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聖燈鎮地處聖燈山,以駐地聖燈山得名。由於聖燈山地區天然氣豐富,古時人們對地表層天然氣自然燃燒視為聖燈,故名聖燈山。城鎮附近在隆昌河兩條支流上建有兩座橋,故又名兩道橋。抗日戰爭後,隆聖公司在此鑿井熬鹽,集鎮開始發展。解放時期屬隆昌縣第一區樂只鄉管轄,1951年由樂只、聖燈、三台三個小鄉合併為聖燈鄉。1958年成立聖燈人民公社,1961年分為樂只、聖燈兩個公社。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更名為火炬公社,1970年又更名為勝燈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中,仍復名為聖燈公社。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復稱為聖燈鄉,成立鄉級政權。1985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建制鎮,將聖燈鄉改為聖燈鎮。1992年撤區並鄉將樂只鄉合併於聖燈鎮至今。轄區內共有12個村、2個場鎮居委會,總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萬人,其中勞動力1.2萬人。有黨支部24個,1012名中共黨員。幅員面積2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萬畝,森林面積1.2萬畝。境內山亘綿延、水渠縱橫、塘堰星羅棋布,南部為開闊的淺丘地貌,北部為低山地形,聖燈山是省級古宇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年降水量1060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地表層含有豐富的煤、天然氣、石灰石等天然資源。集鎮面貌日新月異,工農業發展基礎良好。交通便利,東有成渝、隆納、隆雅高速路,隆昌火車站為客貨二級站,省級公路鄧隆路穿境而過,縣道樂響路橫貫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鎮區自來水、天然氣、電、路、電視、電話全部開通,建有移動通訊基站2個,變電站2座,其中110千伏安變電站1座。全鎮有基礎教育學校5所,其中國中2所,國小3所。有衛生院2個,衛生站29個。
該鎮是省500強鄉鎮之一,市、縣民營企業發展重點鎮。轄區內有3個省、市屬工礦企業。本鎮企業發展迅猛,現有工業企業103個,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企業有10個。近年來,黨委、政府堅持以企業發展為中心,狠抓"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三個重點,團結和帶領全鎮幹部民眾解放思想,真抓實幹,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全鎮經濟及社會事業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56%。其中工業總產值4.88億元,比上年增長14.25%,;農業總產值3389.57萬元,比上年增長4.5%。財稅收入860萬元。糧食總產量7151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57元,人均增收137元。計畫生育率97.81%。已形成一個政策穩定、環境寬鬆、服務優良、規劃科學、功能齊全、衛生文明的新集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