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村[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香沉鎮群英村]

群英村[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香沉鎮群英村]

群英村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山區,位於廣元市劍閣縣東南部,香沉鎮北部,左家山西麓。轄區北鄰錦屏鄉,東依東溝村,西靠陽名村,南與乘風村接壤。全村幅員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1700餘人,轄10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群英水庫中心居民點,已形成小集鎮雛形。

歷史沿革

早在南北朝南齊時代(公元479—502年)在此設定胡原縣。 南梁時仍置,屬北巴西郡(治所位於今閬中)。北周時仍置。隋朝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改胡原縣為臨津縣,屬普安郡(治所位於今劍閣縣普安鎮)。唐朝時仍置,屬劍州(治所位於今普安鎮)。唐朝乾元元年(758年),縣治遷於今劍閣縣白龍鎮。五代前蜀、後唐、後蜀時仍置;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廢臨津縣,併入普安縣至今。清朝時為復興場。解放後設群英大隊,屬圈龍鄉(1958年改為圈龍人民公社)。1976年由圈龍人民公社劃歸香沉人民公社,不久大致以香沉河為界以西區域劃出新設陽明大隊。1984年初,基層政權改制,實行政社分設,香沉人民公社恢復建制為香沉鄉(1996年改為香沉鎮),大隊、隊改為居民村、組,群英大隊改為群英村至今。

文化

自南朝齊時期(公元479—502年)在此設定胡原縣,到唐朝乾元元年(758年)縣治遷於白龍場期間200餘年,歷經齊朝、梁朝、陳朝、隋朝、唐朝5個朝代,是群英村歷史上的輝煌時期。縣治遷移後至廢縣的300多年內,群英村作為臨津縣故址,依是聲名遠揚,繁華不減。故臨津縣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劍閣縣東南部的白龍鎮、公興鎮、香沉鎮、塗山鄉、圈龍鄉、羊嶺鎮、錦屏鄉、楊村鎮、鶴齡鎮、碑埡鄉、金仙鎮等地。縣治故址位於今香沉鎮群英村一組王家河,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縣壩”、“縣嘴山”等老地名,都是那個時期遺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具有紀念意義。如今,劍閣縣縣城下寺鎮和白龍鎮均有以此命名的地名,叫做“臨津街”。群英村也將展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

基礎設施

群英村交通便利。鄉鎮進出口道路錦屏鄉—香沉鎮公路南北穿越村境 ,該公路計畫於2012年內完成混泥土瀝青四級公路建設。群英水庫至群英村8組2.2公里通村水泥公路已於2012年初建成投入使用 。即將開工建設的綿(陽)萬(源)高速公路劍閣段路線將跨越村北境而過,並設“鶴齡出入口”,距此僅10公里以內。村委會駐地距縣道喻馬公路(旺蒼縣—梓潼縣)分水嶺接口僅8公里。群英水庫位於該村,是一座容積量達200萬立方的中型水庫。香沉鎮供水站已落戶該村。依偎水庫大壩,眾多單位、個戶逐漸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小型中心村居民點集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