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肖更應自幼學畫,從事國畫創作和研究數十年。他的畫反映時代,描繪生活,運筆生動多變,筆墨層次分明,構圖嚴謹,形神兼備,在繪畫技法上具有粗獷、厚重、質樸的特色。作品曾在日、美、韓、英、法、加拿大、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多次參加國際、國內重大展覽,並多次獲獎,不斷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文化研究會、大專院校、公司企業和個人收藏。
其代表作有中國畫《韶山圖》、《韶光》、《豐碑》、《太行浩氣》、《鄉情》、《祖國頌》,連環畫《潭州烽火》。其中,長卷山水畫《韶山圖》被稱為當代韶山“富春山居圖”,2003年經國家郵政總局批准,單獨收入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江山如此多嬌》珍藏版專題郵冊和專題摺疊畫冊。作品《彭大將軍》被彭德懷紀念館收藏;作品《不夜城》被收入《國際美術精作博覽》;作品《峽山圖》在日本參展時被評為一等獎,並被日本美術館永久收藏。
《韶山圖》
當代“富山春居圖”:山水長卷《韶山圖》
“韶山的田園風光、有地方特色的建築物和蜿蜒的山丘錯落有致地呈現出來,展示了韶山春意盎然、朝氣蓬勃的景象!” 這就是肖更應耗時兩年創作的《韶山圖》。12.26米的長卷,寓示著對主席12月26日誕辰的紀念。畫面開頭引用毛澤東的著名詩句《七律·到韶山》,再從佇立一排排叢林中的毛澤東青年揮手塑像開始,與依山走勢的韶山烈士陵園中毛澤東六位親人銅像遙相呼應,然後,再將韶山各個風景區,用遠、中、近“三疊”空間具象的表現方式展現出來。整幅長卷為橫向發展,帶有運動性,像電影中的橫搖鏡頭,視覺流程隨著畫面的展開循序漸進,韶山的風光盡收眼底。
2003年4月,肖更應開始構思創作這幅長卷。為了到韶山採風,肖更應背著十來公斤重的畫具和行李,從韶山火車站出發,越過蜿蜒起伏的丘壑,行程數十公里,深入到韶山革命紀念地和名勝風景區收集素材,採風創作。為了醞釀構思作品,肖更應還租住在韶山一位老百姓家裡,連續租住了三個月,為創作長卷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肖更應回憶說,他蒐集來的素材壘起來有半個人高,每天是白天寫生,晚上整理。
肖更應在韶山蒐集素材時,常常為了選擇最佳的角度要跋山涉水,曾兩次險遭毒蛇咬傷。還有一次,肖更應在韶山滴水洞景區山頂上寫生時,因地面潮濕,加上滿山的綠苔,不小心滑落到了半山腰,他的手、腳全被刮破出血,頸、肩、腰都扭傷,渾身疼得難受,至今他手上還留有傷痕。肖更應雖然在韶山經歷了平生從未遇到的危險和困難,但正因為執著,他終於完成了12.26米的長卷《韶山圖》。
作品完成後受到廣泛關注,韶山郵政局在國家郵政總局許可後,2003年推出的紀念毛主席110周年誕辰《江山如此多嬌·韶山圖》郵集,該郵集就將肖更應的《韶山圖》作品收錄其中,作為整冊郵集的背景圖案。 中國商報、湖南衛視、重慶晨報、長沙晚報等主流媒體也做了相關報導。
《潭州烽火》
連環畫《潭州烽火》再現抗戰真人真事
肖更應從2008年開始構思創作名為《潭州烽火》的連環畫。歷時3年,終於完成連壞畫《潭州烽火》,2013年年10月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政府、公司企業、學校紛紛收藏,《潭州烽火》成為暢銷連環畫,不到一個月就進行了第二次印刷。
《潭州烽火》根據真人真事創作,反映的是1944年6月英雄兒女在湘潭這片熱土上抗擊日寇的英勇壯舉。當時,日軍向湘潭發起大規模轟炸,最多一次出動飛機280架次,總計炸死民眾20000餘人,炸毀的建築物不計其數。在這個危急存亡的時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游擊隊、國民黨駐湘潭32師和當地民眾齊心協力,共同抗擊日寇的入侵。
如何真實再現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歲月?肖更應經常前往市圖書館、檔案館查閱相關資料,自己書房裡也擺滿了史料書籍。為了方便快捷蒐集資料,年近花甲的他還學會了上網。
為了儘可能地接近真實,畫中人物的穿著以及武器的種類,肖更應都經過詳細地考證和研究。有次為了確定那個年代戰士戴的帽子式樣,他特意跑到湘潭市烈士陵園,仔細觀摩畫像中烈士的穿著,再回家進行創作。肖更應說,每一幅畫的構圖都必須經過仔細思量,角度是仰視還是俯視,畫面人物出現的位置等,這些細節都不會輕易放過。
含辛茹苦三年整,終於完成了《潭州烽火》連環畫130幅畫作。畫中人物惟栩栩如生,戰爭場面妙惟肖,既有藝術的美感,更有強烈的時代感染力。
個人生活
肖更應生活中不以畫家自居,不主動向他人宣稱自己的美術家協會成員身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都會叮囑記者在報導時儘量使用“師傅”、“市民”、“民間畫家”、“老鄉”等生活化的稱呼,於是在報紙、網路上就出現了上述稱呼的報導。
肖更應創作注重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堅持出精品、出佳作,常常花費多年時間去創作。創作《豐碑》時,為體現彭德懷元帥抗戰時期在山西太行山指揮百團大戰時的神態,他自費到山西太行山採風一個多月時間。為更加全面地了解彭德懷元帥的生平事跡和人物性格,他先後6次到湘潭縣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查找資料、翻拍照片等。在創作過程中,《豐碑》先後畫了上10稿,有時因對彭總衣服上的一顆紐扣不滿意,他就將整個畫作捨棄重來;有時因為構圖不理想、色彩不滿意,作品接近完工,他也會廢棄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