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四無礙辯
指佛、菩薩、聖眾等所具有的四種自在無礙辯。即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辯無礙辯。又譯四無礙智、四無礙解。略稱四辯或四無礙。乃大小乘之通目。用來顯示無...
基本意義 小乘佛教意義 大乘佛教意義 -
七辯[詞語·七辯]
七辯,佛教謂解說佛法的七種辯說之才。亦泛指種種無礙辯才。《敦煌變文集·維麾詰經變文》:“必知菩薩,問得 維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辯之詞不異。”
詞語·七辯 佛教·七辯 《七辯》 張衡 -
無礙行尊者
無礙行尊者,即無礙行菩薩。無礙,謂自在通達而無障礙,自在涉入而無礙,目在融通而為一體。如燈光互相涉入。有心無礙、色無礙、解無礙、辯無礙等的區別。無礙行,...
-
七辯
七辯,佛教謂解說佛法的七種辯說之才。亦泛指種種無礙辯才。《敦煌變文集·維麾詰經變文》:“必知菩薩,問得 維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辯之詞不異。”
詞語·七辯 佛教·七辯 《七辯》 張衡 -
七種辯
七種辯是佛教用語,謂菩薩七種殊勝之辯慧。又作七辯。
-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於建元三年傳入中國,與《法華經》、《觀普賢經》合稱“法華三部經”...
作者 序言 德行品第一 經文歌決 說法品第二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圓覺經》全稱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歷來因其義理淵深澄澈,文辭優美酣暢,對後世中國佛教文化影響極大。
白話譯文 名稱 內容 歷史源流 宗密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朕聞觀自在菩薩誓願。入微塵國土。拯拔一切有情。離諸苦趣。故說是無量功德總持經咒。世間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秉心至誠持誦。佩服此經咒者。種種惡趣。種種苦害...
大悲心陀羅尼經經文 大悲咒 -
《斷喜三昧》
),無量辯三昧(七十三),無等等三昧(七十四),度諸法三昧(七十五...三昧(七十)。淨妙華三昧(七十一),覺意三昧(七十二),無量辯三昧...
《斷喜三昧》的定義 《斷喜三昧》的相關資料 -
大佛頂首楞嚴經
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