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英語: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NASA)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行政機構,負責美國的民用太空計畫、與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被廣泛認為是世界範圍內太空機構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畫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畫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霹靂理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歷史沿革
NASA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政府機構,負責美國的太空計畫。1958年7月29日,艾森豪總統簽署了《美國公共法案85-568》(UnitedStatesPublicLaw85-568,即《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創立了NASA。
1958年10月1日NASA正式成立,以取代其前身是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
1958年10月1日開始運作。美國太空探索的努力,因為美國航天局的帶領下,包括阿波羅登月任務,“天空實驗室(Skylab)空間站,以及後來的太空梭。
1960年6月接管馮·布勞恩領導的陸軍彈道飛彈局,在亨茨維爾組建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負責大型運載火箭的研究計畫。在太空計畫之外,NASA還進行長期的民用以及軍用航空太空研究。
背景
前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將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送入太空之後,美國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正在起步的航天工業發展。國會受史潑尼克危機的震撼,要求政府立即採取行動,但艾森豪總統與其顧問團則認為應該更審慎地考量,在數個月的商議後,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全新的政府機構,以領導所有非軍事太空行動。
美國的第一顆環地球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在1958年1月31日發射升空。1958年7月29日,艾森豪總統簽署了NASA的成立。
成立目的
1、擴大人類對大氣層和宇宙空間方面的知識。
2、改進飛機的用途、性能、安全性和效率。
3、發展能攜帶武器、設備和生物進入宇宙空間的飛行器。
4、保持美國在航空和空間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5、向政府部門提供有軍事價值或軍事意義的研究成果。
6、與其他國家合作,從事空間研究成果的和平利用。
7、最有效地利用美國的工程力量,以及避免設備建設的重複。
組織機構
行政管理
NASA在行政上直屬總統領導,由局長總體負責。NASA是在兩個層次的基礎上實施管理,局總部管理和戰略事務部管理。
局總部對全局負有領導責任,協調局內外工作,執行NASA的對外成本核算和聯絡,制定該局長遠規劃、年度計畫,實施預算集成,制定NASA的發展戰略、長期投資戰略、NASA政策和標準。監督各研究中心的技術管理工作;檢查各階段工作進展和完成情況;保證執行經國家批准的計畫。
NASA建立了六個戰略事務部,分管NASA的主要業務領域,以實現NASA的任務和更好地服務於客戶。它們分別是:航天飛行部(詹森航天中心、甘迺迪航天中心、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航空航天技術部(下屬艾姆斯研究中心、德萊登飛行研究中心、蘭利研究中心、戈蘭研究中心四個研究中心);地球科學部(下屬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空間科學部(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生物和物理研究部和安全與任務保障部。每個戰略事務部都有自己的一套戰略目標、目的和為滿足主要客戶需求的執行措施。戰略事務部負責確定客戶需求並確保所有客戶滿意。各事務部會同分管業務的副局長確定其工作方向,負責制定各事務部的長期投資戰略、預算、項目資源分配和性能評估、政策和標準,執行NASA的政策。
研究中心
NASA總部下轄10個研究中心: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GoddardSpaceFlightCenter)、詹森航天中心(LydonB.JohnsonSpaceCenter)、甘迺迪航天中心(JohnF.KennedySpaceCenter)、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GeorgeC.MarshallSpaceFlightCenter)、斯坦尼斯航天中心(JohnC.StennlsSpaceCenter)、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ResearchCenter)、德萊登飛行研究中心(DrydenFlightResearchCenter)、蘭利研究中心(LangleyResearchCenter)、戈蘭研究中心(GlennResearchCenter)和噴氣推進實驗室(JetPropulsionLaboratory),其中噴氣推進實驗室是NASA的契約運作單位。
實驗機構
NASA以擁有46年歷史的研究機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的四個主要實驗機構與其中80名成員改組而成。
陸軍彈道飛彈署(ArmyBallisticMissileAgency)和海軍研究中心(NavalResearchLaboratory)的一部份也整合到NASA的組織里。
原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的3個實驗室:蘭利研究實驗室、劉易斯研究實驗室、艾姆斯研究實驗室編入NASA,更名為蘭利研究中心、劉易斯研究中心、艾姆斯研究中心。愛德華空軍基地的飛行試驗室改名為飛行研究中心,海軍研究實驗室有關先鋒計畫的部分劃歸NASA,在馬里蘭州組建了戈達德航天飛行研究中心。
研究計畫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研究計畫有:水星計畫、雙子星計畫、阿波羅計畫、太空實驗室、太空梭、國際空間站(與俄羅斯、加拿大、歐洲、Rosaviakosmos以及日本宇宙開發局合作)、星座計畫等。由在戰後遷移美國的前德國火箭專家沃納·馮·布勞恩所領導的德國火箭計畫,對於美國進入太空競賽領域有著重大的貢獻,被譽為美國太空計畫之父。
原計畫中,在水星計畫和雙子星計畫結束之後的阿波羅計畫啟動,以在太空中做“有意思”的工作,甚至把太空人送入月球軌道(並未計畫登月)。
甘迺迪總統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說中聲稱美國應該在1970年以前“把一個太空人送到月球上並把他安全帶回來”使得阿波羅計畫被迅速調整。
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也就變成了載人登月計畫。雙子星計畫很快變成了為複雜得多了的阿波羅計畫提供輔助太空飛行器技術的任務。
在月球表面行走包括阿波羅1號中美國第一次有太空人犧牲的事件,阿波羅8號首次太空飛行器環繞月球的壯舉在內,8年的初期準備之後,阿波羅計畫為阿波羅11號派遣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於1969年7月20日登月並於7月24日返回做好了準備。在踏出登月艙之後,阿姆斯特朗說道:“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到1972年為止,共有12個太空人登月成功。
美國太空總署贏得了登月競賽,但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方向,至少失去了以保持保證國會批准高額預算的來自公眾的關注和興趣。詹森總統下台之後,美國太空總署失去了其主要的政治支持,火箭科學家沃納·馮·布勞恩被派到華盛頓遊說政客。作為後續計畫,建立宇宙空間站,建立月球基地。
1990年前由太空人登入火星的想法被提出,但是土星火箭和阿波羅計畫所使用的設備卻無法支持這些目標。阿波羅13號氧氣罐爆炸近乎失事而差點損失全部3名太空人的性命,引起了全國上下的注意和關切。
儘管阿波羅計畫一直安排到阿波羅20號,阿波羅17號為她的母計畫畫上了句號。這個計畫因為預算緊縮(部分因為越南戰爭的高額支出),和建造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計畫而結束。火箭飛機實驗開始,由NACA採取更進了一步NASA支持航天飛行,這是第一個載人和軍用火箭發射。當把視線轉向到達月球時,選擇的解決方案是複雜的,但也是最經濟的。
支持的項目,無論是載人和無人進行了介紹和更大的火箭,共同與飛船和moonlander發展。登入月球的太空競賽結束意味著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活動減少。空間站的一個較為固定的性質,建議已經在spacerace,已建成並試圖使國家一起,在同一時間分享太空任務的成本高的國際合作。有超過100個載人航天任務由美國航空航天局自1958年以來。
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個太空梭軌道器與外部燃料箱和兩個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在其側。外部燃料箱,這是大于飛船本身,是唯一的,不能重複使用的組件,。太空梭軌道高度185-643公里(115-400英里)和隨身攜帶的最大有效載荷(低軌道),24,400公斤(54,000磅)。任務可能會持續5至17天機組人員可以是從2到8個太空人。
太空實驗室
在20個任務(1983-1998年)的太空梭進行太空實驗室,空間實驗室設計與歐空局合作。空間實驗室是獨立的軌道飛行,但保持在太空梭的貨物灣作為太空人的進入和離開它通過一個氣閘艙。的另一個著名系列的任務是在啟動和以後成功修復的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至1993年
在1995年,俄羅斯和美國的互動與和平號太空梭任務(1995-1998年)恢復。一旦更多的是美國與俄羅斯太空船停靠的車輛,此時一個完整的空間站。這種合作一直在繼續與俄羅斯和美國作為兩個最大的空間站建成的最大的合作夥伴:國際空間站(ISS)。的實力在這個項目上的合作更是顯而易見的,當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始依賴於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向國際空間站提供服務,在兩年的接地太空梭是繼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災難。
太空梭失去了兩顆衛星和14名太空人於1986年,在兩次災難:挑戰者和哥倫比亞於2003年。雖然1986年的虧損減輕建設的奮進號太空梭從更換零件,NASA沒有建立另一個軌道器,以取代第二損失。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梭計畫的135團在節目結束後,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著陸。該方案跨越了30年,300多名太空人送入太空。
無人機計畫
2014年6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考慮一項無人機計畫:派送一個四軸飛行器前往“泰坦”搜尋生命跡象。他們考慮使用無人機——包括飛行器與氣球,探索土衛六的地形與海洋,收集樣本,之後還能返回到“母艦”上充電及提交數據進行分析。
土衛六“泰坦”(Titan)是土星最大的衛星,位列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體榜單前5名。它亦是一個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在太陽系,除了地球外只有土衛六“泰坦”擁有原理與地球上水循環相似的所謂“甲烷循環”。
土衛六表面被山巒河流覆蓋,也算是有雲有雨有湖泊,可惜成分都是甲烷。此前研究曾認為甲烷的來源則是地表下的液態甲烷綠洲。迄今,天文學家仍視“泰坦”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對其探索將有助人類揭開自身誕生之謎。
這個新計畫一旦成功,很可能將大大改變人類探索太空的方式。截止目前,人類派往火星上的探測器,比較類似移動實驗室的效果,它們與地面的接觸方式意味著其對地形地貌的探索有一定局限。而無人機的飛行能力則會消除這種障礙,且相對於其他選擇,無人機的成本也要低得多。
最強大火箭
2014年7月3日,在完成了關鍵設計審定之後,波音公司與NASA最終簽訂了一份協定,使得美國航天局(NASA)研發的太空發射系統的建造得以全面啟動,它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有朝一日或可載著航天員飛向火星。
全長約98米的太空發射系統,將攜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的可承載四名太空人的“獵戶座”太空艙飛離近地軌道,並做長時間飛行,到達包括近地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在內的深空目的地。
為載人和載貨而設計的該火箭,計畫於2017年進行初步飛行測試。首次飛行任務將發射空載的“獵戶座”。二次任務則計畫於2021年進行,屆時“獵戶座”將攜帶四名NASA太空人升空。火箭初步飛行測試的運載力將為77噸。最終的二級火箭的運載能力將超過143噸。
太空的士
美國宇航局(NASA)16日在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宣布,波音公司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贏得價值68億美元的“太空的士”契約,將在未來幾年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航天員。此舉標誌著NASA向著重啟載人航天飛行邁進了一大步。
任務使命
自2006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願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並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啟示我們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
在太空計畫之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進行長期的民用以及軍用航空太空研究。
NASA是美國政府系統中主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機構,在研究和探索發展方面向有關單位提供有價值的科研成果,並負責航空航天技術諮詢工作。該局以民用航宇科研為主,也為軍用航宇服務;自1958年以來以空間科研為主,航空科研所占比重較小。
由於NASA在軍用、民用航空和宇航方面所擔負的任務,它的協作面非常廣泛,它與國防部的計畫分析與鑑定部、高級研究計畫局有著密切的聯繫;與陸、海、空軍有共同的合作計畫;與政府其他部門如能源部、氣象局和工業部門有各種契約關係。
NASA的研究成果直接轉讓給國防部、各航空製造公司、聯邦航空局以及其他有關機構。NASA對各航空製造公司設計新飛機和聯邦航空局適航性鑑定提供技術基礎。
科學研究
研究領域
航空學研究及探索,包括空間科學(太陽系探索、火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結構和環境),地球學研究(地球系統學、地球學的套用),生物物理研究,航空學(航空技術),並承擔一定的培訓計畫。
研究課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課題內容廣泛,以航天為主。在航空方面的研究課題主要有超聲速技術、飛機節能技術等;在航天方面主要配合幾個大型工程,如阿波羅工程、天空實驗室、太空梭等開展研究。它通過科研課題、契約、計畫等形式與國防部、高等院校、工業企業的研究機構保持密切的關係。它下轄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有十幾個,如戈達德航天中心、甘迺迪航天中心、噴氣推進實驗室等。但科研工作80%以上委託局外各單位進行處理。研究成果以NASA出版物形式發表。
科研活動
在航空技術方面,主要從事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空氣動力:紊流學、翼型、超音速飛行等。2、推進技術:燃燒與燃料、噪聲及其傳播、計算流體力學、渦輪機械部件研究。3、材料與結構:複合材料、高溫材料、動態載入與氣動彈性、結構分析等。4、航空電子學和人素工程:制導/導航、航空電子學、飛行管理和模擬技術。
長遠目標
在利用航空航天技術以滿足國家需要方面起領導作用;利用新型空間遠距離通信能力於公眾服務事業;保持美國民用和軍用航空優勢;繼續進行科學探索以及加強對宇宙、太陽系和地球環境的了解;人造衛星的套用,人造衛星研究和技術發展;將航天技術和知識轉移以用於一般工業。
NASA主要的研究範圍和研究目標包括:
1、航空航天技術:實現航空航天領域技術和工程革命,開發更加先進、更加安全的航空技術,增強運載能力,降低輻射和噪聲;革新航天運輸系統,降低成本,增強安全性並進行商業開發。
2、人類航天探索與開發:探索空間前沿,開發能夠讓人類永久工作和生活空間,對宇宙進行商業開發,分享探索帶來的經驗和益處。
3、地球科學:開發一個了解地球科學系統,探索它對於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情況的反應,提高氣候、天氣和自然災害預測水平。
4、宇宙科學:負責與天文有關的項目,研究太陽系以及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等。
人員與經費
1994年度雇員為24731人,到1999年減少到21000人。1994年度經費為145.5億美元,1995年度經費為143億美元。2001年經費為142.5億美元。
2002年,有雇員18800多人,其中總部有1200多人、詹森航天中心2900多人、甘迺迪航天中心1800多人、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2700多人、斯坦尼斯航天中心約300人,艾姆斯研究中心1500多人、德萊登研究中心約600人、蘭利研究中心2300多人、戈蘭研究中心1900多人,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3300多人。從業務領域來看,從事人類航空航天探索與開發的有6700多人,從事空間科學的有2453人,從事生物與物理研究的1200多人、從事地球科學的1800多人。
研發技術
據美國《新聞周刊》雜誌近日(2011年01月26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進行航天攻關的時候也開發出了諸多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新技術,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噴霧除塵機到真空壓縮袋,以及記憶泡沫床墊等等都是NASA的經典之作。以下七項發明就是NASA技術惠及百姓日常生活的絕佳例證。
光物理學
圖像感測器
自從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步通過電視傳向世界,NASA就一直堅持把推動動態圖像記錄作為一個重要的的任務目標。而為了推動攝像機小型化同時提高畫質,Aptina圖像公司應運而生。該公司把噴氣動力實驗室的“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動態像素”(CMOS)圖像感測器民用化,在1995年至2000年間銷量過百萬。今天的CMOS高級成像系統具有了穩定成像、高清攝像等功能,由於其顯著的低功耗,在攝影機和攝像機中大有取代傳統的電荷耦合裝置(CCD)圖像感測器之勢。
仿鷹眼透鏡
在試圖改進噴氣推進實驗室技術人員戴的電焊面罩時,NASA注意到鷹的眼睛雖然完全暴露於太陽光線下,卻有在極遠的距離辨識出獵物的能力。鷹不會得白內障,於是NASA從它們身上研究防治人類白內障的辦法。研究結果是鷹眼的光學系統可以近100%地濾掉有害的藍色和紫外光,只讓無害的紅、黃、綠色光暢通透過。鷹眼光學系統催生了透鏡技術的創新,這種新型眼鏡外觀與傳統太陽鏡不同,卻因其保護作用和透射性能獲得長期呆在戶外人群的青睞。
空氣力學
空氣動力學小翼
美國主要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在1999年創建了AviationPartnersBoeing公司(以下簡稱APB公司),用於將NASA工程師開發的小翼商業化。這種“混合型小翼”被時常改進,精準地融入一系列的設計,使得不論私人還是商業飛機的重量減輕20%,在對燃料的節省上得到主要體現。APB公司一年400架的速度為波音飛機裝備這種改進型小翼。2010年,APB公司量化了該項技術帶來的好處,NASA衍生品報告中這樣描述:“混合型小翼”技術在全球節省了20億加侖航空燃料,這也意味著節約了40億美元的資金,並相應減少了2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箭動力降落傘
在航空安全方面NASA也貢獻良多。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能夠支撐一整架飛機懸浮空中並安全降落的降落傘。曾發明過彈道恢復系統的BorisPopov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這種降落傘的研發,研究人員考慮到既要避免引發飛機的自由下落可能帶來的危險,又要使系統輕便高效,不至於影響到飛機飛行,依靠NASA的資金該公司進行了合適的薄膜降落傘以及智慧型調姿系統兩個主要方面的研製。藉助減震裝置,火箭配備的這種降落傘可以根據飛機速度調整打開速度:高速飛行時,降落傘在開始幾秒鐘只打開25%,以將飛行速度減至降落傘能夠全部打開並且飛機能夠承受打開的震動的那一點。
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髮型產品
NASA研究過通過增加陶瓷塗層實現癌症病人使用的釋藥微囊劑的精密活化,這項研究啟發了FaroukSystems公司創始人法羅可·沙米將此項技術用在他的燙髮產品中。沙米發現,使用陶瓷塗層技術生產出的產品在加熱時會釋放陰離子,而陰離子已被證明對捲髮大有益處。除此之外,這家公司還採用了NASA的另一項創新——納米銀,使用顆粒極小的銀粉末為他們的產品製造無菌塗層。
生物技術
除油細菌
Micro-BacInternational公司通過與NASA簽訂契約研製出一種細菌,它可以在封閉系統比如國際空間站中淨化水,而且只需要極少量的光線就可以工作。這種細菌的工作原理在於破壞掉油中的特定組成部分。它也可用於其它環境污染物的處置,在處理了厄瓜多的石油泄漏之後,這種細菌自2010年被開發用於破壞衝上岸的油。該公司的下一項研究包括一種乾細菌,其可以拿在手中撒向任何來源的油斑,從而保護陸地不被污染。
污染地下水淨化
NASA曾開發過一套名為零價鐵乳化(簡稱EZⅥ)的方案,用於解決美國的工業污染。該方案可以中和排入土壤的化學毒素,而且全過程的副產物只有一種無毒的烴,這種烴會隨著滲入地下水而消失無蹤。雖然EZⅥ的起效僅限於一種叫做DNAPLs的污染物,但這項技術仍是數千家處理廠所需要的。美國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污染處理廠需要處理DNAPLs污染。
航天工具
衛星 | 氣象 | 地球靜止軌道環境業務衛星(GOES) 諾阿衛星(NOAA)· 國家極軌業務環境衛星(NPOESS) 國防氣象衛星(DMSP) |
資源 | 陸地衛星系列(陸地衛星1號) | |
間諜 | 鎖眼衛星系列·長曲棍球 | |
通信 | 特高頻通信衛星(UFO) 國防通信衛星(DSCS) | |
中繼 | 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 | |
定位 | 子午儀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 | |
天文 | 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台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 哈勃天文望遠鏡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 小型天文衛星3號(烏呼魯衛星) 小型天文衛星3號·高能天文台1號 高能天文台2號(愛因斯坦衛星) 雨燕衛星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紅外線天文衛星 遠紫外分光探測器 | |
空間探測器 | 月球 | 先驅者計畫 徘徊者計畫 勘測者計畫 阿波羅計畫 |
火星 | 水手號計畫 海盜號 火星探路者 火星觀察者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火星探測流浪者 火星奧德賽 鳳凰號 勇氣號 機遇號 好奇號 | |
水星 | 信使號 | |
金星 | 先驅者計畫 麥哲倫號 | |
小行星 | 近地小行星約會 會合-舒梅克號 黎明號 | |
彗星 | 深度撞擊號 星塵號 | |
深空 | 先驅者計畫 旅行者號探測器 伽利略號 卡西尼號 新視野號 | |
運載火箭 | 現役 | 宇宙神-5 德爾塔(二號· 四號)· 美樂達 人牛怪運載火箭 |
計畫中 | 戰神 | |
退役 | 宇宙神(飛彈 ·一號 ·二號 ·三號) 雅典娜系列運載火箭 德爾塔-3 丘諾-1 土星1號 土星1B 土星5號 大力神(二號·三號·三B·34D·四號) | |
設施 | 控制中心 | 詹森航天中心 |
發射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
降落點 | 范登堡空軍基地 | |
機構 | 美國空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噴氣推進實驗室 | |
人物 | 先驅 | 羅伯特·戈達德 |
航天員 | 倫·謝潑德 尼爾·阿姆斯特朗 |
獎項設定
1、傑出公共服務獎章(NASA 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Medal)
該獎章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高獎章,用於授予圓滿完成工作任務並為NASA取得卓著貢獻,且這種貢獻是其它獎章不足以表明其功績的非政府雇員。
2、優異服務獎章(NASA Exceptional Service Medal)
該獎章僅授予政府雇員,授予積極主動表現忠於職守或者具有創造性的才幹並取得工程、航空、空間飛行、管理等方面進步,使NASA計畫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雇員。
3、公平就業機會獎章(NASA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Medal)
該獎章授予政府和非政府雇員,獎勵取得突出成就和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平就業計畫取得實質性貢獻的政府、社團和群體成員。
4、優異管理成就獎章(NASA Exceptional Administrative Achievement Medal)
該獎章僅授予政府雇員,用於授予聯邦政府雇員中取得具有重大意義成就、特殊的成就,主動做出不同尋常的貢獻,或者創造性地在管理上使NASA取得實質性進步的人員。
5、優異成就獎章(NASA Exceptional Achievement Medal)
該獎章僅授予政府雇員,用於授予具有重大意義,包括特殊成就、程式改進、效率、服務、金融儲蓄及技術進步等方面為NASA做出貢獻的人員。
6、特殊勇敢獎章(NASA Exceptional Bravery Medal)
該獎章授予政府和政府雇員,用於獎勵做出模範性的,不顧個人危險勇敢地處理突發事件避免了生命及政府財產損失的個人。
7、優異技術成就獎章(NASA Exception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 Medal)
該獎章授予政府和非政府雇員,獎勵在NASA計畫早期技術發展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貢獻、模範性的合作努力、技術上的發展變化、航空航天技術轉化商業套用方面作出特殊貢獻者。
8、空間飛行獎章(NASA Space Flight Medal)
該獎章授予取得重大成就或服務於從事民間或軍事太空飛行的人員,包括太空人、飛行員、任務專家、載荷專家、或者其它參與空間飛行任務的人員。
9、公共服務獎章(NASA Public Service Medal)
該獎章授予非政府職員,獎勵完成任務的非政府雇員,承認其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做出的特殊貢獻。
10、傑出領導獎章(NASA Outstanding Leadership Medal)
該獎章僅授予政府職員,獎勵取得突出成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技術和行政上有著非凡影響的領導人員。
11、傑出服務獎章(NASA 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
該獎章僅授予政府雇員,是NASA的最高榮譽稱號,用於授予聯邦政府雇員中提供了卓越服務,具有非凡才幹或精神,使NASA取得實質性進步其它獎章不足以表明其功績的人員。
12、優異工程成就獎章(NASA Exceptional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Medal)
該獎章授予在工程方面做出貢獻的政府或非政府職員。
13、優異科學成就獎章(NASA Exception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 Medal ,ESAM)
該獎章授予取得顯著重大的包括航空、空間探險等科學方面貢獻的人員。
主要問題
包括馬克·偉德(MarkWade)在內的一些評論家指出,NASA在載人飛行的計畫中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況。美國政府花費數十億美元完成的阿波羅計畫以及土星計畫中使用的太空飛行器自1970年起就不再被使用。雖然阿波羅計畫結束之後NASA的財政預算被大幅縮減,但機構內的官僚作風卻沒有改變,導致嚴重的鋪張浪費,而且器械也沒有保持在最佳狀態。
美國佛羅里達州:攝於NASA航天計畫(STS-95),NASA的載人航天計畫依靠的仍是太空梭。太空梭擔任的任務包括為在建的國際空間站運送主要的建築構件和材料。在1986年和2003年的兩次重大事故中,已有兩架太空梭被毀,導致14位航天員死亡。其中,1986年失事的挑戰者號是一架用替換零件拼湊的太空梭。而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則造成美國國內對太空梭未來的信心大減。NASA不考慮建造新的替補太空梭,而是轉而研發新的奧賴恩計畫。
NASA計畫出現的問題導致了國際空間站計畫的停滯不前。按照原計畫,國際空間站在2005年應達到七名太空人的配置,但現在卻只有最基本的兩名,以致很多計畫中的研究項目被推遲。其他在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上投了巨資(比如歐洲航天局)的國家因此擔心國際空間站會像太空實驗室一樣以失敗告終。同時,歐洲國家和日本對國際空間站的貢獻也已經落後於時間表。
2004年,美國政府提出了代替宇宙飛船的機組探測飛行器計畫,以允許航天局再次將太空人送至月球。此計畫後來演變為奧賴恩計畫。
出版物
出版物有《技術報告》(TR)、《技術札記》(TN)、《契約戶報告》(CR)、《技術備忘錄》(TM)、《技術譯文》(TT-F)、《特殊出版物》(SR)等。
歷史成就
1、水星計畫
2、雙子星計畫
3、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為阿波羅11號派遣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於1969年7月20日登月並於7月24日返回做好了準備。在踏出登月艙之後,阿姆斯特朗說道:“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到1972年為止,共有12個太空人登月成功。
4、太空實驗室
5、太空梭
6、國際空間站 (與俄羅斯、加拿大、歐洲、Rosaviakosmos以及日本宇宙開發局合作)
7、星座計畫
軼事
被指泄露敏感技術
據美國“PaloAlto線上”報導,兩名共和黨議員日前爆料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屬的艾姆斯研究中心的雇員涉嫌違反《國際武器貿易條例》,向中國等國泄露機密武器系統技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對此進行了4年調查。
禁止中國人參加學術會議
英國媒體2013年10月4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籍科研人員參加學術研討會。美國加州艾姆斯研究中心將於11月舉行學術會議,有中國籍科研人員申請參加。
克卜勒項目專家馬克·梅瑟史密斯卻發出郵件拒絕,因為2012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規定,禁止NASA出錢和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甚至禁止中國公民進入NASA大樓。諸多美國科學家對禁令感到憤怒,有資深科學家以個人名義退出研討會,有的甚至帶走整個研究團隊。
發月球照慶中秋
9月7日,美國宇航局(NASA)在其官方微博NASA中文,發布了一組月球照片,慶祝中國節日中秋節。NASA在微博中表示:精選一組來自空間站拍攝的月亮,同一個地球,同一個月亮,預祝大家節日快樂。
9月28日,NASA碟形飛船在成功進行火星登入測試後墜入太平洋。圖為正在釋放的高空氣球拖拽飛船起飛。
完成火星登入測試
2014年6月28日,由高空氣球推入地球大氣層的美國航天局(NASA)一艘碟形飛船,在成功完成火星登入技術測試後濺落太平洋。
自“海盜”號火星登入車1976年登入這顆紅色星球以來,美國航天局一直依賴同樣的降落傘設計,給穿越稀薄的火星大氣層的登入車和漫遊車減速。
重要事件
版本一: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證實,2013年12月21日下午將會出現“天空變得異常黑暗”的天文現象。從5點
太空總署SR-71“黑鳥”超音速高空偵察機
太空總署SR-71“黑鳥”超音速高空偵察機
左右開始,直至8點左右達到頂峰,之後持續近10小時。期間如果沒有人工照明將會很難看清東西。
版本二:美國航天局(NASA)的人太肯定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了,他們甚至比原計畫提前十天發布了一部名為《世界為什麼沒在昨天終結》的影片。天文學家和行星學家逐一列舉了圍繞瑪雅日曆終結日期的所謂“預言”,他們駁斥了一切宣稱太陽風暴將衝破地球大氣層或是一顆流浪行星將撞擊地球的說法。不過就算事實證明他們錯了,到那天也不會有人倖存下來嘲笑他們。話雖如此,但他們似乎相當自信———昨天就把原定於12月22日發布的影片公開了。
這部提前發布的影片一上來就說:“如果你正在觀看這部片子,那就說明了一件事……世界並沒有在昨天終結。”末日預言是建立在對古代瑪雅日曆的一種解讀上,這一解讀聲稱世界將在2012年12月21日滅亡。
隨著“大限”臨近,有關地球會如何迎來末日的各種理論應運而生———NASA的影片駁斥了所有這些理論。一種理論稱,由古代的蘇美爾人發現的一顆名為“尼比魯”的流浪行星將在2012年12月21日撞擊地球,所有地球人都會死去。但是科學家說,根本就沒有這顆行星。
NASA的影片稱,所有末日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個巨大誤解的基礎上。考古天文學中心主任約翰·卡爾森說,瑪雅日曆其實根本沒有在2012年12月21日完結。從35年前就開始研究2012年預言的他說:“瑪雅人從來沒有預言過世界末日。”
美國宇航局計畫在2020年再次發射一輛全新的火星車,對火星表面進行進一步考察,其目的就是發現火星生命,此前美國宇航局已經確定火星上存在遠古的濕潤環境,但還沒有發現任何生命形式。
2014年9月22日上午,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大氣與揮發分演化探測器(MAVEN)於嘗試進入火星軌道。NASA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現場直播。
2014年9月22日上午9時54分許,點火開始。在火星北極上空大約380公里處,MAVEN啟動發動機減速,以便被火星引力場捕獲。點火將持續約33分鐘,幾乎消耗飛船上攜帶燃料的一半。一旦成功被火星引力捕獲,飛船將進入一個周期35小時的大軌道,之後將調整進入周期4.5小時的科學任務軌道。
2014年9月22日上午10時25分左右,點火順利結束,都卜勒信號顯示MAVEN飛船已經安全進入火星軌道。
主要成就
1.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美宇航局共實施了4次太空梭發射任務,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了多個實驗艙和硬體,令空間站在大小、容量、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所增強。這些飛行任務還讓空間站做好了迎接6名實施長期任務的成員和擴展科學探索任務的準備。2008年歐洲航天局“哥倫布”號科學實驗艙、“儒勒·凡爾納”自動貨運飛船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希望”號實驗室的啟動標誌著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新設載人航天控制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正與位於美國、俄羅斯和加拿大的現有控制中心協同合作。
2013年11月20日是俄羅斯控制艙“曙光”號(Zarya)發射10周年。“曙光”號控制艙也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在“曙光”號抵達軌道10年間,國際空間站已建設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太空飛行器——重量達313噸,內部容量超過2.5萬立方英尺,即相當於擁有五個臥室的大房子。國際空間站如今擁有19個研究設備,9個來自美宇航局,8個來自歐洲航天局,兩個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2.“鳳凰”號圓滿完成火星任務
美宇航局“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於2013年11月2日停止同地面的通訊聯繫,但之前已向地面發回數量堪稱史無前例的科學數據。“鳳凰”號在2007年8月4日發射,於2008年5月25日安全著陸火星,比以前發射的探測器著陸地點都更靠北。“鳳凰”號的軟著落是32年來的第一次,也是歷史上第三次。“鳳凰”號攜帶的攝像機將超過2.5萬張火星照片傳送回地球。
初步的科學數據使科學家進一步了解了火星北極環境是否適於微生物生存;紀錄了之前探測任務從未發現的火星鹼性土壤環境;發現了也許能充當生命營養物的濃度偏低的鹽;發現了碳酸鈣,探測到高氯酸鹽的存在。上述發現還向前推進了紀錄火星液態水歷史的目標。“鳳凰”號的使用壽命比原定計畫延長了3到5個月。美宇航局科學家仍在對“鳳凰”號發回的數據進行分析。
3.“戰神1號”火箭通過初步設計評估
美宇航局在2008年成功完成了對新型“戰神1號”火箭的初步設計評估。“戰神1號”火箭將從2015年開始,肩負起向國際空間站發射“獵戶座”乘員探索飛行器、4到6名太空人和小型設備的重任。另外,它還將用於美宇航局重返月球的任務,在未來數十年大有用武之地。初步設計評審是35年來負責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美國火箭首次經歷這樣的里程碑事件。
這次評估檢查了“戰神1號”火箭的設計,以證實預定技術方案可以滿足美宇航局有關完全整合各種設備的要求,確保火箭所有零部件和輔助系統可以共同作業。按計畫,美宇航局準備在2009年對“戰神1號”火箭進行首次試射。用於這次試射的硬體,如上面級模擬器,已於今年秋天陸續運抵佛羅里達州的美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
4.北極海冰繼續減少
根據美宇航局參與籌建的美國全國冰雪數據中心的統計數據,2013年9月,北極地區海冰覆蓋面積已降至衛星時代開始以來的歷史第二低位。儘管比2007年9月創下的創紀錄低位稍高,但最新數據進一步強化了過去30年來發現的北極地區夏天海冰覆蓋面積呈現消極趨勢的觀點。
2013年3月,北極地區的海冰覆蓋面積達到冬天以來的年度最高值,當時,美宇航局科學家和全國冰雪數據中心報告稱,厚厚的、年代相對久遠的海冰仍在繼續減少。美宇航局利用被動微波感測器,發展了從太空觀測海冰面積和濃縮度的能力。
5.磁能釋放讓北極光“跳舞”
研究人員利用美宇航局的5顆衛星,發現在地球與月球距離約三分之一的地方發生的磁能爆發為亞暴提供了能量。亞暴會引起北極光忽然發亮和快速活動。引發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磁重聯(magneticreconnection),這是一種在受壓磁場線忽然展開變成新的形狀(就像橡皮圈拉得過大回縮一樣)時發生在宇宙中的常見過程。
這些亞暴經常伴隨著劇烈的太空暴風雨,引起電力故障,破壞無線電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統信號。科學家正在利用位於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州的20個地面天文台以及“亞暴期間事件歷史進程與大規模互動作用”(THEMIS)衛星研究亞暴的成因。
6.哈勃發現繞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宣布,美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顆繞恆星運轉的行星首張可見光照片。這次觀測活動用時21個月之久,天文學家通過“哈勃”望遠鏡高級測量攝像機上的日冕觀測儀,發現了一顆繞名為“北落師門”(Fomalhaut)恆星軌道運轉的行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北落師門b”(Fomalhautb),它同恆星“北落師門”的距離大概是土星同太陽之間距離的10倍,質量估計是木星的三倍,位於南魚座,距離地球25光年。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宇航局紅外線天文衛星在“北落師門”周圍發現了過量塵埃物質,從此,這顆恆星便成為尋找行星努力的候選。“北落師門b”行星的亮度超過三倍於木星質量的天體亮度。原因可能是它具有類似土星的由冰和塵埃構成的光環。冰和塵埃反射了星光。根據科學家的理論,這個光環最終可能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衛星。
7.下一代火箭發動機的首次試驗完成
2008年,美國宇航局成功完成了J-2X發動機的一系列試驗,這種還處於研發初期的發動機將為戰神1號火箭和戰神5號運載火箭的第二級提供動力。戰神1號火箭將發射“獵戶座”飛船,把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並於2020年執行登月任務。戰神5號運載火箭將把貨物和構件送入軌道,為前往月球和火星作準備。從2012年12月到2013年5月,美國宇航局對傳統J-2發動機的構件進行了9次試驗,這是檢驗J-2的性能數據和探索能力的一部分工作。美國密西西比州聖路易斯附近的美國宇航局斯坦尼斯航天中心的工程師對一個J-2“電源模組”進行了檢測,這個J-2“電源模組”其實是一個組裝發動機,它負責將液態氫和液態氧抽入到該發動機的主燃燒室里,以便產生推動力。J-2元件的測試部件都是20世紀60年代的“阿波羅”項目和20世紀90年代的“X-33”項目使用過的。
8.美國宇航局科研組榮獲科利爾獎
美國宇航局是2013年6月獲得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獎----科利爾獎的一個科研團隊的組成部分。全世界航空領域最著名的“羅伯特·科利爾獎”(RobertJ.CollierTrophy)由美國航空協會負責頒發。負責這個獎項的評審最終決定將2007年的科利爾獎頒給“廣播用自動依靠監視”系統(ADS-B)的研發團體。評選委員會說:“對下一代空中監控和座艙設備(cockpitavionics)來說,這一系統是一個突破性成就。執行該系統,將對國家空域系統的安全、能力和效率產生重大影響。”加利福尼亞州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和維吉尼亞州漢普頓美國宇航局的蘭利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加了這套系統的研發和試驗系統。
9.美國宇航局藉助印度飛船重返月球
美國宇航局已經與印度合作,藉助印度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把該局的兩個科研儀器送往月球。2013年10月22日,“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在印度斯里哈里科塔(Sriharikota)航天發射場把“月船一號”發射升空。2013年11月8日,該船進入月球軌道。美國宇航局的“月球礦物繪圖儀(MoonMineralogyMapper)”將對月球上的礦物資源進行勘探,另一個儀器“小型合成孔徑雷達(MiniatureSyntheticApertureRadar)”將繪製月球極區的地圖,在長年處於陰影處的隕石坑裡尋找冰沉積物。這兩個儀器傳回的數據,將有助於美國宇航局更多地了解月球環境,實現該局執行的太空探索政策——向月球發射遙控和載人飛船。
10.試驗成果幫助研製第四代鯊魚皮泳衣
美國宇航局的先進技術幫助泳裝設計師設計出新式泳裝,麥可·菲爾普斯在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連奪金牌。在所有獲獎人員中,美國人菲爾普斯和納塔莉·考芙琳(NatalieCoughlin)穿了Speedo品牌的第四代鯊魚皮(Speedolzrracer)泳衣。菲爾普斯獲得的金牌比當代任何一名運動員都多。美國維吉尼亞州漢普頓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的航空航天工程師史蒂夫·威爾金森(SteveWilkinson)參與了這種泳裝的研發工作,為了獲得最理想的結果,他們在蘭利研究中心低速風洞裡,對多種織物進行測試。美國Speedo泳衣商標獲得者沃納科技(Warnaco)公司之所以會到蘭利研究中心試驗織物樣品,是因為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在過去數十年間,一直在研究飛機和船隻減阻問題。就像減小飛機的阻力能讓它更加有效地飛行一樣,減小泳裝的阻力有助於運動員游得更快。研究顯示,粘性阻力或表面摩擦幾乎占一名游泳人員產生的所有阻力的三分之一。風洞檢測測量了織物表面產生的阻力。Speedo品牌的研發小組Aqualab實驗室獲得了這項研究結果,他們利用這些結果設計出先進的“太空時代”的泳裝
11、NASA宣布發現了“另一個地球”
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有一個最新發現:一顆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名稱是“克卜勒452b”(Kepler-452b)。
據悉,這顆行星距離地球有1400光年,它繞著一顆與太陽很相似的恆星在運行。那顆恆星的質量比太陽多了4%,亮度高出10%。“克卜勒452b”到那顆恆星的距離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一樣。
NASA方面表示,“克卜勒452b”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它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直徑比地球大60%,公轉一圈是385天,岩石星球的可能性比以前高,它與地球的相似指數是0.98。
機構意義
在利用航空航天技術以滿足國家需要方面起領導作用;利用新型空間遠距離通信能力於公眾服務事業;保持美國民用和軍用航空優勢;繼續進行科學探索以及加強對宇宙、太陽系和地球環境的了解;人造衛星的套用,人造衛星研究和技術發展;將航天技術和知識轉移以用於一般工業。
NASA主要的研究範圍和研究目標包括:
航空航天技術:實現航空航天領域技術和工程革命,開發更加先進、更加安全的航空技術,增強運載能力,降低輻射和噪聲;革新航天運輸系統,降低成本,增強安全性並進行商業開發。
人類航天探索與開發:探索空間前沿,開發能夠讓人類永久工作和生活空間,對宇宙進行商業開發,分享探索帶來的經驗和益處。
地球科學:開發一個了解地球科學系統,探索它對於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情況的反應,提高氣候、天氣和自然災害預測水平。
宇宙科學:負責與天文有關的項目,研究太陽系以及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