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複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聚合物複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1993年1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1996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1999年10月第一批被批准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依託

聚合物複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領域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1. 聚合物多相複合體系的結構與性能及聚合物複合材料的研究和套用。研究內容包括:聚合物及其複合材料(包括纖維增強、顆粒填充和共混等)的基礎和套用研究;複合材料界面效應及其作用機理、界面層設計及其控制方法和相關表征技術的研究;複合材料結構、性能及加工成型工藝的最佳化設計和綜合研究;新型聚合物的(合成)製備和研究。2. 新型(纖維狀)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套用技術。研究內容包括:新型吸附分離功能纖維材料(活性碳纖維、離子交換纖維、螯合纖維)的製備、吸附分離機理及其在環保資源回收方面的套用。新型聚合物功能材料的(合成)製備和研究。

現任實驗室正、副主任分別是章明秋教授和符若文教授,學委會主任是曾漢民教授,學術秘書是陳水挾副教授。

實驗室-成果

實驗室多年來先後承擔了一批高層次科研任務: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火炬計畫項目、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兵器工業部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等。有關研究成果已獲得1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尚有10多項正在審查中),有20多項研究成果通過各級鑑定,成果水平分別達到國內外首創、國際領先、國際先進等,有8項成果正在生產推廣套用,並曾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防科委科技成果獎、省部級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科技獎勵。有關研究論文大都發表在國內外一級學術期刊上,除被有關同行學者引用之外,還被SCI、EI等權威文獻檢索機構收錄。

實驗室-團隊

目前本實驗室16名固定人員中有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7人,講師1人,專業包括高分子物理與化學、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機械等,45歲以下的占56%,有博士學位的占44%,其中2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3人獲得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基金”資助,1人列入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培養計畫” 第一、二層次人選。

實驗室-交流

本實驗室人員積極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學術會議上被邀作特邀報告,並且派遣青年科研骨幹出國合作研究或進修(時間均為半年以上),同時也邀請高水平外國專家來室講學。自1999年下半年教育部確認本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並實施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計畫以來,共批准了14位訪問學者到本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資助金額為70.5萬元,這些課題均與本實驗室的主攻方向課題聯繫密切。各開放課題負責人大多是其所在單位的科研骨幹,並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他們除來自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之外,還有工業部門;同時我們遵循“開放、流動、聯合”的原則,與客座人員單位逐步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係。 近年來本實驗室主要通過項目合作和聯合成立實體的形式與國內外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集團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如本實驗室與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複合材料研究所共同申請德國大眾基金會國際合作項目,於2000年成功立項,獲得20萬馬克的資助;又與浙江大學複合材料研究所合作,在2001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立項。此外,本實驗室在政府牽頭下,聯合多家企業合作建設的“廣州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廣東漢輝功能纖維實業公司” 為推動華南地區尤其是廣東地區新材料的研究、生產和套用, 推動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標準嚴格要求,以現有研究工作中具有發展前途的項目為基礎,在高層次上結合國民經濟的需要,集中力量解決重大項目中的套用基礎問題。並且通過目前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基礎性研究課題,努力發揮高等學校多學科的優勢,拓展研究領域,積極為學科交叉和滲透創造條件,從而完成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工作。同時,本實驗室將加強向企業研究人員的開放,對帶動和促進科技轉化為生產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