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他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生殖醫學及基因工程在生殖醫學中的套用。他長期從使男女不孕不育症的實驗診斷與臨床治療工作。針對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症、阻塞性無精子症不育症、精液不液化症不育症、免疫性不孕症、宮頸因素不孕症、排卵障礙不孕症,多囊卵巢綜合症不孕症及不明原因不孕症等,他採用超促排卵、體外洗滌優選分離精子。然後分段進行體外培養,注能激活精子並行宮腔內或直接卵泡內人工授精的高新技術治療。使國內外數千名不育不孕夫婦實現了生兒育女的願望。
主要成就
治療成功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新華社1997年12 月15日、1999年9月12日、2000年4月11日、2001年9月7日、香港文匯報1997年12 月15日、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1998年1月8日、新華日報1999年9月13日、人民日報2000年4月11日上海新聞晚報2001年9月8日以及上海電台,江西衛視台2005年5月19日等數十家新聞媒體相繼作了專題報導)。他是較早地在我國採用人工授精等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症的開拓者之一,在九十年代初,他連續舉辦了三期全國性的生殖醫學學習班並出版專著介紹推廣這些技術,同期他領軍研究的課題:"套用酶標單克隆抗體免疫微孔法監測尿中LH峰值預測排卵日"獲得同行的高度評價,於生殖醫學領域內的研究和臨床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該課題於1992年獲得第二軍醫大學醫療成果獎,同期在全國近百家醫院推廣了這一技術。1991年2月,經他採用人工授精手術妊娠的上海長征醫院首例人工授精嬰兒出生,經他手術的我國首例人工授精三胞胎於1999年5月出生(人民日報1999年9月12日報導)。
論文著作
他曾主持和參與了多項生殖醫學領域內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二十餘次在國際和國內全國性學術交流大會上作專題學術報告;發表論文20餘篇;譯文20餘篇;發表科普文章 50餘篇;同時也指導二十餘名進修生研究生髮表論文30餘篇。他 出版著作3本,代表著作有1、《不孕症實驗診斷技術》(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年出 版);2、《人工授精治療不孕症的成功經驗》(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9年 10 月出版)。其中《不孕症實驗診斷技術》一書系我國較早的專業著作之一。.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和醫療成果獎3項(排卵機制、促排卵及檢測排卵的研究;不孕症的基礎研究與臨床等)。他系中國人民解放軍計畫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人類精子培養液的製備及臨床套用”課題組組長,他主持研究的“人類精子培養液”獲得成功, 並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計畫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的重點資助。
學術訪問
2007年,他分別到法國、瑞士、德國、義大利、美國、高棉和香港等近1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訪問和講學。2008年回國後就開始致力於基因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