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u個人基本情況:
姓 名: 羅成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8年10月26日
民 族: 漢
政治面貌: 非黨派
職稱職務: 教授
u教育經歷:
1. 1982四川大學學士
2. 1990 赫爾辛基大學碩士
3. 1994赫爾辛基大學博士
u社會兼職:
1. 三峽大學客座教授
2. 遵義醫學院客座教授
3. 塔爾圖大學 高級研究員
u招收研究生學科及方向:
履歷
1. 招收博士研究生
(1 )2011獲 博士研究生招生資格
2. 招收碩士研究生
( 1 ) 2010 級, 13 名 :王紅霞, 劉 玲, 張金祿, 劉澤君, 高 翔, 武俊華, 石倩倩,
張曉紅, 盧相義, 安 琪, 李夢賢, 趙毅, 劉 薇
u從事研究的學科專業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l 從事研究的學科專業領域:
1. 食品科學
2. 免疫學(營養)
l 主要研究方向:
1.營養免疫與健康的分子作用機理
2.食品芳香分子合成與代謝
3. 食品安全
u主要工作經歷及業績:
1982 -1989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工作 (發表20餘篇中文論文)
1989-1989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微生物和遺傳研究所從事細菌病毒研究工作(發表1篇英文論文)
1990-1994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細菌病毒遺傳、生化和結構的研究,1993獲理學博士學位(發表6篇英文論文)
1994-1995年,在第戎 (Dijon) 法國農業科學院(INRA) 做博士後;
1996-1998年,在瑞典烏默奧(Ume å)大學植物生理學系做博士後 (發表5篇英文論文)
1998- 2003年,在芬蘭土爾庫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從事腫瘤及Ι型糖尿病中環氧化酶 (COX)-2的生理和病理學以及(COX)-2抑制劑研究,科學研究員 (發表8篇英文論文)
2003- 2004年,美國俄克拉荷馬醫學研究基金會免疫實驗室,從事膜脂筏、T-細胞激活、HIV感染研究,博士後(發表3篇英文論文)
2005 -2006香港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從事COX-2和Rb在肝癌細胞+ / - 增生中的調節研究,科學研究員 (發表3篇英文論文)
2007年- 2008年,在芬蘭土爾庫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赫爾辛基大學分析化學系從事COX-2抑制劑和脂質體納米藥物的包埋和藥物定向控釋投遞研究,科學研究員;
2008年9月-目前,愛沙尼亞,塔土大學,生物技術系,高級科學研究員;2010年4月-目前, 天津科技大學“海河學者”,特聘教授。天津市千人計畫特聘專家。博士生導師
◆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基於智慧型手機紅外光譜的食品安全檢測系統的建設
2.不同文化的多糖的抗氧化,抗炎, 抗放射的協同作用
3.微生物油脂(不飽和脂肪酸)的生成與轉化
4.乙醛代謝及抗宿醉機理及方法
5.脂質體及透膜藥物投遞
u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項目
1.細菌病毒的結構與功能
2.大麥AGPase的分子生物學
3.COX-2在性激素相關的癌症中的作用, 及COX-2抑制劑篩選
4.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GWAS)
與科研關聯的社會活動: |
細菌病毒φch1的命名(見第19號出版物),2001年受分子和細胞內分泌學(MCE) 雜誌Huhtaniemi總編輯 (教授) 安排,代理編輯;2000年10月參加美國Johanson&Johanson公司評估COX-2抑制劑的開發(獲獎及榮譽證書);2002年獲得芬蘭圖爾庫Biotekki股份有限公司諮詢獎及榮譽證書,2006參加美國湯姆遜公司科學界的專利使用調查(獲獎及榮譽證書)。 2011 年 6 月 11-12日, Gene Forum Tartu, Estonia 2011 年 5 月 11-15 日, Asia Congress of Biotechnology (ACB-2011), Shanghai, China, (武俊華強報)。 2011 年 5 月19-20日, Helsinki Chemicals Forum. Helsinki, Finland 2010年 10月 23-25 日, 2010 天津細胞治療研究進展與臨床套用前沿研討會 2010 年 6 月 18-19 日,Gene Forum Tartu, Estonia 2009年 5月 27-29 日 芬蘭赫爾辛基2009化學年會。 2009 年 6 月 12-13 日,Gene Forum Tartu, Estonia 2009年1月 15-17 日,荷蘭,萊頓醫學院參加歐共體老齡化機制研究年會。 2008年 9月 6 日,愛沙尼亞,塔土大學作學術報告。 2007年 12月 19 日,應軍事醫學科學研究院北京放射醫學研究所及北京蛋白質組中心周剛橋教授邀請作學術報告 2007年 12月 17 日,應遵義醫學院邀請作學術報告 2007年 10月 22 日,應軍事醫學科學研究院北京放射醫學研究所邀請作學術報告 2007年 10月 4日,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邀請作學術報告。 2007年 9月 28 日,應中國三峽大學化生院鄒坤教授邀請作學術報告。 2006年10月 26-28,出席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成立50周年紀念會,作學術報告 2006年9月,參加Thomson公司專利科學使用調查、評價(獲獎及榮譽證書) 2005年 7月,出席香港大學舉辦的香港醫學2005屆年會,牆報 2003年12月10日,美國俄克拉荷馬醫學研究基金會學術年會 2002年 11月30日至12月1日,參加在德國漢堡EMBL out-station舉行的同步加速器及蛋白質衍射研習會 2002年6月14日至18日,出席美國舊金山美國糖尿病年會,牆報 2002年6月3-4日,出席圖爾庫舉辦的分子免疫 - 從基礎研究到新療法研討會,牆報 2002年4月1日至2日,出席圖爾庫和斯德哥爾摩之間 Siljaline 郵輪DIPP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研討會 2001年8月,參加芬蘭坦佩雷糖尿病中心DIPP 研討會 2000年3月26日至27日,應香港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邀請作學術報告 2000年3月28日至31日,應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湖北醫科大學邀演作學術報告 1999年8月29日至9月3日,出席美國夏威夷舉辦的第三屆COX-2國際會議,邀請人Peter Lipsky(NIH),牆報 1998年4月27日,應 Teemu Teeri 教授邀請,在赫爾辛基大學生物技術中心作學術報告:AGPase酶、ADP焦葡萄糖及轉運肽在胞漿及澱粉酶質體之間的移動 1998年8月 12,應邀在德國 Gatersleben 植物遺傳學和作物研究所作學術報告,主持人:Wobus 博士、教授 1997年10月19日至22日,出席北京主辦的中國生化工程,走向新世紀的生物技術。 1997年4月14-19日,出席美國德克薩斯聖安東尼奧舉辦的基因、基因家族及同工酶第九屆國際大會,牆報。 1996年 9月26日至27日,參加烏默奧大學和瑞典農業大學 (烏默奧) 學術聯會 1994年9月12日 參加第戎地區外籍博士後學術研討會,11月3日至6日出席法國第戎第2屆生物多樣性學術研討會 1991,1992和1993年,參加芬蘭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微生物及遺傳學聯合學會年會 1993年10月16-19日,參加在芬蘭舉辦的北歐生物共生固氮會議 1993年11月19日至21日,應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國家生物大分子結構實驗室邀請作學術報告 1993年11月23日至25日,應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邀請作學術報告。 1989年6月19日至24日,出席莫斯科生物結構和功能國際學術研討會。 1986年10月2-7日,出席天津舉辦的第七次全國病毒學研討會。 1987 年5月5-9日,出席世界衛生組織 在武漢舉辦的生物農藥國際會議。 |
u 完成的主要論文(2005年以來)
Yadi Li , Christopher M. Frenz, Mianhua Chen, Yurong Wang, Fenjuan Li, Cheng Luo,Zhenjing Li, Ning Liang, Jian Sun, Hua Yang, Likui Wang, Lars bohlin,Changlu Wang , Virtual and In vitro bioassay screening of phytochemical inhibitors fromflavonoids and isoflavones against Xanthine oxidase and Cyclooxygenase-2 forgout treatment, 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 (CBDD),2011. Accepted.
WangH, Zhang JL, Wu JH, Xiong CC, Su J,Wang CL, Yang ZY, Luo C , 2011 ,IR-based molecules’ detection system for food safety with an initial tele/internet-communication interfaceprogram of smart phones, MS under preparation.
LiuL, WuJH, An Q, Zhang JL, ZhaoY, WangJX,WangCL, ChenMH, WangYR, SunYXand LuoC. 2011,Antioxidative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synergy of ursolicacid with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aroused from different culturaldiets, MS under preparation.
1, 劉旭川,王 勇,羅 成,劉 勇,Viili中黴菌的分離純化與鑑定, 食品科學, 2010, Vol. 31, 03 期:207-208。
2, 王勇 劉勇 羅成 丁聯成 孫興南 劉旭川, Viili中乳酸菌的初步分離和鑑定。《安徽農業科學》 2010年06期。
3, 李葫 王昌祿 王玉榮 李風娟 羅成, Viili中乳酸菌的分離及對秀麗線蟲壽命的影響。《中國釀造》2010年 第5期
4, 劉薇, 王紅霞,王立魁, 蘇麗麗,羅成, COX-2/Nrf2/ARE信號通路與體內外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機理, 生命科學 (上海), 2011,
5, Li YD Frenz CM, Chen MH, Wang HR, Li FJ, Luo C, Liang L, Yang H. Bohlin L,Wang CL. Primary virtual and in vitro Bioassay screening of Natural Inhibitorsfrom Flavonoids against COX-2.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 2011, 92:156-160.
6, Luo, C.;Urgard, E.; Vooder, T.; Metspalu, A. (2011). The role of COX-2 and Nrf2/ARE in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oxidative stress: Aging and anti-aging. MedicalHypotheses, 2011, 1 - 5.
6, UrgardE, Vooder T, Võsa U, Välk K, Liu M, Luo C, Hoti F, Roosipuu R, Annilo T, LaineJ, Frenz CM, Zhang L, Metspalu A. Metagene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i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cer Inform.2011;10:175-83
8, Sun, WH.; Yang, Y.; Luo, C. (2009). Inhibition of COX-2 and activation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 gamma > synergistically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 Cancer Letter, 275, 247 - 255. |
9, Luo, C.; Wang, K.; Liu, D.; Li, Y.; Zhao, Q. (2008).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Lipid Rafts in T-Cell Activation, Immune Diseases and HIV Infection and Prevention. Cell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5, 1 - 7. 10,羅成, 楊葉 趙勤實, 環氧化酶-2及其抑制劑, 現在何處? 又應走向何方? 生命科學 (上海) No. 1, 2008 |
11, Sun, WH.; Su, H.; Zhu, F.; Chen, GS.; Luo, C.; Zhao, Q.; Zhang, Y.; Shao, Y.; Sun, J.; Zhou, SM.; Ding, GX.; Cheng, YL. (2008). Blockade of cholecystokinin-2 receptor and cyclooxygenase-2 synergistically induces cell apoptosis, but independently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vitro. Cancer Letters, 263, 302 - 311. |
12, Luo, C.; Peng, Y.; Santti, R.; He, M.L.; Lin, M.C. (2006). COX-1 and 2 expressions in sex-related organs of neonatally estrogen treated rats and in activated and non-activated macrophage RAW264.7 cells with phytoestrogen. Endocrine, 29, 161 - 167. |
13, Luo, C.; Simell, O.; Kung, HF.; He, ML. (2005). The simultaneous and spontaneous coexpression of insulin and COX-2 in beta cells,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leukocytes in inflamed islets in adoptive transferred NOD/SCID mice. European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3, 55 - 61. |
14, Luo, C.; He, ML.; Bohlin, L. (2005). Is COX-2 a perpetrator or a protector?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 remain controversial.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6, 926 - 933. 15,Luo C and Laaja P, 2004, Inhibitors of JAKs/STATs and the kinases, a possible new cluster of drugs, Drug Discovery Today, Vol. 9, No. 6, pp268-275. |
16, Cheng Luo**, Markku Kallajoki, Marjaana Makinen, Tamara Teros,Laura Ylinen, Olli Simell, 2002, Distribution and contribution ofcyclooxygenase (COX)-2 for diabetogenesis in NOD mouse model, Cell & TissueResearch, Vol. 310, p169-175.
17, Cheng Luo**, Jukka V. O. Laine, Laura Ylinen, Tamara Teros,Marjaana M?kinen, Ari Ristim?ki, and Olli Simell, 2002, Expression ofcyclooxygenase-2 in intestinal goblet cells of prediabetic non-obese diabeticmice, Acta Physiologica Scandinavica, 174 (3): 265-274.
18, Luo C**. Strauss L. Streng T. Ristimaki A. and Santti Risto,Constant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 -2 gene in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andprostate of the mail rats treated with estrogen, Zeitschrift furNaturforschung, 56C:455-463, 2001
19, Wu. X. Sallinen K. Antila L., Makinen, M., Luo C., P?ll?nen,Erkkola R. 2000, Expression of insulin-receptor substrate-1 and -2 in ovariesfrom woman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ntrols. Fertinity and Sterility, Vol.74, No. 3:564-572
20, Kleczkowski L.A., Sokolov L.N., Luo C., Villand P. (1999)Molecular cloning and spatial expression of an osmoticum-responsive cDNA forthe large subunit of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Zeitschrift f Naturforschung 54c: 353-358
21, Luo C. and Kleczkowski L.A. 1999, Expression of barley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in Eschericha coli: Processing and regulationconsiderations . Phytochemistry, 50:209-214
22, Luo C., Dejardin A., Villand P., Doan D., Kleczkowski L.A.,1997,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of homologues of the small subunit of ADP-glucosepyrphosphorylase from barley(Hordeum vulgare) tissues. Zeitschrift furNaturforschung, 52c, 807-811
23, Eimert K.,Luo C., Dejardin A., Villand P., Thorbjfrnsen T., Kleczkowski L.A., 1997,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large subunit ofADP-glucose pyrosphorylase from barley (Hordeum vu2lgare ) leaves. Gene 189:79-82
24, Hantula J., Koivula T. T., Luo C.,& Bamford D. H., 1996,Bacterial diversity at surface water in three locations within the Baltic seaas revealed by culture-dependent molecular techniques. J. Basic Microbiol. 36:163-176.
25, Luo C.,Butcher S., and Bamford D.H., 1993a, Isolation of aphospholipid-free protein shell of bacteriophage PRD1, an E.coli virus with aninternal membrane, Virology, Vol. 194, pp. 564-569.
26, Luo C., Hantula J., Tichelaar W., and Bamford D.H., 1993b,Bacteriophage PRD1 protein: crosslinking an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y analysis, Virology, Vol. 194, pp. 570-575.
27, Caldentey, J., Luo C., and Bamford, D.H., 1993, Dissociationof the lipid-containing bacteriophage PRD1, effects of heat, pH, and sodiumdedecyl sulphate, Virology, Vol. 194, pp. 557-563.
28, Bamford J.K.H., Luo C., Juuti J.T., Olkkonen V.M. and BamfordD.H., 1993, Topology of the major capsid protein P3 of bacteriophage PRD1:Analysi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terminally truncated proteins.Virology, Vol. 197, pp. 652-658.
29, Witte A., Baranyi U., Klein R., Sulzner M., Luo C., Wanner G.Kruger D.H. and Lubitz W., Characterization of Natronobacterium magadii phagephiCh1, a unique archaeal phage containing DNA and RNA. MolecularMicrobiology,Vol. 23(3),603-616, 1997.
u 完成的著作
參與編寫下列教材、著作:
1. 陳濤, 羅成 等 微生物農藥實驗手冊, 農業出版社, 1993
2. 武俊華, 安琪, 張金祿, 李夢賢, 趙毅: Viili 優酪乳的製作實驗指導書 (指導), 2011
u 科研獲獎
曾獲XX科技進步XX等獎各X項, 分別為:
1.細菌病毒φch1的命名(見第19號出版物),2000年10月參加美國Johanson&Johanson公司評估COX-2抑制劑的開發,獲獎及榮譽證書; 2006參加美國湯姆遜公司科學界的專利使用調查,獲獎及榮譽證書.
2.2002年獲得芬蘭圖爾庫Biotekki股份有限公司諮詢獎及榮譽證書,
3.2008年,三峽大學,遵義醫學院授課榮譽證書.
u 可轉化成果
1. Viili多糖及其它不同文化多糖的的抗氧化,抗炎, 抗放射的協同作用
2. 微生物油脂的生成與轉化
3. 脂質體及透膜藥物投遞
u 聯繫方式
通信地址:天津泰達13大街,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 8號樓,451房間
郵政編碼:3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