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肖吉珊,(1893~1956) 廣東潮陽峽山鎮東溝村人。曾任蔣介石秘書、僑務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秘書長、國民黨中央海外黨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海外黨務計畫委員會副主任、代主任委員職、國民黨中央海外部副部長,兼南洋研究所所長。多年主持國民黨的僑務工作。
家庭介紹
肖吉珊,生於1893年12月22日(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親肖日初,是暹羅僑商。因其兄肖眉珊、肖介珊在新加坡、馬來亞、泰國等地經商,均為商界巨子,曾經常往返於台灣、南洋間,為台灣當局做華僑工作。因家庭經濟寬裕,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回汕頭,先後任潮梅道尹公署科長,潮陽縣勸學所(後稱教育局)所長等職。
追隨蔣介石
1924年夏,黃埔軍校創立,被校長蔣介石任命為軍校校長中文秘書,1926年,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伐,肖任總司令部機要室秘書。曾隨軍參加東征、北伐諸役。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共事變,接著於十五日在南京另立中央,與武漢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相對抗,即歷史上的“寧漢分裂”,肖吉珊時在武漢國民政府供職,執掌機要。他獨攜一批重要檔案,潛赴南京,得到蔣介石的重視和誇獎。
主持僑務工作
1927年夏以中央黨部特派員身分往南洋視察僑務。1929年1月回國,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9月任外洋籌募公債委員會委員。同年,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秘書長,並復當選為國民黨南京特別黨部執行委員兼常務委員。1931年9月升任國民黨政府僑務委員會常委。1931年12月,國民黨“四大”召開,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海外黨務委員會委員。1932年,以國民政府宣慰華僑專員身份數度出國訪問,處理有關華僑事務。1935年11月在國民黨“五大”上又升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12月,兼國民黨中央海外黨務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代主任委員職。翌年7月,奉派回廣東,任省政府委員,仍主持僑務工作。一年後重回國民黨中央,時逢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遂隨國民政府遷都重慶。1938年4月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副部長,兼南洋研究所所長。旋以視察僑務工作名義赴美洲發動華僑募捐抗日軍餉。1944年4月2日,免海外部副部長職,調任廣東省政府田糧處處長。1945年5月再當選為國民黨“六大”中央執行委員。1946年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仍任國民黨中執委、僑務委員會常委職。
去台灣之後
1952年10月,由蔣介石提名,改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54年被選為第二次“國大”主席團成員。1956年8月13日,從泰國乘車赴高棉,抵金邊時翻車受傷,26日去世,享年64歲。
相關作品
著有《肖吉珊先生文集》。台灣出版有《肖吉珊先生事略》等。肖吉珊挽陳少白聯:早歲翊贊孫公,覺世救民,自有令名垂黨史;
晚年主持鄉政,廉頑立懦,好將清操式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