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經典文集

老舍經典文集

《老舍文集》1980年11月--1991年5月出版 舒慶春,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因作品繁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 老舍文集16卷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自1980年11月至1991年5月陸續出版的一套老舍作品集,出版工作歷時11年,包括了老舍的小說、戲劇、散文、文論

作者介紹

舒慶春(1899~1966),男,傑出的現代著名作家,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因作品繁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舒慶春生於一個城市貧窮家庭,他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曾任國小校長(北京17國小)、中學教員等、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筆名。因為老捨生於陰曆年底,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舒慶春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後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

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他自己說:“我終年是在拚命地寫,發表也好,不發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筆。”正因為如此,他勤奮筆耕,創作了《駱駝祥子》(以祥子為主角)《四世同堂》《茶館》《龍鬚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讚譽。“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曾經擔任齊魯大學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鬚溝》、《茶館》等,還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濟南的冬天》等被選入國小中學的課文中。其中《茶館》極為著名。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國聯軍的義大利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於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於1918年畢業。

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國小,恭恭順順侍奉老母,規規矩矩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文革開始的時候害死了偉大的老舍先生。 1966年夏天,“文革”風暴呼嘯而至,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頃刻間陷入一場空前浩劫。 8月23日,老捨去北京文聯“參加運動”,受到了“造反派”和“紅衛兵”的批鬥。他們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到老舍頭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臨到頭上,老舍毫不猶豫,平靜而堅定地選擇了死亡。 8月24日,老舍來到德勝門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公園投湖自盡。 他曾經說過:“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作的一切,我卻做到了。以前如是,現在如是,希望將來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願有人贈給我一塊短碑,上刻: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

老舍自殺的太平湖現已不在,老舍的兒子舒乙在其文章《爸爸最後的兩天》中說過:“太平湖悲劇發生12年後,有一次,我偶然打開一張解放前的北京老地圖,竟一下子找到了父親去太平湖的答案。太平湖正好位於北京舊城牆外的西北角,和城內的西直門大街西北角的觀音庵胡同很近很近,兩者幾乎是隔著一道城牆、一條護城河而遙遙相對,從地圖上看,兩者簡直就是近在咫尺。觀音庵是我祖母晚年的住地,她在這裡住了近十年,房子是父親為她買的。我恍然大悟:‘父親去找自己可愛的老母了’。太平湖過去蘆葦叢生,充滿野趣,後來湖水被填平了,建成了北京捷運修理總廠,今天即使尋得到舊處,也見不到湖面。”

主要作品

方珍珠(話劇) 1950年10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龍鬚溝(話劇) 1951年1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老舍選集 1951年8月,北京,開明書店

過新年(曲藝集) 1951年2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柳樹井(戲劇) 1952年2月,北京,寶文堂

消滅病菌(戲劇) 1952年5月,遼寧人民出版社

春華秋實(話劇) 1953年8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大家評理(戲劇) 1953年5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和工人同志談寫作(理論) 1954年11月,北京,工人出版社

青年突擊隊(話劇) 1959年9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西望長安(話劇) 1955年9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老舍短篇小說選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十五貫(戲劇)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出版社

福星集(散文集) 1958年5月,北京出版社

茶館(話劇) 1958年6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紅大院(話劇) 1959年5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女店員(話劇) 1959年6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青霞丹雪(戲劇) 1959年7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劇作選 1959年9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全家福(話劇) 1959年8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寶船(話劇) 1961年12月,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荷珠配(話劇) 1962年4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小花朵集(評論、創作經驗合集) 1964年2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神拳(話劇) 1963年5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口成章(理論、經作經驗合集) 1964年2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我愛新北京(散文集) 1979年4月,北京出版社

老捨生活與創作自述(散文、創作經驗合集) 1980年10月,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 1980年6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鼓書藝人(長篇小說) 馬小彌由英文轉譯,1980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老舍文集1---16卷,1980年11月----1991年5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

老舍詩選(舊體詩選) 1980年12月,九龍獅子會

老舍寫作生涯(散文集) 1981年5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論劇(理念、創作經驗合集) 1981年12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年3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年6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老舍曲藝文集 1982年12月,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

老舍戲劇全集 1--4卷,1982年9月--1985年8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老舍新詩選 1983年8月,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 1983年12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散文選 1984年5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序跋集 1984年10月,廣州,花城出版社

老舍兒童文學作品選 1986年7月,天津,新蕾出版社

正紅旗下、小人物自述(長篇小說集) 1987年6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無名高地有了名(長篇小說) 1955年5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老舍書信集 1992年6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小人物自述(長篇小說) 1992年5月,香港,勤+緣出版社

老舍文選 英文版,1--3卷,1992年1月,南京,譯林出版社

老舍英文書信集 1993年3月,天津,勤+緣出版社

老舍散文選 1992年5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小說全集 1--11卷,1994年11月,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老舍舊體詩輯注 1994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養花(散文)

主要貢獻

老舍貢獻:第一個貢獻,在語言方面的貢獻。第二個貢獻就是,他創作了一批經典的文學的作品。第三個貢獻,就是他貢獻了一種很特別的風格——幽默。第四個貢獻,就是老舍先生有一種文化批判的精神。第五個重要的貢獻,就是通過他的小說和話劇,貢獻了幾個典型人物。第六個他的貢獻就是,一直到今天,他的很多作品有很現實的意義。

老舍故居

倫敦故居

1924年至1929年老舍在倫敦教過5年書,其間住在聖詹姆斯花園31號,現掛有英國專門用來標記故居的藍色門牌,受英國政府保護。

北京故居

從丹柿小院--老舍北京故居1949年到1966年老捨去世,他居住在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是一座栽著柿子樹的四合院,被稱為“丹柿小院”。後被國務院改建為老舍紀念館。

1997年7月老舍家屬有償將老舍故居捐獻給國家。捐獻交接儀式在北京市政府舉行,市領導及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出席,老舍夫人胡絜青攜子女出席。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對老舍故居進行落架修繕。

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籌建處”開始組建,1998年6月4日召開第一次老舍紀念館籌建會。隨後進入緊張的籌建工作。

199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示“同意將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紀念館”。 1999年2月1日,老舍誕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紀念館正式對社會開放。

目前,老舍故居已被確定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故居 老舍濟南故居一處在濟南南新街54號,保存完整,已成為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一處在山東大學西校區(原齊魯大學)辦公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