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Chi ye huai
傣藥名
芽拉勐龍
中藥材基原
為豆科植物翅莢決明的葉和根。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
翅莢決明 Cassia alata 1. 灌木或小喬木。葉近於無柄,長30~60cm;小葉5~12對,長圓形,先端鈍,長5~

採收加工
全年可采。多用鮮品。
化學成分
葉含大黃酸(rhein),大黃素(emodin),4,5一二羥基一1-羥甲基蒽酮(4,5-dihydroxy-1-dydroxymethylan-throne)4,5-二羥基一2一羥甲基蒽醌(4,5-di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1],異大黃酚(isochrysophanol),大黃素甲醚一L一葡萄糖苷(physcion-L-glucoslde)[2]。
性味
味淡,性寒。入水、風塔。
功效
清火解毒,殺蟲止癢,消腫止痛。
主治
主治“攏沙龍接火,說鳳令蘭”(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攏麻想多烘”(皮膚紅疹瘙癢),“兵洞飛暖龍”(疔瘡涌癤膿腫),“攏習亨,攏習哈習毫”(疥瘡,癬),“路哈”(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20~30g。外用;鮮葉適量,搗爛效或搗汁擦。
附方
1.治“攏沙龍接火,說鳳令蘭”翅葉槐根20g,小拔毒散根20g,四棱豆根30g,甜菜根30g。煎服。(西雙版納州

藥物分類
植物藥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Fuzellier M C,et a1.C A,1983,98:86112w [2]Smith R M,et a1.C A,1980,92:3189d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西雙版納傣藥志》
參考
《中華本草》傣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