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瞼外翻指瞼緣向外翻轉離開眼球,瞼結膜常有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併瞼裂閉合不全。相當於古代中醫文獻中的“睥翻粘瞼”、“地傾”、“殘風”、“風牽瞼出”、“風牽生瞼”等。
病因
1、瘢痕性:由於眼瞼外傷、燒傷、眼瞼潰瘍、眶骨骨髓炎或瞼部手術不當等所造成的皮膚瘢痕牽引所致。
2、痙攣性:由於眼瞼皮膚緊張,眶內容充盈眼輪匝肌痙攣壓迫瞼板上緣(下瞼的瞼板下緣)所致。常見於患泡性結角膜炎的小兒,或高度眼球突出的患者。
3、麻痹性:僅見於下瞼,由於面神經麻痹,眼輪匝肌收縮功能喪失,下瞼依其本身的重量下垂面形成外翻。
4、老年性:僅見於下瞼,由於老年人的眼輪匝肌功能減弱,眼瞼皮膚及外眥韌帶也較鬆弛,使瞼緣不能緊貼眼球,終因下瞼本身重量下墜而外翻。加上外翻引起的淚溢、慢性結膜炎,使患者頻頻向下擦淚,加劇了外翻的程度。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瞼緣外卷,致使瞼結膜暴露、乾燥、充血、粗糙、肥厚;嚴重者伴有瞼裂閉合不全,角膜下部暴露、乾燥、混濁甚至潰瘍形成。
(2)下瞼外翻,波及淚點,可致溢淚。
(3)燒傷、創傷、化學傷、眶骨髓炎等引起眼瞼瘢痕收縮,稱瘢痕性瞼外翻。
(4)眼眶內容物充盈,眼球突出,小兒眼輪匝肌痙攣等可致痙攣性瞼外翻。
(5)面神經麻痹引起麻痹性瞼外翻。
(6)老年眼瞼皮膚鬆弛及眼輪匝肌功能減弱引起老年性瞼外翻。
凡具備第1-2項兼第3-6項之一即可診斷。
病證鑑別
本病應與風牽出瞼相鑑別:二者均有眼瞼外翻,但風牽出瞼多限於下瞼,且無瘢痕;而本病多因胞瞼自病,是瘢痕收縮而成,上下眼瞼均可發生。風牽出瞼多因胃經積熱,肝風內盛,以致風痰濕熱上攻,氣滯血壅所致。由於瞼弦翻轉,眼瞼不能閉合,常感眼部乾燥疼痛,甚至發生角膜炎。多發於下瞼。
相關檢查
眼科專科檢查:眼瞼外翻後,瞼緣離開眼球,瞼結膜乾燥肥厚,表面充血。角膜乾燥,潰瘍形成,造成瘢痕,危害視力。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1)輕度:僅有瞼緣離開眼球,但由於破壞了眼瞼與眼球之間的毛細作用而導致淚溢。
(2)重度:瞼緣外翻,部分或全部瞼結膜暴露在外,使瞼結膜失去淚液的濕潤,最初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久之乾燥粗糙,高度肥厚,呈現角話。下瞼外翻可時淚點離開淚湖,引起淚溢。更研究時,瞼外翻常有眼瞼閉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護,角膜上皮乾燥脫落,易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潰瘍。
治療原則
瞼外翻可試用包紮療法。重者可行游離植皮或轉移皮瓣移植術。病程久者可做外眥部瞼緣縫合術。也可通過中醫辨證治療,中醫其他療法中藥熏洗法。針灸療法。
證治分類
(一)、西醫治療
1、局部治療
(1)溢淚患者,特別是皮膚鬆弛拭淚方法不當的老年人,應囑其向上輕揩淚液。
(2)有角膜暴露者應使用大量抗生素跟膏保護角膜。
(3)痙攣性瞼外翻可試用包紮療法。
2、手術治療
(1)瘢痕性瞼外翻輕者可將皮膚做V形切開,Y形縫合矯正。重者可行游離植皮或轉移皮瓣移植術。
(2)老年性瞼外翻可行瞼緣縮短術。
(3)痙攣性者尚可酌情行Snellen縫線術以矯正。
(4)麻痹性者積極治療面神經麻痹。病程久者可做外眥部瞼緣縫合術。
(二)、中醫辨證治療
1、風中經絡
症狀:起病急,下瞼翻起,瞼內乾燥,流淚,舌淡苔白,脈弦。
治法:舒筋息風止痙
方藥:鉤藤飲子加減。
常用藥:鉤藤、麻黃、炙甘草、 天麻、 川芎、防風、人參、全蠍、僵蠶、生薑。
2、風痰阻絡
症狀:瞼外翻,口眼 斜,瞼內粗糙,流淚,舌淡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
方藥:牽正散加減。
常用藥:白附子、全蠍、僵蠶。
其他療法
中藥敷法
白蘞膏:白蘞、白及、白芷、石決明、生蒡子各等份為末,同熬成膏。早晚以膏敷貼於眼瞼。
中藥熏洗法
三物化堅散:大青鹽6g、白礬9g、艾葉4.5g。水煎取汁,先熏後外洗患眼,2次/天。
針灸療法
(1)體針
主穴選陽白、承泣、迎香、地倉;配穴選頰車、翳風。亦可透刺療法,如攢竹透絲竹空、地倉透迎香、頰車透下關。
(2)梅花針搗刺下瞼皮膚。
轉歸預後
1、首先是病因治療,消除引起眼瞼痙攣或麻痹的因素,其目的是使淚點恢復到正常位置。
2、防止眼球乾燥,保護角膜,可經常在結膜囊內塗以抗生素眼膏。
3、瘢痕性瞼外翻或合併瞼裂閉合不全者,需進行手術矯正。對於經過病因治療無效的痙攣性或麻痹性瞼外翻,亦可施行手術。
4、眼袋手術後,由於水腫瘀血等原因,造成輕度的下臉外翻,可不必特殊處理,一般在2—3個月內可自行恢復正常。但對於嚴重的瞼外翻,修整十分困難。
預防調護
一般在進行眼部矯正手術預防,首先加強眶隔膜,提緊眼輪匝肌,最後去除多餘的皮膚。如皮膚去除量合適,而未處理眶隔膜及眼輪匝肌,眼袋將很快復發。如果皮膚去除過多,就會適成下瞼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