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鷺紋銅鼓

翔鷺紋銅鼓

翔鷺紋銅鼓,通高52厘米,面徑77.5厘米,底徑90厘米,是一漢代銅器,現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文物。

名稱:翔鷺紋銅鼓
尺寸:通高52厘米,面徑77.5厘米,底徑90厘米
時代:西漢
來源:1972年出土於廣西西林縣普合大隊普馱糧站前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文物。此銅鼓被人鋸成上下兩截。鼓面中心太陽紋十六芒,芒間飾斜線三角紋;十三暈,第二、三、四暈飾勾連點紋帶,第五暈飾勾連雲紋,第六暈素麵,第七暈為主紋飾二十隻翔鷺,第八至第十三暈飾勾連點紋、鋸齒紋和勾連圓圈紋。胸部飾羽人划船紋六組,船形兩頭高翹,每船各有羽人九或十一人,多帶長羽冠,其中一人跨坐船頭,一人在船尾掌舵,一人高坐於靠背台上,二人執“羽儀”舞於台前,船間飾鸕鶿和魚紋。胸上部與腰下部飾點紋、鋸齒紋和勾連圓圈紋。腰部分為十二組,每組又分上、下兩層,上層飾鹿紋,其中二鹿的九組,三鹿的三組;下層飾羽人紋十二組,每組皆二人,戴長羽冠,著羽吊巾產,翩翩起舞。皆陰紋。銅鼓是一種平面曲腰、中空無底的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滇、黔、川、粵、桂、湘、瓊等省區,使用於民族生活的不同領域。銅鼓由面、胸、腰、足、耳五部分組成。鼓面圓而平,是敲擊發音的部分,下接鼓身,連線部分略外凸,形成球狀弧度為胸。腰部略細,內收如束腰。往下鼓身又擴大,呈喇叭口部分為足。鼓身兩側各有兩個半環形的耳。鼓面主體為太陽紋,周圍有許多層稱為“弦”的同心線條,弦數多少不等,弦與弦之間由寬窄不等的圖案組成,稱為暈圈。鼓身四周的表面,也有多數平行的暈圈,暈圈中鑄出的紋飾圖案絢麗多彩,有蟲魚、鳥獸、花卉、舟船和人物等。銅鼓製作工藝考究,用以銅為主要成分的銅、錫、鋁合金等鑄造而成。按不同形制和花紋,銅鼓可分為八個類型: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和西盟型。
該銅鼓屬於石寨山型。用作葬具為目前首見,反映了少數民族獨特的喪葬風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