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在涼山美姑,關於孔明寨的傳說有很多,今美姑縣瓦西鄉境內孔明寨遺址猶存。三國時期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一舉平息南中叛亂,其間發生了廣為流傳的六擒七縱孟獲的故事,記載相當粗略。後來《三國演義》以4萬多字的篇幅,淋漓盡致地加以描寫,進行驚人的藝術加工,以致婦孺盡知。一些彝族老人至今仍稱諸葛亮為孔明先生,可想而知影響深遠。諸葛亮南征的遺蹟,多年來也傳說頗多。
根據史料記載,蜀漢的“南中”漢代稱為“西南夷”,主要包括今雲南、貴州西部和四川西南一帶。東漢時南中設有四郡:永昌郡(行政中心在今雲南保山)、益州郡(行政中心在今雲南晉寧)、越嶲郡(行政中心在今四川西昌)、牂牁郡(行政中心在今貴州黃平)。越嶲郡轄地為:今涼山州、攀枝花市、宜賓地區的屏山以及雲南省的麗江地區和楚雄州的大姚、永仁。如今的美姑縣已屬越嶲郡管轄範圍。建興一年(公元223年)南中諸郡相繼發生叛亂。先是益州郡大姓豪強雍闓殺了蜀國派去的太守正昂,牂牁郡丞朱褒遙相呼應。越嶲郡的叟帥(少數民族首領)高定也在殺了郡將焦璜後“舉郡稱王以叛”。為安定後方,以圖中原,諸葛亮於建興三年春〔公元225年3月)親自率軍南征。兵分三路:馬忠率領東路軍,由川南僰道直驅牂牁,進攻朱褒;李詼率領中路軍攻打益州郡,襲取雍闓、孟獲的老巢。諸葛亮則親統西路大軍,作為南征的主力從成都出發去安上(今屏山),會同當時住在安上的越雋太守龔祿,再取水路入越雋。約定三路兵馬最後會師於益州郡之滇池。諸葛亮出發時,曾任越雋太守、熟悉市中情況的馬謖送至數十里外,最後言之掙掙:“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長治久安之效”。諸葛亮聽了連連點頭,這一戰略思想後來貫穿南征始終,一直為後世稱道。
南征出兵不久,從滇東率兵西上援助高定的雍闓,因遲到了一步引起高定的懷疑,被高定部下殺死,於是孟獲代替了雍闓。諸葛亮抓住時機,縱兵奮擊,於卑水(今美姑地區)與高定決戰,後又追至邛都(今西昌),斬了高定,收復了越雋郡。接著,五月渡瀘(金沙江),乘勝追擊逃回益州郡的孟獲,孟獲在盤江上游(今曲靖段)和諸葛亮展開決戰,一戰即被捉住。諸葛亮決心對這位深得夷、漢所服的孟獲實行攻心,使其心服,真心歸順。就這樣,一連捉了七次,放了六次,最後一次“亮猶譴獲”,孟獲心悅誠服地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整個南征,從出兵算起,最多不過半年時間。南中安定後,孟獲升遷到蜀漢中央任御史中丞,負責監察朝廷官吏,職權很大。
同時,根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南征途徑美姑應該是這樣的:他親自統率的西路大軍,由南征故道,即自安上入越雋郡馬湖的道路,在今屏山縣沿金沙江岸而上到今雷波馬湖東北。又經雷波小谷堆翻越黃茅埂攻下卑水,打敗高定,又繼續追擊至高定的住地邛都(今西昌),俘獲其妻兒。再戰斬殺高定,越嶲郡遂平。美姑縣瓦西鄉境內的孔明寨遺址就是這次南征中所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