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傷

3、手術損傷:直腸活組織檢查,直腸息肉電灼過深。 一、腹膜內直腸傷,處理原則是:1、直腸傷口縫合修補。 二、腹膜外直腸損傷:一般應先剖腹探查後行結腸造口,並大量沖洗腹腔。

直腸和肛管傷

疾病介紹:
直腸和肛管外傷並不多見,但有以下特點:
1、直腸內容物為成形糞便,細菌含量較多,一旦損傷,極易感染,對病人危害極大。
2、直腸下端周圍組織間隙多,內充有較多的疏鬆結締組織,血運較差,易感染,且易向周圍組織擴散。
3、常伴有其他組織器質的損傷。
發病機理:
1、插入傷:意外事故造成直腸被尖銳物刺入。
2、器械傷:乙狀結腸鏡檢查用力過猛,嬰兒插肛表。
3、手術損傷:直腸活組織檢查,直腸息肉電灼過深。
4、火器傷:戰時多見:如彈片、彈丸。
5、其他:骨盆骨折、分娩會陰撕裂都可損傷肛管和直腸。
臨床症狀:
腹膜內直腸傷有急性腹膜炎的表現,但其輕重與穿孔的時間及穿孔的大小有關。腹膜外直腸傷無腹膜炎表現,腹痛不如腹膜內損傷重,但感染一般較嚴重,多合併有厭氧菌感染。最易向直腸周圍擴展,損傷嚴重時常有大出血和休克,若合並膀胱,尿道傷,尿內有血和糞便,尿可流至腹腔或直腸腔內。
診 斷: 肛管傷可根據受傷的部位,症狀及詳細的體檢,肛門指診,直腸鏡檢查,大都可確診。
輔助檢驗: 直腸指診:指套上常染有血跡,如損傷部位低,可捫到破口,破損區腫脹和壓痛,如直腸指診陰性,仍疑有直腸傷時,應行直腸鏡檢查,同時應拍腹部平片,盆腔前,後位片以除外骨折及膈下有無積氣。
治 療:
肛管直腸損傷均應早期手術,按部位和範圍,選用不同治療方法。
一、腹膜內直腸傷,處理原則是:
1、直腸傷口縫合修補。
2、乙狀結腸造口。
3、直腸後間隙引流。
二、腹膜外直腸損傷:一般應先剖腹探查後行結腸造口,並大量沖洗腹腔。
三、肛管損傷:如損傷輕,傷口小,無污染時,只需行單純清創縫合,如損傷重,位置深應行結腸造口,傷口癒合後應定期擴張肛門和直腸,預防狹窄。

注意事項

1.坐浴及沖洗:術後每天應行坐浴,尤其是便後坐浴不能忽視。要保證傷口清潔,加速癒合。對大的傷口應進行傷口沖洗,先用過氧化氫溶液,然後用溫生理鹽水或抗生素溶液進行傷口沖洗。沖洗時應保持一定壓力,以便使清洗液達到傷口的每一個角落。
2.敷料:傷口內敷料可防止傷口表面粘連(皮膚架橋),因此創面應底小口大,能自下而上地癒合。若取出敷料時,發現傷口內有膿液,提示有殘餘膿腔,應即時擴大引流,否則傷口不會癒合。
3.直腸指診:可發現傷口內有無死腔及膿液存留,此外也可發現有無肛門狹窄傾向,如有則應定期擴肛治療。因此要定期行直腸指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