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感冒

胃腸感冒

胃腸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種,胃腸型感冒主要是由一種叫“柯薩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時伴有細菌性混合感染。胃腸型感冒在醫學上又稱“嘔吐性上感”,它的發病症狀主要是:胃脹、腹痛、嘔吐、腹瀉,一天排便多次,身體感覺乏力,嚴重時會導致肌體脫水、體內電解質紊亂,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時如果以止瀉藥物進行治療,不但不會緩解病情,還會延誤病情。

基本信息

病因

胃腸型感冒的發病誘因主要是來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氣冷暖變化時發生較多。這是由於冷空氣對腸胃刺激,再加上生活習慣不正常,不良飲食等。胃腸型感冒和胃腸炎不一樣,主要區別在於,急性胃腸炎患者以前常有不潔飲食史,噁心、嘔吐較為劇烈,嘔吐物常有刺激性氣味,但一般沒有發熱症狀。而許多人在胃腸型感冒發病的起初,常把它誤當作急性胃腸炎來治療。

臨床表現

“胃腸感冒”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菌的感染及飲食的過敏反應。細菌及病毒在喉部侵入發炎後,即會順著唾液被吞入胃腸中引起胃腸的不適。其表現症狀如下:

1.嘔吐

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導致胃體肌肉受刺激收縮,將胃內容物排出體外。

2.腹瀉

主要為胃腸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響吸收功能,造成腸腔內的水分過多,外加腸蠕動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腹痛

因腸蠕動較正常時加倍增快而感覺到疼痛,或是腸壁上的黏膜因發炎而紅腫痛。

檢查

發病後應去醫院做血象和糞便等實驗室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肝功能等相關的化驗,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變,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肝炎等。

診斷

根據症狀及相關檢查確診。

1.嘔吐

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噁心、乾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噁心或乾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並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

2.腹瀉

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的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3.腹痛

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外臟器的病變,而表現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病因極為複雜,包括炎症、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

併發症

頻繁而劇烈的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

治療

1.休息

治療以休息為主,一方面患者要多休息減少體力消耗,增強機體同疾病作鬥爭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要讓胃腸充分休息。

2.對症治療

主要以補液、止瀉、維持電解質平衡為主。若已經出現脫水症狀則可對其進行靜脈補液治療。若禁食禁水後仍有反覆嘔吐者需進一步予以護胃、止吐等對症治療。腹瀉嚴重者可服用止瀉藥物。對其發熱等感冒症狀也應該予以退熱、物理降溫等對症支持治療。

2.中藥

使用藿香正氣片和藿香正氣水效果較好。對於患胃腸型感冒的小兒,可以同時服用一些消食導滯的解表的中藥,如藿香正氣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棗散等。如果患兒腹脹腹痛、嘔吐嚴重,可先服用四磨湯口服液止吐消食,大約半小時後再服用其他藥物,這樣效果會更好。

3.食物治療

正常情況下一周左右的節食不會有營養不足的顧慮。還可以借鑑一些患者的體會:適當採用飢餓療法,但要多補充水分,最好給患者多喝一點鹽糖水,每天至少應保證500毫升。另外,也可以通過食物治療和預防,生薑性溫熱,儘量生食,避免煎炸。

預後

如果病毒影響到肝腎等臟器,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如果病毒侵入心臟、大腦,則會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其他疾病。因此,當症狀加重時,要及時就醫,以免貽誤治療,引起其他併發症。

預防

預防胃腸型感冒其實很簡單:多喝水,最好不要用冷藏的飲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做到居住的房間空氣流通,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保持空氣新鮮。胃腸型感冒居家護理很重要,應注意保持居室內的新鮮空氣,遇有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