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

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

《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堪稱“21世紀科學技術的綱領性文獻”由美國70多位一流科學家共同完成。

內容簡介

《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堪稱“21世紀科學技術的綱領性文獻”由美國70多位一流科學家共同完成。2000年,人類剛剛跨入新世紀的門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商務部(DOC)共同資助一個研究計畫,目的是要弄清楚哪些學科是新世紀的帶頭學科.研究的結果是一份480多頁的研究報告,它就展現在這裡。

《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標題的核心語詞是“聚合科技”也就是副標題所釋出的NBIC。它們分別代表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斷言,這四大科學技術的聚合將會“加快技術進步速度.並可能會再一次改變我們的物種,其深遠的意義可以媲美數十萬代人以前人類首次學會口頭語言。”

《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類能力: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屬“清華大學認知科學譯叢”的首批圖書。廣大黨政領導幹部、科技工作者、人文社科學者、大學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所有關心21世紀人類命運的人們,均可閱讀此書。

目錄

本書編輯提要

總攬

一、背景

二、時不我待,機不可失

三、提高人類能力和社會績效的遠景

四、轉換戰略

五、統一科學和聚合技術之目標

六、主要議題

七、未來展望

八、建議

一般陳述和預測計畫

第一部 分動機和前景

主題綜述

研究小組:P.邦德,J.坎頓,M.達斯托爾,N.金里奇,M.赫施拜因,C.H.休特納,P.庫科斯,J.沃森,M.C.羅科,S.維娜芮,R.S.威廉士

專題報告

關於科技聚合的國家策略(c.H.休特納)

聚合技術與競爭(P.邦德)

聚合技術的遠景展望(N.金里奇)

生物、信息、納米技術間的聚合區域:NASA的納米技術發端

(S.維娜芮,M.赫施拜因,M.達斯托爾)

2020年生物醫藥展望(J.沃森)

平衡NBIC的投資與機遇(R.s.威廉士,P.庫科斯)

聚合技術對未來商業與經濟的影響(J.坎頓)

科學與工程發展趨勢的一致和分歧(M.c.羅科)

第二部分 提高人類認知和交際能力

主題綜述

研究小組:w.s.貝恩布里奇,R.伯格,J.坎頓,R.高列吉,R.E.霍恩,P.庫克斯,J.盧米斯,C.A.莫雷,P.潘茨,B.M.皮爾斯,J.珀萊克,w.羅賓耐特,J.斯伯利爾,S.特克爾,L.T.威爾遜

專題報告

用以提高人類能力的NBICS(納米-生物-信息-認知社會)聚合:機會和挑戰(J.斯伯利爾)

感受器系統工程對提高人類認知和交流能力的理解(B.M.皮爾斯)

納米技術能夠極大地影響未來交流網路的結構嗎?(C.A.莫雷)

空間認知和聚合技術(R.高列吉)

視覺語言和未來10~15年(和更長時間)的聚合技術(R.E.霍恩)

社會技術:當計算機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夥伴時,人類行為能力就大為改善了(S.特克爾)

遠景規劃

社會一技術:社會行為的可預測性科學(G.約納斯,J.G.特恩利)

打破設計複雜性的極限(J.珀萊克)

通過聚合技術來提高個人感覺和社會交流(R.伯格)

完全理解大腦的後果(W.羅賓耐特)

用戶一接口奧林匹克:利用競爭來驅動創新(W.羅賓耐特)

加快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聚合(L.T.威爾遜)

第三部分 提高人類健康與機體功能

主題綜述

研究小組:J.博南迪奧,L.考勒,B.查爾斯,P.康樂萊,E.加西亞一里爾,R.高里基,M.赫勒,P.C.詹森,K.A.康,A.P.李,R.里納斯,J.M.盧密斯,V.馬卡羅夫,M.A.L.尼科爾利斯L.帕森斯,A.彭茨,A.T.波普,J.沃森,G.沃爾布林

專題報告

納米生物技術與壽命延長(P.康樂萊)

生物納米連線技術及其對人類能力的意義(M.赫勒)

基因治療:自行其道還是現有方式的輔助?(J.博南迪奧)

生物信息學連續統的含義(P.C.詹森)

感知復位和感知替代:對未來的總覽和預見(J.M.盧密斯)

視覺綜述:相互作用的腦(B.查爾斯,K.A.康)

聚焦認知科學發展和人類能力進化中納米技術的前景(E.加西亞一里爾)

科學技術和3D(疾病、殘障、缺陷)(G.沃爾布林)

遠景規劃

經由神經血管研究而發展出的腦一機接口(R.里納斯,V.馬卡羅夫)

人機互動:納米技術對為修復或提高人類能力而設計的

神經輔助設備的潛在影響(M.A.L.尼科爾利斯,M.A.斯林瓦桑)

納米技術:診斷和治療的融合(A.P.李)

人工大腦和天然智慧型(L.考勒,A.彭茨)

生理自調節的聚合技術(A.T.波普,O.s.帕爾森)

利用聚合技術改善殘疾人的生活質量(G.沃爾布林,U.卡爾加里,R.高里基)

第四部分 提高群體和社會成果

主題綜述

研究小組:J.S.奧爾巴斯,w.S.班布里奇,

J.班恩菲爾德,M.達斯托,C.A.默里,K.卡利,

M.赫希貝因,T.馬什辛基爾利,T.米勒,

R.諾伍德,R.普賴斯,P.魯賓,J.薩金特,

G.斯特朗,W.A.華萊士.

專題報告

認知科學、社會相互作用、交際以及聚合技術(P.魯賓)

提高人類能力的工程認知科學(w.A.華萊士)

提高人類生產力的心智工程學(J.S.奧爾巴斯)

使世界變得有意義:作為環境科學的聚合技術(J.班恩菲爾德)

全新的製造流程和產品(M.c.羅科)

遠景規劃

通信機:增強群體交流、效率和創造性(P.魯賓,M.赫希貝因,T.馬什辛基爾利,T.米勒,C.A.默里,R.諾伍德,J.薩金特)

增強的基於知識的人類組織和社會變化(K.卡利,卡內基·梅隆大學)

第五部分 國家安全

作者簡介

譯者:蔡曙山 王志棟 周允程 等 編者:(美)米黑爾·羅科(Roco M C) (美)威廉·班布里奇(Baibridge W S)

蔡曙山,貴陽市人。哲學博士,師從著名邏輯學家周禮全先生,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清華大學認知科學研究基地主任;國際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協會協理;國際符號學研究會理事;國際符號交際學會會士,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中國邏輯學會符號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聯席會議顧問。著作有《言語行為和語用邏輯》、《語言、邏輯與認知》、《自然語言形式理論研究》(合著)等多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逾百篇。

本書其餘譯者王志棟.周允程、王思敏、吳樹仙、楊波、宋春艷、趙飛飛、張君、張玲(篇章為序)為清華大學相關專業方向博士後、博士和博士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