作詞 | 演唱 | 唱片提供 |
---|---|---|---|---|---|
插曲 | 這是愛 | 泰迪羅賓 | 鄭國江 、 林敏驄 | 泰迪羅賓 | 寶麗金唱片公司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屆次 | 獲獎稱號 |
---|---|---|---|
1982年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第1屆 | 最佳編劇(張堅庭) |
創作背景
影片雖然有著一定的商業色彩,但卻仍舊保持著香港新浪潮電影的思想特質。在1981年,也就是中英雙方進行香港前途談判的前一年,新進編導張堅庭寫出了以逃港越南難民為主角的影片,很明顯地流露出了對香港人移民身份的某種憂慮。故事主題不但觸及難民,甚至探討了人在大環境控制下無處可逃的宿命悲劇。這一切因素,都對香港人的政治處理寄寓甚深。
出品:珠城製片有限公司
沖印:香港彩色電影沖印有限公司
影碟發行:潤程鐳射影碟有限公司
上映時間
香港:1981年4月24日
加拿大:1982年09月12日
影視評論
作為1982年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沒有其他競爭影片的提名下,此片獲得最佳編劇獎。由女導演許鞍華執導,周潤發與當時名噪一時的兩大香港小姐鍾楚紅和繆騫人聯袂。以如今的眼光來看,影片製作得相當粗製,在很多可以鋪墊更好的細節處,被一筆帶過,草草了事。前後劇情銜接的生硬,演員表演沒有太大的發揮餘地。但還是能在細微的幾點看出發哥演技的用力之處,那種狠呆呆的眼神,敏捷的動作,帥氣的造型。還有鍾楚紅稚嫩的有點讓人認不出來。儘管影片的表現手法過於簡單,但這絕不是一個濫造的故事。不僅反映了八十年代困擾香港的越南難民問題,還深刻挖掘了這些另類人群的辛酸人生。別看香港新浪潮年代的電影工作者們拍攝的手法還很不成熟,對於劇本的要求卻是非常之高。他們會去實地考察,接觸大量真實人物,了解他們的生活起居和不幸遭遇,這都要比如今花哨的拍攝技法,只是為了拍而拍,根本不知拍什麼的電影要強上百倍。影片上映之後,許鞍華憑藉此片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而發哥也一改之前“票房毒藥”的名頭,開啟了後期輝煌的“殺手生涯”。不能不說,此片的價值和意義都是何其特別,是值得永久紀念的。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珠城製片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發行公司
1.Rim(1996) (USA) (subtitled)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中國香港Hong Kong1981年4月24日
加拿大Canada1982年9月12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其他片名
更多外文名:
Woo yuet dik goo si
The Story of Woo Viet
God of Killers
Hu yue de gu shi
Woo Yuet's Story .....(literal English title)
L'Historie de Woo V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