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格雷菲爾德

羅伯特·格雷菲爾德

羅伯特·格雷費爾德,畢業於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擁有商學碩士學位。 1991年,格雷費爾德擔任美國自動證券清算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1999年,他進入數據系統公司SunGard,擔任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公司的交易業務。 2003年5月,格雷菲爾德加盟納斯達克,擔任執行長。

人物簡介

羅伯特·格雷費爾德(Robert Greifeld)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但又具備馬拉松健將的超強耐力。11月20日,納斯達克宣布願以51億美元併購倫敦證券交易所,但數小時後就遭倫交所拒絕。納斯達克公司總裁兼執行長羅伯特·格雷費爾德,這位馬拉松愛好者立馬顯示出長跑健將的耐力:“收購倫交所是一場‘長時間的馬拉松賽’,我們將繼續向倫敦股票交易所的股東表明收購意向,直到其董事會願意坐下來一談。”

在這場有德國交易所、泛歐交易所、澳大利亞麥格里銀行以及紐交所先後參與的激烈併購戰中,納斯達克以不屈不撓的毅力領先一步,已獲得倫交所28.75%的股權。

“我們要做的,是在全球範圍內、服務好全球的客戶”,格雷費爾德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反覆向記者闡述這個觀點,以此解釋其野心擴張的理由和目標。

他所帶領的納斯達克也正經歷著自1971年創建以來,一場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變革:將足跡踏遍全球。

就職前的一天跑完全程馬拉松

格雷費爾德與納斯達克的淵源應該追溯到20年前。當時,他還在赫赫有名的紐約大學斯登商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時,寫的一篇論文就是分析納斯達克革命性電子交易平台的運營問題。

最終,“紙上談兵”使他與納斯達克結緣。2003年5月,格雷費爾德加盟納斯達克。

這位美國田徑基金會主席,曾三次跑完馬拉松的長跑愛好者,在就職前一天跑完他的第四個全程馬拉松,他以這種形式向外界宣告:他渴望著這場全球交易所大變革的挑戰,他也有毅力和耐心贏得挑戰。

過去的三年,作為納斯達克的總裁兼CEO,格雷費爾德以跑馬拉松的技巧行進在全球交易所大整合的動盪中,不動聲色、小心翼翼,保持著速度、積蓄著力量,更重要的是他牢牢躋身在第一集團軍當中,他要確保在每一次變革中,納斯達克都不能落後。

格雷費爾德有一句時常被引述的話:交易所的全球化進程“是馬拉松,而不是衝刺”。他深知在長跑中,調整好步伐和呼吸節奏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上任後,他所做的更多是調整策略。

格雷費爾德上任之前,納斯達克經歷過一場嚴峻的考驗。由於高科技的光環和網路經濟的泡沫,納斯達克指數從1991年2月的不足200點一路飈升到2000年3月的5048點。但上個世紀末,泡沫破滅,納斯達克一下子失去了“點石成金”的魔力。

隨後的三年,由於公司醜聞接二連三,投資人信心喪失,股市一路下跌。2002年末,納斯達克指數落到1000點,投資人損失慘重後選擇了逃離。

如何恢復元氣,再度吸引投資者回來,成為納斯達克的頭等問題。與此同時,科技的進步尤其是網路技術的普遍套用,讓納斯達克看到了未來之路,找到了與紐約交易所、全美交易所等一爭高低的途徑。

給投資者提供平等、開放、便利、有效的電子交易平台,是建立納斯達克這樣的場外交易所的目標,也是其區分紐交所、倫敦交易所這樣老牌交易所的根本所在。對電子交易平台有著深入研究的格雷費爾德決定繼續這個方向,並更充分突出納斯達克原有的特點。

加盟納斯達克後,他明確了公司的戰略方向,將納斯達克的目標集中在打造美國最優秀的股票市場,要利用二十多年建立起來的市場基礎結構優勢為投資者提供最高效、最透明的交易平台。

與勁敵紐交所 CEO“ 賽跑

在納斯達克經歷著格雷費爾德大刀闊斧改革之時,其主要競爭對手,也是外界認為永遠也無法超越的對手———紐約交易所也在以巨額離職費送走理察·格拉索(Richard Grasso)後,迎來了新CEO約翰·塞恩(John Thain)。事後證明,對格雷費爾德而言,塞恩同樣是令人敬畏的勁敵。

塞恩畢業於麻省理工工程專業,但卻比文科背景的格雷費爾德更顯低調和謹慎。他放棄2000萬美元一年的高薪和高盛總裁的職位,跳槽到紐交所,年薪只有400萬美元。但塞恩一出手,就震驚了整個華爾街,也讓格雷費爾德一陣心驚。

紐交所收購了大型電子交易公司Archipelago,開始採用更受投資者歡迎的電子交易系統,塞恩還提出改革措施,增加電子自動交易數量,取消使用自動交易系統的股票價格限制,並取消投資者對同一股票交易的時間限制。進軍電子交易領域,直接對納斯達克的腹地發起衝擊。

更重要的是,紐交所看到了全球交易所地緣多樣性的重大前景,塞恩提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跨大西洋合併計畫———兼併泛歐交易所(Euronext)。

憑藉著對電子交易系統異乎尋常的熟悉和經驗,格雷費爾德領導納斯達克進行了反擊。

事實上,格雷費爾德在這個行業已經有超過20年的寶貴經驗。加盟納斯達克之前,格雷費爾德是SunGard數據系統公司的執行副總裁,SunGard是紐交所最大的獨立交易員。更早之前,他在自動證券清算公司(ASC)任總裁兼CEO長達8年,領導開發出“BRASS”系統,這成為納斯達克後來的標準交易訂單管理系統。在此期間Brut ECN(電子交易系統)也在他的帶領下建立起來。

在格雷費爾德領導下,納斯達克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日有大幅提升,其中包括:打造了一個可以交易6700種美國股票、以及在納斯達克及其它交易所上市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交易平台;收購Brut ECN,以此捕獲來自紐交所的交易流量;引進電子競價以在交易日的關鍵時刻提高股票定價的準確性。

2005年4月,在紐交所收購Archipelago後的兩天,納斯達克宣布從路透手中收購了Inet ECN,再次牢牢捍衛了自己在電子交易領域的統治地位。談起這筆買賣,格雷費爾德還是很激動,“這是我們的一張王牌,也是最大的一個增長點。”

除對老牌交易所倫敦交易所發起多次收購行動外,今年10月,納斯達克分別與日本最大的IPO市場嘉斯達克(JASDAQ)和上海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雖然合作細節未對外透露,但納斯達克夢想———聯結美洲、歐洲和亞洲,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真正全球交易所隱隱成型:投資者將不受時空甚至貨幣的限制,交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任何股票。

在上市領域,格雷費爾德不僅僅是防守,他開始主動進攻。他率先提出納斯達克“雙重上市”項目,該項目首次允許在紐交所掛牌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由此,包括惠普、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內的一大批大型企業,可以在納斯達克交易。

野心勃勃:打造全球第一交易所

2005年2月,格雷費爾德領導下的納斯達克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上市,納斯達克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

上市,給納斯達克帶來了股東的壓力和收購兼併的便利。作為總裁兼CEO,格雷費爾德需要向投資者呈現更多的“王牌”和“增長點”。

“成為上市公司後,納斯達克的所有權變得多元化,變得更加追求利潤,我們必須更多地傾聽客戶的需求和要求”,他向《上海證券報》表示。

格雷費爾德的目標是,將納斯達克打造成全球第一交易所。而有利於這一夢想達到的各種因素已經成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機構投資者迅速崛起、投資全球化日益推進、市場管制不斷放寬,全球交易所面臨著一場大變革、大重組的機遇和挑戰。

在他的計畫里,首先是在地緣上將納斯達克推向全球,其次是市場服務的提升,以高效、透明的交易環境,以及高要求的公司治理規範,來樹立全球交易所中的“納斯達克標準”。

傳統的證券市場體系高度分割,按交易產品劃分為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在格雷費爾德眼中,未來大一統的交易所應該讓投資者更便利地買到任何投資產品。

他透露,納斯達克要在2007年三季度建立一個股票與指數期權市場,將是第一個真正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期權交易平台,期權市場將體現納斯達克電子交易高性能技術和連通性的核心實力。

同時為改變大型藍籌公司只去紐交所的傳統,從今年7月1日起,納斯達克將其上市板塊分成三個部分:“全球精選市場”、“全球市場”和“資本市場”,其中前者擁有全球IPO的最高標準。

格雷費爾德藉此要傳遞的信息是,納斯達克已經為大藍籌公司創建了藍籌股市場,這個市場的標準高於全球任何市場,目標是吸引和保留那些全球頂級公司,到這個市場上市的公司可以證明它們是最好的公司。

格雷費爾德一連串的基礎性變革,已經帶來令人驚喜的回報。10月23日公布的三季度財務數據顯示,納斯達克第三季度淨收入為300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80萬美元增加了70%,比今年二季度的1660萬美元更是激增82%。

在市場看來,納斯達克的業績顯示其快速和高效的整合收購業務的能力,這些業務幫助其獲得了更大的利潤,此外產品創新所帶來的收入增長和運營成本降低,也顯示出格雷費爾德已經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並可推動利潤增長的業務模型。

馬拉松愛好者格雷費爾德正在一步一步朝他的目標前進。他在等待著時機——衝刺的時機。

媒體對話

納斯達克總裁兼CEO:交易所必須應對資本全球化挑戰

在全球交易所這一輪前所未有的購併整合浪潮中,全球資本市場的傳統格局和結構急劇調整,變革、分化和重組的過程中,孕育著新的領導者。

回顧這幾年,交易所整合此起彼伏。早在2000年9月22日,巴黎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以及布魯塞爾交易所正式宣布合併,形成全球第一個跨國境、單一貨幣的股票和衍生泛歐交易所。

2003年,泛歐交易所合併里斯本交易所,並收購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2004年,瑞典OM集團與赫爾辛基交易所、哥本哈根交易所合併。

今年10月,美國兩大衍生品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宣布了高達80億美元的合併計畫,這兩家已競爭百年的同城對手將超越歐洲期貨交易所,成為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

到了11月,包括高盛、摩根史坦利在內的7家國際大投行透露,它們正發起代號“綠寶石”的交易平台計畫,準備聯合組建一個歐洲證券交易平台,與目前的大型交易所搶奪生意。

這一波整合浪潮中,納斯達克對老牌交易所倫敦交易所(LSE)的屢次“示愛”也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全球交易所整合的進程中,什麼是驅動因素?未來的交易所將是何種形式?對於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納斯達克如何爭取更多的上市公司?

就這些熱點問題,到訪北京的納斯達克總裁兼CEO接受了上海證券報的獨家採訪,對以上問題一一作答。

記者:國際交易所間的合併成為趨勢,驅動因素是什麼?是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金融跨國界運營、還是投資組合全球化?

格雷費爾德:首先全球各大交易所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很大的變革。過去投資者通過經紀人在交易所完成交易,而現在電子交易流行,各交易所股權多元化,整個市場變得更加追求利潤。由此產生的變化是,很多交易所自身成為上市公司。

上市後的納斯達克作為公眾公司,必須更多傾聽客戶的需求。我們的客戶群很大部分是國際大型上市公司,例如微軟、英特爾、思科、星巴克等,他們不僅在美國,在歐洲和亞洲都廣泛開展業務。而納斯達克的參與機構,例如摩根史坦利、高盛、瑞士信貸這樣的投行,同樣是業務遍布全球。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全球範圍內、服務好這些國際性客戶。

目前,全球交易所整合趨勢成為市場談論的焦點話題之一,我也經常以“馬拉松”而不是“衝刺”來形容交易所之間的合併過程。

記者:就您談到的這些變革,未來幫助交易所占據全球競爭優勢的因素有哪些?是超大的規模、還是遍布全球的業務、或者是擁有最多的上市公司資源?

格雷費爾德:如果能擁有以上三點,那真是太理想了。

在我看來,能幫助納斯達克占據競爭優勢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延續過去35年建立起來的市場架構。

1971年納斯達克創立時,世界上的其它交易所還都是場內交易,有著實實在在的交易大廳,這些交易所向一些個人和機構提供交易廳內的特權。

而納斯達克開創性地創立了電子交易系統,向投資者提供平等、開放式的交易方式。

這一系統的建立,最大的變革就是使得所有投資者第一次獲得平等、開放的渠道。這種革命性的變革,交易者在更加有效性的同時,使得上市公司減少了上市成本,對於投資者而言,則提高了其回報率。

記者:那么您能預測一下,隨著市場結構、技術進步等的變化,交易所自身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還有哪些領域可以發展?

格雷費爾德:我們認為納斯達克這種公開的電子交易平台能夠全球布局,對這種無縫聯接模式的全球資本市場,很多客戶對此的需求越來越大。

未來而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更加深入,國際性的企業,希望其投資者分布能折射出其業務分布。如思科公司,在中國有著大量的業務,這種情況下,思科自然希望其能有相當部分的投資者來自中國。

而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營造一個高度有效、交易透明、全天候全時空的交易平台。

記者:交易所未來的盈利增長點還會有哪些?您構想中的一個先進的、高效的、理想的交易所應該是什麼樣的?

記者:首先,交易所最主要的任務是符合監管要求,在整個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透明、合規運營。

以我們的經驗來看,如果通過我們的運營,市場效率越高,那么交易會越充分。目前納斯達克每天的交易量超過20億股票,如果交易平台效率不高,則無法滿足投資者的要求,也可能會失去這些投資者。

記者:爭奪公司上市的過程中,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今後有無加強和中介機構合作這方面的計畫?

格雷費爾德:是的。我們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努力。我們試圖發出信號,電子交易市場能夠給投資銀行的客戶帶來高附加值。

記者:很多國際交易所在爭取中國企業時,都採取了非常靈活的政策,有的甚至採取個案調整的策略,為單箇中國企業量身定做上市幫助。納斯達克有無這方面的考慮?

格雷費爾德:我們上市的規定非常開放,也是一視同仁的。不管是美國公司還是外國公司,上市的要求都是一樣,受到平等對待。納斯達克也採取統一的、客觀的態度對待所有客戶。

很多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它們認同並選擇納斯達克,是認同我們高標準的公司治理要求,也是認同電子交易系統的有效和公平性。

我想說的是,實際情況來看,監管越好,上市公司的經營也越穩健。因此我們歡迎更多優秀、高質量的公司來納斯達克。

記者:在來採訪的路上,我問一個計程車司機是否聽說過納斯達克,他說知道,有很多中國網站上市的地方。請問,與以往相比,在吸引更多不同類型、更多大型中國企業方面,有沒有更多的計畫?對於中國的優秀企業,選擇納斯達克對它們意味著什麼?

格雷費爾德:首先,我們很榮幸高科技公司能選擇納斯達克上市,它們代表著未來經濟的發展。

實際上,科技公司占納斯達克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只有28%,這個數字說明很大一部分是其它類型的公司。在吸引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來上市方面,納斯達克做得不錯。

一直以來,納斯達克代表著高成長、創業者、創新精神和高科技。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特點,我們並不希望改變這種形象,反而我們更希望人們牢牢記住這些特質,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品牌。

中國市場對我們和全球其它交易所而言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國企業過去是我們上市公司的重要來源,我們有長期的承諾,也相信會獲得應有的回報。

記者:納斯達克在中國取得的成績如何?投資者怎樣看待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

格雷費爾德:2005年有8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目前,今年已有6家,接下來還會有幾家中國公司能夠上市。

總的說來,納斯達克共有31家中國大陸上市公司,涵蓋高科技、媒體、大眾消費、生物、農業、製造業等各個行業。

同時,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數量增長迅速,2001-2002年沒有中國公司上市,2003年只有1家,2004年有10家,18家是在2004年和2005年期間上市。我們已經看到,中國概念、中國公司已經越來越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 人物誌

格雷費爾德:用兼職送快遞的收入買了訂婚戒指

格雷費爾德現任納斯達克公司總裁兼執行長,1957年7月出生於紐約皇后區。

他和妻子朱麗葉,以及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住在美國新澤西威斯特菲爾德。大學期間,他在周末兼職聯邦快遞,並用送快遞賺來的錢,為朱麗葉選了訂婚戒指。

1979年,格雷費爾德年從Iona學院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參加工作7年後,他又從紐約大學斯登商學院獲得MBA學位,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自動化電子交易如何影響納斯達克。

本科畢業後,他加入了Burroughs公司,從一個普通的實習銷售員乾起,隨後升至紐約市和長島區的地區銷售主管。

1991年,格雷費爾德加入自動證券清算公司(ASC),開始了在電子交易系統行業的職業生涯。

格雷費爾德在ASC任總裁兼CEO,他領導ASC團隊開發出“BRASS”系統,並使其成為納斯達克股票的工業標準交易訂單管理系統,並在此期間領導創建了Brut ECN。

在BRASS系統開發初期,格雷費爾德為了更好地了解市場交易,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出沒於華爾街上各大機構的交易廳。

1999年,SunGard數據系統公司收購了ASC,格雷費爾德任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該公司的賣方業務和買方交易業務,包括其大廳交易員的業務SunGard是紐交所最大的獨立交易員,市值高達62億美元。

2003年5月,格雷菲爾德加盟納斯達克,開始實踐自己的碩士論文中的構想,並領導這個全美第二大交易所向著“最優秀股票市場”的目標前進。

格雷菲爾德愛好長跑,曾四次跑完馬拉松,他是美國田徑基金會主席,並任甘迺迪中心企業基金2005年董事會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