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師之著述,漢譯藏經中未曾收錄。《中觀論疏》卷三(本)雲(大正42·40c)︰‘羅侯羅法師是龍樹同時人,釋八不乃作常樂我淨四德明之。’《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一、《三論玄疏文義要》卷二等,謂師作《中論注》,然其書不傳。但《順中論》卷上、《入大乘論》卷下、陳譯《攝大乘論釋》卷六等,存有其遺偈。
西藏大藏經中,收有師之著作《菩薩行境清淨經義略攝》(Bodhisattva-go cara-pa-ri-s/uddhi-su^tra^rtha-sam!graha)。又,日僧河口慧海自西藏帶回的梵文《法華經》中載有師所撰之《法華經偈贊二十頌》,梵文《八千頌般若》錄有師之《嘆般若偈二十頌》。其中,《嘆般若偈二十頌》曾為龍樹《大智度論》卷十八所援引。依此可知,師與龍樹當為同時代人,且以般若中觀為宗,而為當時人所知。
◎附︰呂澄《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第三節(摘錄)
提婆之後有一位名羅侯羅跋陀羅的,據我國西藏和內地所傳,他是提婆在南印建志城收的弟子,出身有說是婆羅門,有說是首陀羅,不大清楚。著作有一些還存在︰一是《贊般若偈》二十頌,《大智度論》卷十八引了這個贊,但未說作者是誰;吉藏在《中論疏》卷二十中說是羅侯羅法師所作。另外,梵本《八千頌般若》寫本上,大都在開頭寫了這些頌,其中一本在頌後寫明此頌是羅侯羅作。這與中國所傳相符,可以證明確為羅侯羅作。這裡就產生一個問題,提婆門人的作品怎會出現在龍樹的著作中呢?這是可能的,三人同時,前輩的著作引用後輩的話,並不足為奇,龍樹的《無畏論》就引了提婆的《四百論》,所以《大智度論》引用羅侯羅的頌,也不是不可解釋的。有人據此遂認為羅侯羅是龍樹之師,是不正確的。二是《法華略頌》,還存有梵本,是解釋《中論》‘八不’頌的,將‘八不’與‘四倒’(常、樂、我、淨)聯繫起來講的。這是中國方面的傳說。
《贊般若偈》對般若性德的各方面描寫得很徹底,值得注意的是第四頌,它把佛、般若、涅盤三者統一起來,認為‘三者一相,其實無異。’後來《大涅盤經》發展了這種思想,說涅盤是總相,其內容有三德︰法身、解脫、般若。法身是指所的方面,般若是指能的方面,解脫則是其自相。這種思想就是開始於羅侯羅的。他的《贊般若偈》(十六頌)說︰‘言說為世俗,憐愍一切故,假名說諸法,雖說而不說。’意思是︰言說是世俗諦,這是因為憐愍眾生才說的,為了說各種法,才假設了許多名字,這樣的‘說’,也就是‘未說’。在這裡他提出‘說而不說’便把俗諦和真諦統一起來了。
羅侯羅的著作雖不多,但是比較重要,對以後佛學思想的發展是有影響的。後來在別人的著作中還引到他一些零碎的頌文,如《順中論》引了他的空觀說︰‘空不空俱不愛’(不要對空和不空有所執著)。《入大乘論》引了他的涅盤方面的理論,認為涅盤應該入,但是由於‘大悲故,住生死而不捨’,這裡所說不入涅盤,就是無住涅盤之意。
[參考資料] 《傳法正宗記》卷三;《中觀論疏》卷十(末);宇井伯壽《印度哲學研究》(一)。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相關詞條
-
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這一部經的總名,《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是簡略的稱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名稱簡介 念誦功德 經文 淺釋 相關影視 -
大威德陀羅尼經
《大威德陀羅尼經 》全文二十卷,隋闍那崛多譯,佛為阿難說陀羅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種之名,多種之義,亦廣說末世惡比丘之事,及說菩薩住於母胎中之樓閣莊嚴。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白話
您知道,墮胎是懺悔亦難滅的大罪業嗎? 佛陀於此經中,不但慈悲的為不幸墮胎之婦女,開示了補救方法,更有育嬰健康知識,成為人人皆應知曉傳閱之重要經書。
-
鳩摩羅什大師
鳩摩羅什(梵語 Kumārajīva )(公元344 ~ 413年),音譯為鳩摩羅耆婆,又作鳩摩羅什婆,簡稱羅什。其父名鳩摩羅炎,母名耆婆,屬父母名字的...
-
阿尼律陀
阿尼律陀,又作阿尼盧陀、阿樓馱、阿難律、阿樓陀。意譯無滅、如意、無障、無貪、隨順義人、不爭有無。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古代印度迦毗羅衛城之釋氏,佛陀之從弟...
童年生活 熱心希求出家 拒絕求婚 愛睡眠 佛陀親縫三衣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淨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八卷九卷十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
虛空藏菩薩經
,皆從他方異佛剎來。爾時,世尊欲為大眾說四辯才三明梵行住破惡業障陀羅尼經...破惡業障陀羅尼經故,欲令十方諸佛剎土一切菩薩,從歡喜地乃至補處,住不共法...見此光已,乘虛而往至彼惡世,為諸眾生說破惡業障陀羅尼。彼佛國土亦具五濁...
基本介紹 功德利益 全文 咒語 -
人類文明發展史
簡史(1):現代智人的遷移路線圖 人類從動物大家庭中衍生並脫離出來,始於800萬年前的東部非洲,非洲猿的一部分,由於東非大裂...
簡史(1):現代智人的遷移路線圖 簡史(3):淹沒於史的古兩河與古埃及文明 -
跋北魏太武帝東巡碑
魏太武帝東巡碑,雖早見稱於文獻,學界直到1935年才得見拓本,現在原碑已毀,遂成絕響。今參考近人多種錄文,依據北圖藏拓,重新錄文,為學界提供一個較好的東...
歷史記載 地理位置 北魏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