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科院丁巍副研究館員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老學典籍考》(批准號為97BTQ004),其最終成果是工具書《老學典籍考:二千五百年來世界老學文獻總目》。
老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之道教尊奉為始祖;《老子》一書乃先秦時期最具影響的哲學經典名著之一;而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文化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等共同構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主幹。以探索宇宙、社會和人生著稱於世的《老子》一書,自春秋戰國之際流傳至今二千五百年來,經久而不衰,後世學人為之訓釋註解、考訂校勘者代不乏人。時至元代中期,道教學者張與材為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所撰之《序》中已稱:“《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餘家。”可見老學典籍在當時已是蔚為大觀了。明代以降,《老子》一書漸被域廣泛翻譯與研究,目前達二十八種語言文字、一千一百餘部之多,居外譯漢籍之首。研究老子其人、其書、其學為主題的老學典籍文獻,業已自成體系,並極具特色,呈現多學科(哲學、文化、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宗教、藝術、自然、社會、環境、生態、養生、醫學等)交叉、多領域滲透、多語種翻譯、多國度影響(約四十個國家和地區)、多載體突顯、大容量存世(據我們十餘年間文獻普查、跟蹤研究並測算所得,存世總字數至少在三億以上)的特徵,其歷史之久、散布之寬、地域之廣、語種之多、數量之巨、影響之深、價值之高、分量之重,先秦諸子恐尚無一人可與之相比。顯然,有關老學典籍文獻的普查、訪求、蒐集、考訂、著錄與整理一向視為老學研究領域前沿性工作與基礎性建設。
該成果以老子其人、其書、其學之研究成果為對象。將古今中外舉凡註疏、訓釋、集解、考證、校勘、章句、音義、評點、輯佚、節錄、翻譯、札記、書錄、索引、傳記、書法、篆刻、繪畫等內容之竹簡、帛書、寫卷、石刻、摹本、稿本、抄件、刻本、印本以及磁帶、軟碟、光碟各種載體文獻材料,經普查訪求、蒐集整理、考校異同、序列次第著錄而成世界老學典籍文獻總括性專題書目。其研究過程中以文獻學、目錄學、版本學為視角,仿朱彝尊《經學考》、謝啟昆《國小考》之體例,依王重民《老子考》、嚴靈峯《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老子書目》為基礎,所知所見舉凡老學典籍(附列相關文獻)匯聚成冊並厘為五編:即①“典籍考上編:中國語言系”:內收漢文(2048種)、女真文(1種)、滿文(2種);②“典籍考中編:東方語言系”:內收梵文(1種)、日文(399種)、高麗文(95種)、印度文(1種)、越南文(4種)、土耳其文(1種)、希伯來文(4種)、馬來文(1種);③“典籍考下編:西方語言系”:內收英文(182種)、法文(109種)、德文(240種)、俄文(12種)、西班牙文(2種)、義大利文(11種)、捷克文(3種)、丹麥文(1種)、荷蘭文(10種)、芬蘭文(1種)、挪威文(1種)、保加利亞文(3種)、瑞典文(4種)、世界語(1種)、奧地利文(1種)、拉丁文(1種)、葡萄牙文(1種)、冰島文(1種)、匈牙利文(1種)。此外,尚有④“典籍考外編:老學‘史料’與‘論文’題錄(計8種)”;⑤“附錄編:題名索引、著者索引與參考引用文獻名錄等(計18種)”。
成果側重於對當今所知所見存世諸本以及在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老學典籍做盡力訪求和蒐集,其著錄務詳,提要撰寫力求材料豐富,敘述準確;對殘缺佚失、未能目見之書的著錄則從簡,其提要或暫付闕如。課題實施過程中,作者嚴格遵循:“收錄完備、著錄準確、評介客觀”的原則,並儘可能將我國古代目錄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優秀傳統與中外老學文獻遺產、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以及當今老學研究最新成果融為一體,以體現和展示作為老子故里、老學故鄉在世界老學典籍文獻整理與研究方面所應有的水準、所應做的奉獻。本項研究依據《漢書·藝文志》“道家類”記載、漢簡《文子》殘篇出土以及近年來學術界考辨研究所得,將文子及其書列為老子後學和訓釋《老子》第一家,旨在恢復文子及其書在承繼老子哲學正統之應有地位,對晚近以來深受“疑古”之風、“駁書”之說影響,所有老學書目著錄幾乎均採取迴避的做法而言,不失為一種突破;而本項目以老子其人、其書、其學的研究成果為主題,幾乎將古今中外所有老學之承繼與傳播、生平與造詣、註譯與研究、典籍與文章、著錄與徵引、序跋與評論、刊刻與出版、版本與印次、字數與冊數、存佚與見藏、題錄於索引匯聚於斯編,多側面揭示、多途徑反映,在同類“老學書目”中,甚或在先秦諸子研究論著“書目”中皆不失自己的新意及考究。所含時限最長(上迄春秋戰國之際下止二○○四年七月)、所收語種最眾、所錄論著最多(老學典籍:中國語言系2048種、東方語言系505種、西方語言系585種,總計3138種;老學論文:漢文3789篇,又郭店楚簡《老子》、《太一生水》論文357篇)、所示載體最豐富(戰國竹簡、漢代帛書、六朝寫卷、隋唐石刻、宋代刻本、元代書法、明代版畫、清代活字、晚近鉛排,以及稿本、摹拓、抄件、繪圖、篆書、篆刻、膠片、磁帶、軟碟、光碟等)、所著事項最細(其中漢文部分即選擇確定了涵蓋古今老學典籍書目信息存儲事項計60餘項:書名項含文獻編碼、漢語拼音、書名、卷數;著者項含著者時代、著者國別、著者名稱、著作方式;生平項包括名、生卒年、字、號、別名、諡號、籍貫、科第出身、歷官及最高官爵、非仕宦者的職業或特操、主要經歷、師承情況、學術造詣、主要著述及莊學研究、易學研究以及相關傳記文獻;提要項含內容要旨包括著述緣起、成書經過、書名由來、別名簡稱、體例結構、內容梗概、學術淵流,學界評價包括內涵特徵、成就貢獻、缺欠局限;版本項含撰作時間、刊印時間、刊印地點、刊印主持、版別、版次、載體材料、版本特徵、序跋題識、歷代著錄、版本系統、所屬叢書、裝幀形式、頁數、開本尺寸、插圖照、字數、統一書號、印數、裝幀、定價、存佚情況、版本價值、見藏處所;附錄及引用文獻等)、所占史料最詳、所據成果最新(如有關郭店楚簡《老子》與《太一生水》、漢簡《文子》等研究成果收至二○○四年七月底)、所著版本最全,則為本項研究之主要特徵。
成果通過對老學典籍文獻遺產所進行的全面普查、系統整理與科學總結,反映了老學文獻淵源流變,揭示了《老子》影響傳播軌跡,為全面了解古今中外老學典籍確切情況,建立老學承繼系統坐標,更好地把握老學研究未來發展,提供了比較重要的參考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