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胎糞性腹膜炎是在胎兒時期發生腸穿孔導致胎糞流入腹腔而引起的無菌性腹膜炎。在出生後短期內出現腹膜炎和/或腸梗阻症狀,是新生兒及嬰兒常見的急腹症之一,病死率較高。
病因與病理
胎糞性腹膜炎是一種發生在子宮內的病理過程,含有各種消化酶的無菌胎糞,通過腸道的穿孔溢入腹腔內,引起嚴重的化學性和異物性腹膜反應,大量滲出液體,但胎兒並不發生電解質失衡,因為母體通過胎盤產生代償而維持平衡,因此,這種無菌性腹膜炎並不危及胎兒生命,妊娠繼續正常進行。但因導致胎兒腸穿孔的腸梗阻,或穿孔癒合後形成的腸狹窄,可影響胎兒吞咽羊水,孕婦可發生羊水過多。
導致胎兒腸穿孔的原因眾多,如腸閉鎖、腸狹窄、腸套疊、腸扭轉、內疝等,有些病例可能是腸壁局部血運障礙,如胎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腸壁肌層缺損、腸系膜血管梗塞、以及繼發性腸穿孔(胎兒闌尾炎、憩室炎、腸重複畸形或潰瘍穿孔)等。在歐美的胎糞性腸梗塞(meconiumileus)伴有胰腺纖維囊性變為常見原因,但在我國則罕見報導,有些病例的穿孔原因尚不清楚。
在正常情況下,胎兒到妊娠4個月時,腸道內已形成胎糞聚集在迴腸末端,5個月時到達直腸,此時或以後發生腸穿孔均可引起胎糞外溢而發病。如果腸穿孔發生在早期,則有可能自行癒合。其消化酶引起的腹膜炎反應,大量纖維素滲出,造成腹膜廣泛粘連,將穿孔堵塞,腹腔滲液及壞死組織可大部分被吸收,隨後因胰酶的產生及作用,腸腔內胎糞得以溶解而腸道通暢。但堆積在穿孔周圍的胎糞中的鈣鹽與腹膜炎性滲出液發生化學反應而沉澱,於是形成鈣化斑塊。由於胎兒4~5個月時肝臟相對較大,占有腹腔的大部分,因此腸穿孔後多與肝臟有粘連,隨著腹腔發育而肝臟移位右上腹,因而也將粘連部分牽至右上腹肝下,故X線攝片常在右上腹部發現鈣化影。如果腸穿孔並未封住,或在長期溢漏後才封住,則可有膜狀組織包裹部分腸袢,形成假性囊腫。若繼續溢漏,囊腔可逐漸增大,充滿於腹腔。如果腸穿孔發生於分娩前幾天之內,穿孔仍然開放,則腹腔內充滿染有胎糞的腹水,形成瀰漫性腹膜炎,並迅速演變為細菌性腹膜炎。
臨床表現
根據病理情況而定,生後病情可有四種臨床表現:
(一)新生兒腸梗阻型出生時腸穿孔已癒合,存在粘連與鈣化,但由於伴有腸閉鎖或腸狹窄等,出現新生兒腸梗阻症狀,發生膽汁性嘔吐、腹脹。X線攝片顯示腸管擴張和多個液平面,且有明顯的鈣化斑塊。
(二)局限性氣腹型出生時腸穿孔尚未癒合,但被纖維素粘連包裹著形成假性囊腫,內有液體和氣體,實際上很快發展為局限性腹腔膿腫。臨床症狀與膿腫大小、感染程度及腸道的交通情況有關。表現為發熱、腹脹、嘔吐,但尚能進奶和排便,可出現腸梗阻或敗血症症狀,有腹壁發紅、水腫等感染體徵。腹部平片可見局限氣腹,膈下無氣體,有時可見鈣化斑塊散在假性囊壁上或腹腔其他部位。
(三)游離氣腹型出生時腸穿孔仍存在,未能被粘連所包裹,新生兒吞咽的氣體、奶汁及胃腸道內分泌物進入腹腔,迅速發生細菌性腹膜炎及大量腹水,病情重危,嘔吐、拒食、便秘、體溫低下,呈中毒性休克,嚴重者影響呼吸而出現呼吸困難、紫紺等症狀,腹脹如球,觸之有氣囊感。叩診濁音。腹部平片顯示巨大氣液平面橫貫全腹,膈下大量積氣,肝臟下垂,全腹部不透明,僅見少量腸道氣體,鈣化斑塊可在腹腔任何部位。腹膜鞘狀突未閉者,可有陰囊或陰唇水腫,甚至鈣化斑塊。
(四)腸粘連-可能伴發腸梗阻型出生時腸穿孔早已癒合,雖遺留有鈣化性粘連於腹腔,但無腸梗阻。部分病例可以終身無症狀,有時在診斷其他疾病時,X線檢查發現腹腔內有鈣化斑塊。部分病例可在以後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由於粘連索帶所引起,多數發生在2~6個月年齡時,也有在2~3歲時發病。
超聲表現
如果胎糞性腹膜炎由腸閉鎖穿孔引起,內里穿孔前可顯示典型的腸梗阻聲像圖表現,如腸管擴張、腸蠕動活躍等。一旦穿孔,則原先擴張的腸消失,腹腔內出現游離液性暗區。
非腸梗阻穿孔所致的胎糞性腹膜炎,有時也能出現腹水征。以後游離腹水逐漸減少,或變得稠厚,腹水暗區內出現細小密集光點及條索狀光帶,與周圍腸管、大網膜粘連在一起形成一不規則強回聲包塊,內部可出現鈣化灶回聲。
另一種情況是游離腹水逐步形成包裹性積液,聲像圖表現為一囊腫樣結構,與周圍的腸曲被固定在一起。同時盆腹腔內、腸曲表面 、肝臟表面、甚至是膈肌表面可有散在鈣化斑點顯示。
診斷說明
在嬰兒出生前亦能作出診斷,多因伴有腸梗阻而阻礙胎兒吞咽羊水的運行,於是孕婦發生羊水過多徵象,X線檢查顯示胎兒腹腔內有鈣化斑塊,即可確診。如生後有腹膜炎或腸梗阻症狀,進行腹部平片檢查顯示有特徵性的鈣化陰影存在,就可確定診斷。但如果未見鈣化影,當然也不能否定診斷。如攝片條件合適,鈣化影的出現率應該是很高的。
治療說明
如臨床表現為不完全性腸梗阻,原則上應儘可能採用非手術療法,如臨床表現為腹膜炎或完全性腸梗阻,及早手術治療;如腹膜炎有高度腹脹時,應立即腹腔穿刺,常可抽到稠厚的綠色液和多量氣體,以解除腹脹而改善呼吸窘迫,同時進行充分的術前各項準備。手術方法應依據局部病理和全身的具體情況而異,如能找到穿孔部位,則進行縫合最為理想,伴有腸閉鎖等病變時進行相應處理。如穿孔處未找到,則只能作單純腹腔引流術。如系局限性氣腹型,則以腹腔引流為主。如系粘連性腸梗阻,應以單純分離松解粘連,解除梗阻為原則,對於鈣化斑塊不宜強行剝除,以免再發穿孔。如未能發現梗阻部位,則可作捷徑吻合術。遇腸管粘連成團而較局限者,如情況允許可作腸切除術,亦可根據病變與全身情況施行腸造瘺術。
胎糞性腹膜炎的死亡率甚高,雖近年有所下降,仍在30~50%左右。經臨床治癒後,一般並無症狀。但因腹腔內仍遺有廣泛粘連存在,亦有少數病例經常或偶有粘連性腸梗阻的症狀出現,多數病例均可隨年齡的增加而獲治癒。腹腔內鈣化影象,亦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吸收,鈣化影將不斷緊縮、變小、變淡以致最後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