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美的找尋》被版問世已經十多年了,出版社的朋友建議還可以再出新版,我聽了自然是高興的。不過我知道,這並不是我的文章里有什麼了不起的高明見解,而因為文章所涉及的對象都是具有恆久價值的人類文化藝術的優秀結晶,所以總是會引起讀者的興趣。集子裡所收的是我在國外訪問後寫的一些美學散記,為了求得體例一致,帝次再版時將初版中兩篇學術論文性質的文章作為附錄,同時增加幾篇同樣屬於散記性質的東西,有的是過去的存稿,有的是近年來新寫的。對於初版中已發表的文章,再版時除了作個別技術性改動外,均保持原貌,未作修改。我還是相信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人到老年時不宜回過頭來修改自己過去寫下的文字。
目錄
再版前言
自序——美的找尋
永恆性的追求——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化藝術遣址考察紀行
那裡永遠是春天——盧浮官希臘雕塑的啟示
人的重新發現——在義大利看米開朗琪羅
在莎士比亞故鄉看《麥克白斯》——關於悲劇的一些思考
對印象派繪畫的一些印象——奧賽博物館觀後感
《吃土豆的人》的啟示——參觀梵谷博物館有感
羅丹博物館參觀記
《天鵝湖》的悲劇結尾和莎樂美的愛——看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有感
一顆寂寞的心——克列繪畫展覽觀後
20世紀藝術之謎的初步探索——參觀畢卡索博物館後的思考
畢卡索再探索——談立體主義後的畢卡索
重訪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在俄羅斯看法國繪畫
思想家和詩人的搖籃——參觀圖賓根神學院的追億
附錄:尼采的美學思想
關於西方美學理論中的無意識問題的歷史考察
作者介紹
汝信,男,漢族,1931年出生,江蘇吳江人。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哲學家。現為瀋陽社會科學院院長。汝信同志194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56 年攻讀著名學者賀麟先生黑格爾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哲學所從事研究工作,1978年晉升研究員,任哲學所副所長,1981年─1982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82年─1998年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並曾兼任哲學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中曾擔任的主要職務有: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政治學會會長以及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副主席、東德科學院外籍院士、韓國啟明大學名譽哲學博士等,在國內外學術界和理論界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汝信同志長期從事哲學、西方美學研究,主要研究西方哲學史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美學,近年集中研究世界文明的傳承等重大理論問題。汝信多本專著對古希臘以來直到20世紀初期的西方重要美學家,逐一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西方美學史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黑格爾範疇論批判》(與姜丕之合著)196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西方美學史論叢》及《西方美學史論叢續編》196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西方的哲學和美學》1978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美的找尋》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此外還有譯著多種,並主編《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10卷)、《世界文明大系》(12卷)、《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和《當代韓國》(季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