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澍

人物簡介

肖澍(1779~1839),字子霖,號雲汀。湖南安化人。清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御史、給事中。嘉慶二十四年出為川車道,後任山西按察史、安徽布政史,道光三年(1823年)擢巡撫。道光五年調江蘇,遇洪澤湖潰溢,江南漕運梗阻。他奏請以蘇、松、常、鎮、太五府州漕糧160餘萬石,由海運北上,並親赴上海籌雇商船,探訪航道,將160餘萬石漕糧分兩次於道光六年春起運,安全運抵,較河運省費過半。清廷優詔褒美。時江蘇頻遭水患,原因是太湖水泄不暢,於是他上疏請準治理吳凇江、瀏河及白茆河,以海運節省的20餘萬銀為資費,由時任江蘇按察使的林則徐綜理其事,經八年而竣工。又江蘇水道以(丹)徒(丹)陽運河最易淤阻,他在巡視漕運時即奏陳利害,得疏浚徒陽運河及其上游練湖和孟瀆。道光十年,他任兩江總督後,與巡撫林則徐合力都加疏浚,吳中稱為數十年之利。他在任江蘇巡撫時,十分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在蘇州名園滄浪亭修建“五百名賢”祠,將自古以來的吳中名賢畫像、題贊、石刻列於祠中,成為蘇州有名的歷史文物勝跡。他還對一些名勝古蹟題字、吟聯,留下翰墨史跡。道光十年任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兼管兩淮鹽政。他督辦海運,整理鹽務,籌劃安徽荒政。之前,兩淮鹽政一直沿襲宋、元各朝的商人壟斷食鹽運銷的“專商引岸”制度。由於地方土棍與官吏勾結,黑費太多,層層盤剝,致使商疲民困,商區有鹽無售,鹽民困苦不堪;銷區人民無官鹽可食,只有仰賴私梟,私鹽充斥市場,兩淮鹽區商困課絀,阻礙兩淮鹽業的正常發展。肖澍到任後,親臨查訪,調明癥結,悉心籌議,興利除弊,正本清源,大改舊章。決定“廢引改票”,變“引法”為“票法”,鹽商也從“引商”變為“票商”。陶氏這一重大改革方案,獲清政府批准實施。同時,清政府還將陶氏兼管兩淮鹽政改為專管,以資事權統一,利於整頓改革。廢引改票後,商民稱便,運銷立暢,課收立裕,票販踴躍領運,未及4個月,商販納稅銷鹽30萬引(6萬噸),場內積餘10餘年的陳鹽,也一掃而光。在銷區則以淮鹽的質優價廉占領城鄉市場,受到民眾的歡迎。往日私鹽、私梟無以自存,有些私鹽販子也改領票鹽,納入正道。清代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高郵知州魏源,曾稱讚肖澍“廢引改票”之舉,“利國、利民、利商、利灶,為數百年的未有”。肖澍在重視經濟的同時,還關心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他曾於板浦創建敦善書院,為鹽業和地方培養一批有文化的人才。肖澍辭世以後,依其生前事跡,特別是他在鹽政管理上的貢獻,清廷晉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諡號“文毅”,並在板浦(當時兩淮鹽運使衙門駐地,今灌雲縣板浦鎮)建陶文毅公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