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厚

羅啟厚,字開端,又名喜厚,化名李錫香。湖南醴陵人,出生於1892年。

簡介

羅啟厚(1892-1931)字開端,又名喜厚,化名李錫香。原居均楚廟山咀,後遷攸塢總橋。羅家境極貧,未娶妻室,靠做工、挑運等苦力為生。民國14年(1925)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2月16日,在攸塢試辦全縣第一個農民組織——村農聯合會。5月,改名西一區第一鄉農民協會。後任西一區農民協會委員長,中共西一區區委書記。

民國16年5月29日,羅率西一區農軍參加攻打長沙,後轉移安源。8月下旬,任中共醴陵縣委委員。9月初回醴參加秋收起義準備工作,配合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攻占縣城。秋收起義部隊轉移後,留醴陵農村堅持武裝鬥爭,配合周雲甫等收集步槍30多支、機槍一挺,在冷水白鶴仙燈火坳成立武裝游擊營。在廟山咀設後方留守處,在傘把沖建立槍炮局,製造梭鏢、大刀、鳥銃、松樹炮等,武裝農民赤衛隊,尋找戰機,打擊敵人。
農曆十月二十七日,醴陵清鄉司令郭天佑派一個連到栗山壩清鄉,駐紮汪海公祠。羅與周雲甫、周不論召開南四區、西一區、廟山咀、楠竹山等地負責人會議,制訂夜襲海公祠作戰方案,羅啟厚任指揮。當晚調集農民赤衛隊1000多人,三跑包圍海公祠。周雲甫率敢死隊埋伏祠堂門前小溪旁,深夜羅啟厚一聲槍響,赤衛隊三路進攻,槍炮齊鳴,殺聲震天,敵軍紛紛逃竄,戰鬥迅速結束,殲敵一名,俘敵17名,繳槍40多支,戰馬一匹。後多次打退敵軍的清剿,形成農村武裝割據局面。 民國17年1月27日和2月27日,一萬多工農武裝兩次攻打醴陵縣城。羅率西一區工農武裝,從左家洲過河攻占劉家碼頭和金牛巷口,因敵強我弱而撤退。後任西一區蘇維埃政府主席,並試行分配土地。同年2月,當選為中共湘東特委委員。4月,醴陵蘇區遭敵軍“圍剿”,淪為白區。羅先後轉移醴陵北鄉官莊、攸縣巒山、江西蓮花等地,繼續堅持鬥爭。
民國19年,奉命回醴隊,在西一區、西二區、北二區、與中共湘東南特委書記石青一道,先後發展200多名黨員,建立檀月、溪月、石月、石塘、漂沙井、關王廟、黎家洞、野溪壠、油圳等十幾個支部。控制淥水下游兩岸,形成紅色游擊區。為湘東南特委建立淥口和早禾沖兩處聯絡站,開闢地下交通線。收繳槍枝彈藥、醫療器械,支援湘贛邊蘇區。9月下旬當選為醴陵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 民國20年10月8日,當選為中共湘贛省委委員,負責白區工作,繼續在醴陵西鄉活動。10月下旬,因叛徒告密,在西二區石亭野溪壠朱介藩家遭敵包圍,突圍時負傷被捕,壯烈犧牲。

經歷

犧牲日期:1930年10月 出生於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參加革命前靠打零工、做砌匠、棕匠、賣涼粉等維持生計。1925年,進入共產黨人在當地創辦的醒民夜校學習後,開始懂得革命道理,並於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當選為醴陵縣第一個農民組織“攸塢村農聯合會”的負責人。7月,北伐軍入醴陵後,又先後任醴陵西一區農民協會委員長和中共西一區區委書記。同年9月,任中共醒陵縣委委員,參與領導全縣秋收暴動,並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參加了攻占縣城的戰鬥。同時,積極領導醴陵西一區的工農武裝開展地下武裝鬥爭,先後在冷水鄉組建了游擊營,在傘把沖設立了槍炮局,製造松樹炮、鳥槍、梭鏢等裝備農民赤衛隊。1928年元月,率農軍參加“年關暴動”,兩次攻打縣城。同年秋,任醴陵西一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和中共湘東特委委員。領導全區貧苦農民迅速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在攸塢、冷水等鄉實行了以鄉為單位分配土地,共同耕作,共同消費的“共耕制”。同年4月,醴陵全縣蘇區遭敵殘酷鎮壓後,曾一度離開醴陵,轉赴湘贛邊根據地工作。1930年春,奉命返回醴陵,從事黨組織的恢復工作。10月,當選為中共湘贛省委委員。10月下旬,因叛徒告密,在醴陵石亭遭敵包圍。突圍中中彈被捕。在押往醴陵縣城途中,因傷勢過重犧牲於神福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