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老虎台這個名字,給人的感覺就是老虎出沒的地方,是不是有很多老虎,才得名老虎台的。其實,老虎台是沒有老虎的,只是個叫法而以,老虎台是新疆拜城縣的一個小鎮。
距離縣城有70公里,坐上汽車出了城區沿著溫泉路向種羊場方向西行一小時左右,就可到達老虎台鄉人民政府。老虎台這一地名是怎樣命名的,至今也無人說得清楚,聽拜城的老人說,早在東漢時期就有老虎台這個地方,當年的大將軍劉平國在拜城縣黑英山平亂時,就途經老虎台這個地方,一路奮戰直達黑英山剿滅亂黨。
我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也沒有清楚的記載,請教當地的一名維吾爾族老者,他也無從說起,只記得他小時候,聽他爺爺說,爺爺的爺爺說過有一個叫老虎台的地方。那裡是一個繁華的集鎮,經常有客商騎著馬匹或是趕著駝隊往返。
地名辦的負責同志告訴我“老虎台”很可能是從維吾爾語音譯過來的,維吾爾族人叫卡熱巴嘿,意思是茂盛的森林,翻譯成漢語就叫老虎台。老虎台還有一種叫法是黑色的地方,但這個名字現在已沒有任何的地名考證,也就無從說起了。小鎮給我的印象是山清水秀,水草肥美,人傑地靈、氣候宜人的好地方,盛夏來這裡避暑那是再好不過了。但這裡也有自然界的一些奇怪現象,成了人們心中的迷團。
生長在山頂上的海螺
去老虎台鄉要是在公路邊停留,就可看到對面的山上的海螺。這些海螺生長在一座陡峭的大山上,大山高約一千五百米左右,距老虎台鄉大約3公里,人站在山腳下,一眼就可看到海螺,抬頭望去,一簇簇、一堆堆拇指般大小的海螺,均勻得分布在半山腰、山頂上,這就是老虎台的一大奇美的風景。密密麻麻的海螺,在太陽的照射下,景象十分壯觀。尤其在炎熱的夏季,雨後的景象叫人看了更是一種享受,經過雨水的洗禮,大山一塵不染,一切都顯得清新自然,大山被綠色包圍著,在水霧的籠罩下,很像一副巧奪天工的精美圖畫,從山腳到山頂,就像是從空中放下的掛毯,大山是掛毯的底色,綠色的植物和海螺就是點綴在掛毯上美麗的花紋和圖案。
海螺是生長在大海里的一種藻類生物,一般在大海漲潮時,被海浪推送到海灘上才可以看到,這山頂上長海螺還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請教了鄉政府一名負責人,對這種現象他也無法解釋,幾十年來甚至更早,山上就是這種景觀,也許是自然生成的。海螺長在山頂上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迷。對於這一奇觀當地的人也說不出來由。
由於長期經受風吹、日曬、雨淋,這些海螺都形成了化石狀。這一奇觀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使人們記住了老虎台。
圈養的油雞會打架
老虎台的油雞很出名,野生的油雞就出在老虎台,很早就有有關油雞的報導,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遊客傳說,在餐桌上都能聽到有人這樣說,這是不是油雞啊,油雞如同當年新疆的大盤雞盛名,已被傳到了外地,讓外界知道了拜城,知道了老虎台這個地方,知道了油雞。
油雞原本是野生的,由於環境和氣候的變化,現在野生的原種油雞越來越少了。但在老虎台鄉七大隊農民買賣提·沙迪克家就有圈養的油雞,它們還會打架呢。那天真有幸目睹了油雞打架。
我們坐在買賣提·沙迪克家院裡的木床上喝茶,他的愛人拿了一些包穀撒在地上,一群家雞在公雞的帶領下瘋跑過來搶食吃,後面緊跟著五六隻油雞也跑過來,走在前面的是領頭的公雞。
眼看油雞也要啄食,家雞中的公雞撲了過來,擋在了油雞的跟前,那架式就是說這是我門的地盤,你們休要胡來,可能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油雞中的公雞毫不示弱,也撲上前去拉開了搏鬥的架式,兩隻公雞馬上就要開始一場惡仗,那邊家雞中的母雞們已停止了啄食,這邊油雞中的母雞們都站在公雞的身後,那樣子完全是一個助威的拉拉隊。
兩隻公雞瘋狂地廝打起來,誰也不甘示弱。聽買賣提·沙迪克介紹,“平時,家雞和油雞在院落里覓食吃,生活的很和諧,有些時候出現一些小爭鬥,拿棍子嚇嚇他們就停止了,像今天這樣的打架還是頭一次。”油雞和家雞在生活習性上大有不同,油雞的棲息地在樹上,而家雞棲息是在棚圈。這些年,農人把油雞圈養和家雞一同生活,來確保油雞的成活。
油雞就以這樣的方式繁殖下來。儘管是圈養,油雞至今還保留著它那野生的本性,喜歡棲息在樹上,油雞的個頭和體形比家雞小,脖莖和爪子較長,能飛上房頂,體態輕盈如同鳥雀。油雞比起一般家養的雞就金貴多了,主要是以它的“油”而得名,烹飪後口感好,油而不膩,再者就是物以稀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