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人際關係技能是與人共事,理解別人,激勵別人的能力。許多人在技術上是出色的,但在人際關係上方面有些欠缺。例如,他們不善於傾聽,不善於理解別人的需要,或者不善於處理衝突。由於管理者是通過別人來做事,因而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才能實現有效地溝通,激勵和授權。各層管理者都必須具備人際關係能力。
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對複雜情況進行分析,診斷,進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例如,面對困難,管理者必須看清問題,制定解決方案,選擇最優方案。概念技能是高級管理者最迫切需要的技能,實質上一種戰略思考及執行的能力。
三種技能在不同管理層次中的要求不同,技術技能由低層向高層重要性逐漸遞減;概念技能由低層向高層重要性逐步增加;人際關係技能對不同的管理層的重要程度區別不十分明顯,但比較而言高層要比低層相對重要一些。一個成功的管理者,肯定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管理者的職責是變化和複雜的,管理者需要特定的技能來履行他的職責和活動。那么管理者需要哪些類型的技能呢?1955年,羅伯特·卡茨(Robert L. Katz)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一文,這是作者針對當時美國企業界湧起的一股尋找“理想經理人”的狂熱而撰寫的個人研究成果。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認為,有一種類型的人最適合擔任經理人,因此,找出這類人的性格特質,然後按圖索驥、尋找具有這類性格特質的管理者就成為企業界的關注重點。但是,究竟有沒有所謂的“理想經理人”——能夠有效地處理任何企業的任何問題?是否存在類型化的經理人——身上具備某些典型的領導特質?管理能力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如果能夠培養,又該怎樣培養?羅伯特·卡茨給出了答案。 羅伯特·卡茨認為,許多企業如此強烈地執著於尋找類型化的經理人,以至於它們只盯住某些特定的性格特質(trait)或素質,反而忽視了真正應當關心的問題——這個人究竟能做成什麼事情。因此,羅伯特·卡茨提出了管理的“技能”說。他解釋說,“技能”(skill)一詞,指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是後天培養的,並不一定要與生俱來;這種能力要在實際行動中得以展現,並不僅僅蘊藏於潛能之中。因此,根據行為結果來評判一個管理者,比根據他表面上的性格加以評判更加有效。因為技能比性格特質更容易辨認:技能是展現在外部的,可以觀察和評估;而內在的性格則不易辨識,常常被曲解
羅伯特·卡茨認為,有效的管理者應當具備三種基本技能:技術性(technical)技能、人際性(human)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
1.技術技能——指使用某一專業領域內有關的工作程式、技術和知識來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如工程師、會計、技術員等。技術技能強調內行領導。
2.人際技能——指與處理人際關係有關的技能。如人際交往等。
3.概念技能——是指能夠洞察企業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複雜性,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分析、判斷、抽象、概括,並迅速作出決斷的能力。具體包括:系統性、整體性能力,識別能力,創新能力,抽象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