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粘土螢石

非金屬礦產材料可按下面三種方法劃分類別。 它是指使用(主要只用)一種非金屬纖維作為增強材料,與有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為基體複合而成的多相體系。 可將非金屬礦產材料分為結構材料及功能材料兩大類。

耐火粘土螢石就是一種非金屬礦產材料。
非金屬礦產材料是指通過一定工藝過程後用於製造其它成品或半成品的礦產物質(也有部分幾乎不需要經過任何工藝即可作為材料使用)。
非金屬礦產材料可按下面三種方法劃分類別。
【一】、按礦種分類按礦種分類是按製品組分中最主要的非金屬礦物來分類,例如石棉製品、石墨製品、雲母製品、石膏製品、金剛石製品等。由於非金屬礦工業發展首先要以礦山的開發為基礎,由采、選加工再發展到深加工利用,就自然形成了這種分類方法。隨著被開發利用的非金屬礦物與岩石品種越來越多,對同一種套用功能的製品來講,很多原料礦物又常可以相互代用,因此這種分類法就逐漸顯現出了它的局限性,需要有其他分類法來加以豐富補充。
【二】、按材料結構分類按材料結構分類是根據材料中的物質組成及其相互關係來分類。這是一種按材料科學對材料的定義進行分類的方法。
根據這一分類,非金屬礦材料可以包括從一般到最新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各個層次的產品。可分為四大類。
(1) 單一礦物材料。儘管在加工過程中可能使用其他原材料,但其最終產品仍是或基本上是由單一的非金屬礦物或岩石組成的,例如柔性石墨紙石墨墊碳纖維及石墨纖維、電氣雲母片、鑽石、金剛石拉絲模、膨脹珍珠岩、岩棉絨、輕質碳酸鈣等。
(2) 無機非金屬複合材料。它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無機非金屬礦物材料組成的多相體系,例如石棉水泥製品、微孔矽酸鈣板、陶瓷材料、纖維石膏板、聚合物水泥製品等。只要材料的基體(指複合材料的連續相)是無機非金屬礦物或岩石材料,那么即使使用了部分其他類的(有機的或金屬的)增強材料,也稱為無機非金屬複合材料,例如鋼纖維水泥、紙纖維石膏板等。
(3) 無機非金屬/有機聚合物基複合材料。它是指使用(主要只用)一種非金屬纖維作為增強材料,與有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為基體複合而成的多相體系。通常這類複合材料除了纖維增強材料及高分子聚合物基體外,還常添加各種非金屬礦物或其他顆粒粉體填料來調節性能。例如汽車制動器襯片(剎車片)、火車合成閘瓦、離合器面片、玻璃鋼製品、石棉橡膠板、石棉膠乳板、鋼包複合石墨汽缸墊片等等。
(4) 混雜複合材料。它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普通複合材料構成,它通常是指由兩種不同特性的纖維作為增強材料混雜在基體中的多相體系。混雜複合材料被認為是複合材料的更高級階段,稱為複合材料的複合材料。例如高性能小轎車摩阻材料,飛機用摩阻材料,航空、航天、能源部門用高強結構材料,可獲得預定熱膨脹係數的材料,雷達天線罩、潛艇聲納導航罩,具有隱身技術的軍工材料、遠程飛彈彈頭等。目前已得到套用的混雜複合材料體系主要有:碳纖維-玻璃纖維/環氧樹脂(簡稱碳-玻/環氧)、碳-芳綸/環氧、硼-芳綸/環氧、玻-芳綸/環氧、泡沫塑膠及蜂窩夾心結構、纖維複合材料/金屬超混體系、熱塑性樹脂基及其他熱固性樹脂混雜材料。上述四種類型中,單一礦物材料及無機非金屬複合材料二類可統稱為無機非金屬材料,而無機非金屬/有機聚合物基複合材料及混雜複合材料則可統稱為複合材料或近代複合材料。這裡的複合材料是從狹義的複合材料而命名的,即是專指由高分子聚合物為基體由纖維增強的無機/有機複合材料。
【三】、按功能分類按功能分類,也就是按產品的使用性能及用途分類。可將非金屬礦產材料分為結構材料及功能材料兩大類。結構材料: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比如強度、韌性及高溫性能等等)、可用作結構件的材料,它主要利用的是材料或製品機械結構的強度性能。例如,利用材料機械結構剛度與強度的建築材料及工程材料,如水泥製品、建築陶瓷、建築玻璃、石棉水泥製品、石膏板、玻纖/環氧樹脂、碳/酚醛樹脂、精細陶瓷結構材料、雲母陶瓷、雲母塑膠等。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電、磁、熱、光等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的材料則可以統稱為功能材料,它利用的是材料機械結構力學功能以外的所有其它功能的材料。例如利用材料的電、光、磁、熱、摩擦、表面化學效應、膠體性能、填充密封性能等等。
【四】、綜合分類近年來,以趙萬智教授為首的中國矽酸鹽學會工藝岩石學分會提出,礦物材料的分類要充分考慮材料的生產過程和在生產過程中材料所發生的一系列本質性的物理化學變化。材料的生產過程就是物質成分的一個運動過程。各種礦物材料的生產過程,可以概括為下面三種方式。熔融固體過程:它是將原料經過高溫熔融、然後冷凝成結晶態或非結晶態的材料,如電熔剛玉、莫來石、尖晶石、鎂石、碳化鈣、矽鐵合金、鑄石、仿微晶爐渣鑄石、玻璃、釉料、礦棉、礦珠等的過程。高溫固相反應過程:它是將原料經過磨細、配料、加工、成型等工藝,然後在高溫窯爐中煅燒,發生固相反應而形成燒結型的材料,如陶瓷、耐火材料等的過程。凝結硬化過程:它是指配合料在接近室溫或不太高的溫度條件下,通過水化作用或蒸發固化,或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固化而形成高強度的硬化體的過程,如水泥製品、混凝土製品、微孔矽酸鈣製品、鎂水泥製品、石膏製品、水玻璃粘土製品、石灰製品、磷酸粘結製品等的形成過程。以上三種過程與地質作用中的岩漿作用、變質作用、沉積作用非常相似。因此趙萬智等提出,可以從地質作用的觀點出發,用礦物岩石學的理論及研究方法來研究這些礦物材料,甚至有人提出仿地學”。相對於以上三種過程,大部分無機非金屬礦產材料可以歸為如下五大類:(1) 熔漿型材料(2) 燒結型材料(3) 膠凝型材料(4) 天然材料(如粉體材料、石材等)(5) 複合材料(多種類型材料的複合體)用與地質作用中的岩漿作用、變質作用和沉積作用作類比,來對礦物材料進行分類,雖然具有許多優點,但也不是盡善盡美。如水泥與水泥製品在傳統的分類中本來屬於同一類材料,但在這種分類方案中卻要分別歸屬於燒結型材料和膠凝型材料,這樣就給生產使用這一完整體系的研究帶來一定的困難。另外,有些材料像玻化磚、玻璃陶瓷等的生產既包含了熔融固化過程也包含了固相反應過程,因此也給其分類造成困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