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在西南聯大

聞一多在西南聯大

聞一多:“我不能去美國學中國文學吧! 聞一多:“我雖在美國一家美術學院註冊,但主要精力沒有放在研究美術上。 這位同學說:“可是我覺得聞先生放棄美術太可惜了。

書籍簡介

書名:聞一多在西南聯大
作者:周簡叔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7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周簡叔,中國人民大學離休幹部。自1944年10月,入西南聯大先修班學習,就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名積極追隨者和學生,是當年昆明學生要求民主,反對內戰運動的積極分子,凡聞一多先生參與的一切民眾集會和遊行,我都是親臨者。1946年7月15日,聞先生在昆明遇難後,昆明被一片殺氣所籠罩,形勢更加緊張,有關方面,委託我護送因聞先生遇難病倒的聞一多夫人高真,因掩護父親身中五槍,被打斷一條腿的大兒子聞立鶴,大女兒聞銘,小女兒聞(惠羽),由昆明經重慶到上海,參加上海各界追悼李公朴、聞一多大會後返回北平。從此,我成了不是聞家親人的親人。

本書序文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在盧溝橋發動侵華戰爭後,7月29日北平陷落,正處在暑假中的北大、清華和南開大學,奉命南遷湖南長沙,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南開、清華、北大校長張伯苓、梅貽琦和蔣夢麟為長沙臨時大學主委,楊振聲為主任秘書,胡適,傅斯年、顧毓琇,周炳琳等為委員。
1937年11月1日臨大開學,三校共報到教師148人,註冊學生1200餘人。因武漢戰事吃緊,長沙常遭日機轟炸,開學僅三個月,學期就提前結束,1938年2月初,臨大師生又奉命分兩路,西遷雲南昆明。一路從長沙乘火車到廣州,經香港,乘輪船到安南海防,再換乘滇越窄軌火車至昆明;另一路由聞一多(文學家),曾昭掄(化學家),李繼侗(生物學家),袁復禮(地質學家)等十多位教授,與300多名男生,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湘、黔、滇旅行團’,徒步穿越湖南、貴州和雲南多山,多瘴癘之氣的少數民族地區,跋涉3000里,歷時68天,於4月28日抵達昆明。這是我國抗日戰爭歷史中,一次可歌可泣的、中外歷史上罕見的、為了保證在抗日戰爭中大學弦歌不輟、中華文化血脈不斷的、大學師生的“萬里長征”!長沙臨大師生,沿途宣傳抗日,進行社會、教育調查和採風,與少數民族聯歡,沿途採集了一批寶貴的植物和礦物標本。聞一多還拿起了擱置多年的畫筆,沿途寫生,這是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謳歌。
西南聯大是由北大,清華和南開大學組成的,是‘五四’和‘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精神的繼承者,是科學、民主和新文化精神的傳播者。聯大的教師,都是我國文,法、理、工、商各學科領域中的佼佼者,很多都是一代宗師,他們為雪國家千秋恥,在祖國西南邊陲,笳吹弦誦,嘔心瀝血為抗戰,為國家,甚至是為新中國,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國家棟樑。西南聯大(包括長沙臨大時期),八年抗戰期間,就有1129人投筆從戎,奔赴前線,參加抗戰,占聯大同期學生總數的14%.。例如初期來華參戰的美軍隨軍翻譯,大部分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為了培養隨軍翻譯,當局在聯大新校舍附近,創辦了“昆明譯員訓練班”,譯訓班的組織、管理和教學工作,全部由包括聞一多在內的十多位聯大教授擔任。昆明和西南聯大,被譽為‘民主堡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自由地講述自己的學術觀點,在校園裡學生可自由集會,發表不同的政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不到三個月,即1945年12月1日,昆明就爆發了以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為首的、昆明大中學生,要求民主,反對獨裁,反對內戰的學生運動。西南聯大學生潘琰,李魯連,昆明南菁中學教師於再,昆華工校學生張華昌,被國民黨特務,槍殺於聯大校園,是謂昆明“一二?一”慘案。
昆明“一二?一”學生運動,是“五四”和“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我國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的初現。聞一多走在了這次學生運動的最前面,被廣大學生擁戴為昆明學生民主運動的領袖。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正式宣布解散,當日第一批學生復員北上。1946年7月11日,西南聯大最後一批覆員學生,早晨7點離開昆明北上,晚上9點鐘,被譽為抗戰七君子之一,民盟中央委員,昆明各界民主運動的組織者和參加者,聞一多民主運動中的同志和戰友李公朴,就被國民黨特務,用無聲手槍,刺殺於昆明街頭。李公朴先生被刺4天后,7月15日上午,聞一多在雲南大學致公堂,李公朴先生遇刺經過報告追思會上,發表了氣壯山河,痛斥國民黨特務、呼喚新中國的“最後的講演”後,當日下午5時許,在聞一多回家的路上,被國民黨特務,亂搶射殺於西倉坡西南聯大教師宿舍門前。西南聯大學生,聞一多的長公子聞立鶴,因掩護父親,身中5槍,一條腿被打斷。偉大啊!民主鬥士永垂不朽!
2007年,昆明“12.1”學生運動62周年
於北京海淀藍靛廠時雨園寓所

原文摘錄

…………
飛雲崖離公路不遠,沿一條石徑可直登其最高處。當聞一多等來到飛雲崖打尖休息時,一些早到的同學,已經吃過東西,攀登飛雲崖去了。往上看,不時看到已爬到半山坡的同學,迴轉身來,向下面的同學高喊;“加油爬呵!快來看呵!太壯觀了!”接著便是一陣回音在飛雲崖前迴蕩。
聞一多仰望陡峭的山崖,寬闊的石壁,被幾乎凌空的廟宇,以及左右布滿樹木的山巒構成的圖景所吸引,所感染,他爬上一個可透視飛雲崖全景的絕妙處,揀一塊較平坦的石頭當座,出神地畫了起來。
聞一多沿途寫生作畫的訊息,已流傳於臨大旅行團內,但是真正看到他作畫的人並不多。有幾位喜歡沿途寫生的同學,都希望親眼看到聞先生作畫。一些爬飛雲崖返回的同學,來到聞一多作畫處,站在聞先生身後,看他作畫。其中就有幾位喜歡美術的同學,他們也沿途寫生。
聞一多畫完了飛雲崖後,方才去打尖的地方吃飯休息。一位同學來到聞一多身旁說:“我一直在你身後看先生作畫。你畫得很好,有繪畫天才,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沒有成為一位美術大師?”
聞一多看了看這位同學,然後對他說:“一個人的喜愛、興趣是多方面的,在具體條件下都可能發展成一個人的終生職業。我從小就喜歡美術。進入清華時,有一門美術課,我是班上畫得最好的學生。我畫的每一幅畫,都得到了一位外國美術教師的稱讚,並張貼在教室中展覽。可是我更愛中國文學,喜歡寫詩”……
這位同學又接著問:“既如此又何必去美國留學學美術?”
聞一多:“我不能去美國學中國文學吧!”
這位同學又問:“學美術不是你真正的志願?”
聞一多:“我雖在美國一家美術學院註冊,但主要精力沒有放在研究美術上。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將來回國教中囯文學。”
這位同學說:“可是我覺得聞先生放棄美術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聞一多:“是嗎?我不僅放棄了美術,還放棄了新詩的創作。如果我不放棄這兩樣,能專心致志地研究中國文學嗎?”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