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區域經濟、產業經濟等,對經濟社會學、民族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社科研究方法論等有廣泛而深入的涉獵。
主要成就
獨立出版個人專著12部,430萬字.(其中:國家級出版社10部);主持課題42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4項,省部級28項,地廳級課題2項、橫向課題8項);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成果要報》1份;獲省政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發表文章90篇(其中:重要期刊、核心期刊20篇);政策建議12份;研究報告32本340.2萬字;科研成果總字數約800萬字利益·和諧·穩定——預防和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研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出版.38萬字. 獨用。
一、社科方法論著作
1.《錘鍊競爭力——社科研究選題、設計、研究的實證分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出版.35萬字.獨著.(社科方法論)
本書是一部以實證分析為基礎的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專著,也是一本社會科學研究的工具書。本書以“研究研究者”為目的,以實用為特色,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申報設計為主要線索,以大量社會科學選題、設計論證書為案例,以廣大西部欠發達地區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提升為重點,結合部分碩士、博士論文分析,從社會科學研究的選題、設計論證和研究成果質量三大方面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探討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理念、態度和方法,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提供實用的借鑑和參考。
該書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了社會科學研究從選題、設計到研究的全過程。其中,尤其是第一次完整地展示了大多數相關人士難得一見的7份成功立項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設計論證活頁原件,對廣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實證參考價值。
研究生論文和學位論文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未來和希望。本書在大量指導、評審和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基礎上,針對研究生論文需要注意和改進之處進行了歸納總結,供廣大研究生作為論文選題和論文寫作的參考。
2.《精神生產面向與研究焦點選擇——西部地區“三點”問題深度關注》[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出版.40萬字.獨著.(社科方法論)
內容摘要:
該書是作者的另一部專著《錘鍊競爭力——社會科學研究選題·設計·研究的實證分析》(《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7月)的姊妹篇。《錘鍊競爭力——社會科學研究選題·設計·研究的實證分析》是一部關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著作,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怎么做”。與讀者交流的是社會科學、尤其是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怎樣提高科研競爭力。這本書也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做什麼”。與讀者交流的是地方社會科學研究做什麼才能實現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最大價值,才能獲得社會科學研究者自身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經濟學角度看,“怎么做”和“做什麼”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一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核心內容和決定性範式。同樣,在社會科學研究這個精神生產領域,“生產什麼”和“怎樣生產”也構成了社會科學研究(者)、尤其是廣大西部欠發達地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前提。
此外,中國、尤其是廣大西部落後地區依然很窮,養不起太多做閒學問的人——這不僅僅是一個事實,更重要的是人的良知。
該書選擇了著者設計、承擔的以8項國家社會科學項目為中心、絕大多數經國家和相關部門驗收結項的17個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的成果簡介(部分重要項目附“成果目錄”)及後續成果——數十篇公開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作為案例,供社會科學研究者、尤其是廣大西部地區社會科學研究者“做什麼”的參考。從學科分類角度看,這些項目和論文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等一級學科;從研究內容上看,廣泛涉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大多數“三點”、即重點、熱點、難點問題。
該書能夠為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專職研究者、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教師和高年級研究生的科研活動和學位論文提供有益的參考案例。
3.《研究研究者——中國社會科學成果質量鑑定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43萬字,獨著...(社科方法論)
內容摘要:
本書是首部以社會科學科研成果鑑定評審意見為基礎,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質量進行分析研究的專著。
本書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研究生學位論文等三篇組成。全書共收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質量鑑定意見31項,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鑑定意見38項,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意見63份,總計132項(份)。
第一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研究。包括四個部分。一、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分類研究。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礎類優秀成果十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套用類優秀成果十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暫緩結項成果質量十八大原因分析。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鑑定分析及實例。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十五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鑑定二十五大問題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鑑定意見(包括預鑑定)實例(23項、份)。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被”鑑定成果質量分析與實例。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被”鑑定成果十二大優點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被”鑑定成果六大不足分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被”鑑定意見實例(8項、份)。四、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質量研究專題。包括:原始創新匱乏——中國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最大不足,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詳解,《導言》的正負效應三個專題研究。
第二篇是關於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研究。包括三大部分。一、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鑑定意見分析與實例。包括: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十二大優點分析;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十六大不足分析;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鑑定意見實例(27份)。二、地方社會科學“被”鑑定意見分析與實例。包括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被鑑定優點分析;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被鑑定不足分析;被鑑定意見實例(11份)。三、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研究專題。包括:地方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與改進,關於對策研究兩個專題研究。
第三篇是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研究。包括: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意見實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十五大優點分析;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十五大不足分析;研究生學位論文鑑定意見實例(63份)。
成果質量分析和鑑定評審意見涵蓋了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政治學、管理學、人口學等學科;研究生論文評閱意見涵蓋了經濟學、行政管理學、社會保障學、MBA、MPA等學科。
通過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類型、不同選題的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分析和鑑定評審材料的展示,可以使廣大專職或業餘社會科學研究者、高等院校教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均能夠全方位接觸了解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要求,作為提高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質量的參考。
二.經濟學著作
4.《“西電東送”電力產業政策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出版..37.5萬字.獨著.(產業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第一本關於中國重大區域產業布局——“西電東送”的專著,也是大量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一批學術論文在新的研究架構下有機整合和凝結。該書以產業政策學為視點,以“西電東送”的實踐為基礎,對“西電東送”的戰略布局與區域產業結構政策、電價政策、移民與社會政策、市場政策、資源環境政策以及電力企業改革政策等涉及“西電東送”和西部電力產業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產業政策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提出了相應的產業政策建議,可為相關決策層和電力產業企業提供有益的啟發和參考。
該書一方面運用產業政策學的相關理論對“西電東送”及西部電力產業發展進行了首次系統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以“西電東送”及西部電力產業實踐的需要為基礎,突破了現行產業政策學的研究架構,通過產業實踐豐富和完善了產業經濟學和產業政策學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對中國產業經濟學和產業政策學的現行體系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挑戰。可為相關理論研究界和產業經濟學教師、研究生及高年級學生作為科研教學參考。
5.《利益·和諧·穩定——預防和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研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出版.38萬字. 獨著.(經濟社會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西部水能資源開發過程中以移民為主體的群體性事件的首次深入系統研究。該書包括八大部分,對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的基本理論、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情況、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演化軌跡和現狀、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原因、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理念、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方略、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前提、預防與解消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對策等進行了首次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具有相當理論學術價值。同時,該書提出了以預防西部重大群體性事件為主的五大機制建設,具有相當的決策參考價值和實踐作用。此外,本書還對貴州省甕安“6.28”大規模暴力性群體性事件進行了專題深入研究。
6.《欠發達地區農產品出口與區域經濟發展——貴州省菸葉出口的典型研究》[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年出版. 40萬字.獨著.(貿易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菸草生產和出口大省——貴州省菸葉出口的首部專著,也是國內菸葉生產出口省(區、市)關於菸草出口方面的首部專著。該書以貴州省菸葉出口發展問題的典型研究,實證性地闡明農產品出口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體制進步的關係,對如何發展貴州省菸葉出口問題進行了首次全面系統研究,提出了對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及菸草進出口企業有重要參考決策價值的系列政策對策。以貴州菸葉出口發展為典型個案的系統、全面、深入研究,對廣大西部欠發達地區農產品出口的理論和實踐有相當的參考借鑑價值,對於農產品(包括工業品以及其他出口產品)出口的研究具有範本作用。
7.《以農民為本:貴州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30萬字.獨著.(農村經濟學)
內容摘要:
內容該書是關於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專著。該書在理論和實踐兩大方面詳細深入分析貴州省農民徵收的基本情況、特點、增收特殊困難及主要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農民增收五大機制框架,即做大一種經濟——農民工經濟,夯實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機制;發展一大產業——建立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建立農業內部增收機制;加大加大公共產品投入——鑄造公共資源分配的“多予”機制;改革征地制度和對農民減負——構建“少取”機制;促進兩大轉移和實現兩大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居民城鎮轉移,形成“分母”減少機制;減少農民負擔、減少農民成本支出。該書對調整產業結構的增收、鄉鎮企業與農民增收、科技驅動農民增收、農民經濟自組織化與增收、貧困農民增收、促進兩大轉移與實現兩大減少與農民增收等進行了大量實證分析,提出了包括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促進增收、大力發展畜牧業促進增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促進增收、貧困農民增收等20條增收途徑和相關措施,對貴州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構建具有廣泛的參考、諮詢和指導的現實意義,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對全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建設有著廣泛的參考借鑑價值。
8.《道德的競爭力——加入WTO與西部地區政府道德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出版,35萬字 .獨著.(政治經濟學)
內容摘要:
本書在第一次提出狹義和廣義WTO原則概念,並以此揭示廣大西部落欠發達地區政府在對應WTO的道德原則方面存在的某些缺失。本書著重從經濟體制基礎、社會人文環境和歷史道德沉澱三個方面對道德缺失進行多學科、廣視野、大時空、全方位深入分析,提出了西部落後地區政府道德建設的基本思路、方略和對策構想。
對區域政府道德問題的研究,不過是使問題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已。實際上,整箇中國的相關問題與西部地區之間僅僅是一個不太大的程度而已,對整箇中國加入WTO以後的政府道德建設,具有“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巨觀性、全局性、前瞻性意義。
該書對政府道德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可以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等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提供參考讀物。
此外、甚至更重要的是:政府,不過是人的集合體。因此,對政府的道德研究完全可以直接等同於對人的道德研究——這是本書的一個重要要初衷——將“政府道德”一詞在電腦的“編輯”欄中選“替換”,就完全可以替換成“人”和我們每一個人自己。
9.《特殊關注與民族發展——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狀況實證調研與方略對策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38萬字.獨著.(民族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的首次全面實證調查和深入系統研究。對中國的征地制度與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失地農民中的特殊群體——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失地前後經濟狀況進行了詳實的調研。該書從八大學科視角對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八大特殊性進行了實證調查和研究。對中國征地制度的基本弊端——補償標準過低進行了理論和實證分析,提出了中國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對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八大特殊性的關注與政策對策。
該書在研究對象、學術理論、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較大創新,在相關理論學術研究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該書提供了大量豐富、準確、系統的實證調查資料和數據,對於相關理論學術研究有重要資料價值。該書提出了“等價徵購”這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及其基本內容;提出的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進行特別關注的“八大特殊性”及其相應的政策對策,對中國征地制度改革和解決西部少數民族失地農民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國家相關決策層和相關職能部門具有很強的可決策性、可操作性。
10.《區域利益協調與深度協調研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0年出版. 35萬字. 獨著.(區域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東西部區域利益失衡和深度失衡的首次系統研究。該書對中國東西部生態補償、礦產資源開發和電力資源開發的區域利益失衡與深度失衡所涉及的廣大農民、尤其是少數民族農民利益受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東西部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構建及對策和區域利益深度協調的方略對策。
該書的主要特點與價值在於:一是現實性和套用性突出,二是以東西部區域利益失衡和深度失衡的實際為基礎,提出了國內外相關經典理論的不足甚至缺陷,三是進行了富有創新性和開創性的探索。該書提出了全新的“區域利益深度協調” 理論,提出了“東西部區域利益表層協調”與“東西部區域利益深度協調”、“區域市場公正失靈”、“區域利益失衡轉嫁”、“補償客體錯位”、“利益還原機制” 、“民族社會環境戰略影響評價”、“民族社會環境重建機制”、“人本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等一系列新概念,在相關理論學術研究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提出的關於東西部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構建及對策和區域利益深度協調的方略對策具有較強的可決策性和可操作性。
該書對區域經濟利益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可以為高等院校區域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民族學等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提供參考讀物;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啟發性的新視角和新思路。
11.《障礙與對策——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43萬字.獨著.(人口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關於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障礙與對策的首次系統研究。該書研究提出了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十大障礙,提出了消除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障礙的方略對策。
該書的突出特點一是研究內容較為系統全面;二是現實性針對性較強;三是第一手調查資料較為豐富詳實;四是創新性較為突出。
該書的主要建樹一是構建了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障礙及對策較為完整的框架體系。二是運用新理論和從新視角對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進行了創新性研究。主要包括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建設研究、資產代際轉移研究和城鎮資產建設問題研究。三是提供了大量最新調查資料數據。四是在創新性方面。主要包括發現新問題,理論的新運用,提出新概念,構建新體系、提出新觀點。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視角下“多元代際培訓教育”問題,新生代農民工農村資產轉移和代際轉移問題,新生代農民工城鎮資產建設問題,農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設問題等四大問題在相關研究及實踐中幾乎完全是空白。該書首次發現這四大新問題並進行調查研究。該書首次提出了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三權一體經濟權益”概念,“三元代際培訓教育”概念,“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設”概念;該書首次構建了新生代農民工三元代際培訓教育體系,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設理論體系,新生代農民工資產建設體系。該書首次提出了“中國城鎮資產建設的重點瞄準群體:市民化進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的觀點,能力素質建設是解決授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漁”、是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重要的“治本”之路的觀點等。具有相當的學術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該書對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障礙與對策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能夠為相關理論和實踐提供參考,為相關研究提供啟發性的新視角和新思路。
12.《資產·效應·資產建設——中國農民工融入城市的資產建設制度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39萬字.獨著.(理論經濟學)
內容摘要:
該書是將資產建設理論與中國農民工問題聯繫起來進行研究的首部專著。
該書對資產建設理論進行了全面的詳細介紹;綜合提煉出資產的多重效應;對中國資產建設的主要瞄準群體進行甄別;調查分析了農民工城鎮資產的匱乏及其制度性原因;提出了促進資產建設的制度體系框架及實施方案。
創新性強是該書的基本特點之一。一是提出基於房屋資產的基尼係數及計算,對於傳統基於收入的基尼係數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和挑戰;二是實現了研究對象創新;三是豐富了資產效應理論;四是拓展資產建設的途徑,形成新的資產建設框架;五是對資產建設理論所沒有提及的資產“負效應”進行了研究論證;六是提出了一些關於資產及資產建設的新概念。基本特點之二是“接地氣”。該書通過資產建設理論與實際生活的相互詮釋和印證,將資產和資產建設理論生活化,把實際生活機理化、規律化,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該書主要致力於資產及資產建設的機理性規律性研究,從而具有超越農民工這個特定群體之外更為廣泛的普遍適用性。同時,對資產建設理論的拓展創新和資產建設理論的中國化,對於世界範圍內資產建設理論及相關學術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啟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