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帶鮠

縱帶鮠

鱨科鮠屬的魚類,分布在中國,分布於珠江水系等。

基本信息

概述

拉丁科名:硬骨魚綱;鮎形目; 鱨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Bagridae
拉丁屬名:硬骨魚綱;鮎形目; 鱨科;Osteichthyes;Siluriformes;Bagridae
種 學 名:Leiocassis argentivittatus

識別特徵:

背鰭條ii—6——7;臀鰭條iii—12一15;胸鰭條I—6——7;腹鰭條i—5。鰓耙12一14,游離脊椎骨30—32。體長為體高的3.4-4.4倍,為頭長的3.8-4.3倍,為尾柄長的5.4—6.3倍,為前背長的2.7—2.9倍。頭長為吻長的3。3—3.8倍,為眼徑酌3.1—3.6倍,為眼間距的2.3—2.7倍,為頭寬的1.1—1.3倍,為口裂寬的2.2—2.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l.4—2倍。體延長,略粗壯,後部側扁。頭略短且稍縱扁,頭背被皮膜;上枕骨棘或裸露,略細,連於項背骨。吻鈍。口下位,弧形。上須突出於下頜。上、下頜與胯骨均具絨毛狀齒,形成弧形齒帶。眼大,側上位。眼間隔寬,略隆起。前後鼻孔相距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近吻端;後鼻孔略圓。鼻須後伸超過眼後緣,頜須長於頭長且超過胸鰭起點,外側(亥頁)須長於內側(亥頁)須。鰾2室,略呈圓形。鰓孔大。鰓蓋膜不與鰓塊相連。背鰭骨質硬刺完全光滑或後緣具弱鋸齒,起點距吻端大於距脂鰭起點。脂鰭基略短於臀5B基,與其相對,基部位於背紹基後端至尾鰭基的中央。臀鰭較短,起點位於脂鰭起點之垂直下方略前,至尾循基的距離不及至胸鰭基後端。胸鰭下位,硬刺前線光滑,後緣具強鋸齒,較背鰭刺為長,後伸不及腹鰭。腹鰭起點位於背鰭基後端之垂直下方略後,距胸基後端大於距臀鰭起點,鰭條後伸超過臀鰭起點。肛門距臀緒起點較距腹鰭基後端略近。尾鰭深分叉。活體呈黃褐色,腹部色淺,體側有一條暗色縱帶,前端至吻,後端分叉伸人尾鰭上下葉;體側上和體側下各有一條,但體側下為斷續不連。各鰭或有暗色斑塊。為小型魚類,數量少,無經濟意義。

地理分布:

分布珠江水系。

廣西分布區:

南寧市區 橫縣 永福 龍勝 岑溪 蒼梧 貴港市區 桂平 平南 象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