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78年畢業於安徽省中醫藥高等學校中醫專業。留校任教。1979年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全國傷寒金匱師資班學習。1980年考入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師從劉炳凡先生攻讀傷寒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1985年調入成都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1997年任碩士生導師,2003年晉升教授,歷任傷寒金匱教研室主任、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主任、傷寒教研室主任、四川省中醫學會仲景學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主要成就
多年來為博士生、碩士生、本科、專科、西學中、進修班、成人教育等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授《傷寒論》,一直堅持“六經證治規律的研究”,培養了碩士研究生20名。作為副主編,編著了研究生教材《傷寒經緯》(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1),參與編著了全國7年制規劃教材《傷寒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及《傷寒論學習指導》(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金匱要略串講》(山東科技出版社,1996)。主編的特色教材《傷寒論學用指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作為其有代表性著作,注重傳統,以臨床實用為宗旨,以病機為中心。中年喜究性命之學,常用醫學以參道,用道學以證醫。於“心腎水火”、“氣機氣化”方面有所研究,著有《實用中老年精神保健》(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巴蜀中醫特色醫學史話》(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中醫望診相法闡釋》(中國藝苑出版社,2004)等。
臨床方面,傳承了王祝三、劉炳凡二位師父的衣缽,注重“治病必須治人,治人首治脾胃”的整體調節思想,形成病、證、脾胃三位一體的遣方用藥體系。在重視脾胃的同時,亦強調腎的先天主導作用。
積極從事科研工作,作為主研或負責人,多次完成省部級和局校級的科研課題。校注出版著作有《許叔微傷寒論著三種》(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中國醫學大成·女科仙方》(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