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天下:鬼谷子絕學

縱橫天下:鬼谷子絕學

鬼谷子是春秋時期一位極富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他的弟子孫臏、龐涓、蘇秦、張儀都在春秋戰國時期叱吒一時。傳說他長於修身養性之術,並著有《鬼谷子》一書,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得以傳世。本冊即是以鬼谷子的思想及著作展開論述,讓原本晦澀的古籍經典由此變得鮮活靈動。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世界範圍內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釋迦牟尼、孔子、老子等眾多的精神領袖,這是世界文明史的“軸心時代”。中國的東周王朝恰逢此時,史家又稱之為“春秋戰國”。這是一個諸子百家爭奇鬥豔的偉大時代,“十家九流”脫穎而出、卓然並立,“縱橫”家流就是其中之一。
戰國時期,諸侯爭雄,兵燹頻仍,策辯之士應勢而起,他們聘行於諸侯,以唇吻策勛,以縱橫參謀,引導著諸國外交,對時局和後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張儀和蘇秦並為翹楚,相傳他們都曾追隨過縱橫界的鼻祖先師——鬼谷子。
有人說世上本無鬼谷子,其不過是蘇秦之流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託名假借、虛擬捏造的人物;但也有人堅信,鬼谷子確有其人。文獻典籍里記下了鬼谷子的言語辯辭;歷史傳說、民間故事裡流淌著說不盡的鬼谷傳奇;青溪雲嶺、夾岸幽谷間也依稀可見其當年隱遁修身、授徒講義的飄然行跡。既然司馬遷、劉向等良史先賢並未質疑過鬼谷子的身世,我們也選擇相信,鬼谷子曾經來過。
與鬼谷身世撲朔迷離的傳奇色彩不同,號稱“縱橫家獨存之子書”的《鬼谷子》卻是真實存在。今傳《鬼谷子》十七篇,除《轉丸》、《胠亂》有目無文、《決》與《持樞》文字部分缺失外,其他諸篇保存完好。窺其大概、辨其旨意,清晰可見這部先秦子書著實蘊含著深刻的“縱橫”之道。

作者簡介

王紅娟,東北師範大
學歷史學博士,現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古籍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致力於古典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曾有多部論文著作發表出版。

圖書目錄


他是戰國傑——鬼谷子的身與名
世間可有鬼谷子?
真真假假鬼谷子
不能辜負的烽火戰國
《鬼谷子》何家之學?
為萬事先的“捭闔”術
捭闔有道,為萬事先
我捭我闔,遊刃自如
捭則貴周,闔則貴密
陰陽環轉,擇時而動
不可不察的“反應”術
反之覆之,以求其應
釣語得實,布網取獸
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知之始己,知己知彼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君臣“內揵”與“忤合”
如何開閉君王心鎖
與君交的四種方式
批龍鱗不如務循順
合則留,不合則去
巧施“抵巇”與“飛箝”
聖人如何處理漏洞
萌芽巇罅小看不得
明哲保身的大智慧
尋隙飛箝的制人術
“揣”“摩”有度,“決”而有術
量天下之權,揣諸侯之情
成事而無患,需悄悄地摩
善決情定疑,能趨利避害
言有“權”變,行有“謀”略
策選進謀,需權變
言有忌諱,務謹言
人而有異,因人施語
物有短長,揚長避短
陰謀陽成,需謀略
事貴制人,不貴制於人
治小人,需小人術
《符言》《本經》《中經》,術術精彩
《符言》之君主馭臣七術
《本經》之內修神志七術
《中經》之外御世事七術

序言

毫無疑問,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時代的精神追求、文化叩問與出版理想。我們不禁要問,在21世紀初葉,在全球文明交融的今天,在信息文明的發軔初期,作為一個中國出版人,我們正在或者將要追求什麼?我們能夠成就或奉獻什麼?我們以何種方式參與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傳播進程?在一連串的追問下,於是,有了這套“華夏文庫”的出版。
自信才能交融。世界各大文明在堅守自身文化個性的同時,不約而同地加快了探視其他文化精神內涵的步伐,世界不同文明正在朝著了解、交流、碰撞、借鑑與融合的方向前進。在此背景下,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正是與世界各文明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基本要求。五千年中華文明與文化正在不斷地被其他文明所發現、所挖掘、所認知,漢語言正在生長為世界語言,儒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藉助這樣一種正在成長著的文化自信、自覺、開放、親和之力,用我們這個時代的學術眼光全面系統梳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與文化,向其他各大文明與文化圈正面展示自我,讓中華優秀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我們出版這套文庫的目的之一。此其一。
知己才能知彼。身處五千年文化浸潤的今天,重新思考我們先人的人生思考、價值思考與哲學思考,找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價值所在、立命所在、安身所在,這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學人與出版人不得不再思考的問題。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分子,我們在思考的同時,還必須了解我們的先人創造了如何優秀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以及社會文明。只有熟知自己的文化,熱愛自己的文化,悟明自己的文化,我們才能宣說自己、弘揚自己、光大自己。因此,我們策劃組織這套“華夏文庫”的初衷,還在於讓當下的知識青年全面系統瞭望中華文明與文化的全景,並藉此能夠對更為深廣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提供一個比較認知的基礎。此其二。
順勢才能有為。我們正處在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交會處,信息文明帶領我們從讀紙時代進入讀屏時代,以智慧型手機螢幕為代表的書籍呈現方式正在與紙質書籍爭奪閱讀時間與空間。我們正在領悟數位技術,正在以信息文明的視角,去整理、分析和研究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的文化遺產,不僅僅是為了喚醒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還在生髮和原創著當今時代的文化。由此,我們試圖架起一座橋樑——由紙質呈現而數字呈現,由數字呈現而紙質呈現,以多媒介的書籍呈現方式,將文字、圖像、聲音與視頻四者結合,共同築成“華夏文庫”,以奉獻給信息文明時代的新讀者。此其三。
總之,這是一套——專家大家名家寫小書;以最小的閱讀單元,原創撰寫中華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與社會文明系列主題與專題;以圖文、音視頻多媒介呈現的方式,全面介紹與傳播中華文明與優秀文化,系統普及與推介中華文明與文化知識;主旨是為了讓世界與中國共同了解中國的——大型叢書,藉此,復興文化,喚起精神,融入世界。
耿相新
2013年6月2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