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展望

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各國教育體制的框架已經基本搭設完成,當代教育的發展開始聚焦在變革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層面上。 這種人才培養的任務對現行的基礎教育課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啟動的。 其次,課程與教學的變革和發展需要一線教師以及相關人員的積極參與,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是決定課程與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內容介紹

新千年來臨之際,教育的發展與變革已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各國教育體制的框架已經基本搭設完成,當代教育的發展開始聚焦在變革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層面上。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我國進行了多次重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相當程度上回應了我國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和現實問題。當前,在科教興國戰略的指導下,黨和國家對基礎教育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並要求未來的基礎教育應有助於培養能夠適應新世紀科技革命需要和善於應對國際競爭的新型人才。這種人才培養的任務對現行的基礎教育課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啟動的。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圖改變以往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傾向和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起能充分體現綜合性、均衡性和選擇性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的改革需要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也需要成功經驗的支撐。為此,我們在考察。總結並推廣自己已有的成熟理論和成功經驗的同時,亦應關注世界範圍的改革。整理並借鑑各國的有益成果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面臨的一項重大的理論課題,為此,由鍾啟泉教授在其承擔的教育部重大課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題比較研究”部分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整理,並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學科教育展望叢書》,將會為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值此該叢書出版之際,有感於當前課程改革所引發的深刻的教育思想的討論和教育實踐的探索,願意在這篇“序”中談些看法。首先,世界課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正經歷著一場重大的變革。這一變革從課程與教學設計理念和範式的層面展開,並輻射到幾乎所有學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的實踐模式中。傳統的線性、封閉的課程與教學的設計範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多視角、多維度的注重學生主體性學習的課程與教學設計範式不斷孕育生成。《學科教育展望叢書》所突出展示的學科的研究和開發由單向傳授向主體探究的轉變無疑是這場變革的實質。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已開發國家在這一領域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較大的成果,而我國學科教育的轉型亦在世紀之交啟動,為此,我們需要考察和分析學科教育的有益成果,而《學科教育展望叢書》恰恰為我們照望世界搭設了一個平台。該叢書力圖準確地把握世界學科教育發展的脈搏,全面地介紹和分析各國學科教育發展的特點,細緻地勾勒出各學科的整體輪廓,使世界學科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貌一覽無餘;同時,該叢書所表達的學科教育發展的最新理念將對我國學科教育的轉型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其介紹和分析的學科教育的實踐模式亦將對我國課程與教學的實踐產生較大的指導作用。其次,課程與教學的變革和發展需要一線教師以及相關人員的積極參與,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是決定課程與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幾乎所有國家課程與教學的改革中,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都被視作一項重要的策略和任務,我國正在發起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樣高度重視這項策略和任務的有效完成。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工程,它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有計畫地開展正規的師資培訓,更需要教師以及相關人員從專業發展的角度開展積極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既需要推廣和實踐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亦需學習和借鑑“他山之石”的精華。《學科教育展望叢書》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有益的素材,它必將為我國中國小教師的專業成長發揮重要的作用。最後,體系完整、結構嚴謹是《學科教育展望叢書》的顯著特點。這套由16部著作組成的叢書既闡釋和分析了學科教育的一般理念和學科教學的設計範式,也包容了學校課程體系中幾乎所有的學科。它的出版標誌著我國學科教育的理論研究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同時也標誌著我國教育比較研究的視界已經在學科教育領域全面拓展開來。衷心感謝鍾啟泉教授及其同仁們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們為課程改革所做出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