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地處東南亞和中國的西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進攻緬甸對於其自身來說也有著很多意義,比如孤立中國,以及作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當時英國由於自身受到法西斯同盟德國攻擊,自顧不暇,無力在緬甸投入很多力量以進行有效防備和抵抗日本的進攻。1942年日本用於進攻緬甸的軍隊大約有6萬人,大大超過英國在緬甸的防務力量。日本占領緬甸後,在緬甸實行殖民統治。許多緬甸人民積極展開與日本的鬥爭,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相關詞條
-
緬北會戰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重新打開中印交通線,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將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畫,代號為“人猿泰山”。...
戰役介紹 -
緬甸戰役
緬甸戰役(Burma Campaign)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於1942年1月~1945年3月在緬甸對中、英盟軍實施的進攻戰役。日軍企圖占領緬甸,切斷美英...
戰役簡介 戰爭背景 一次戰役 學者分析 二次戰役 -
桂南會戰
桂南會戰是廣州失陷後,中國守軍抵抗日軍為打擊中國國際交通線並威脅西南大後方而在廣西南寧等地區展開的作戰。日軍侵占南寧和崑崙關之後,國民黨從數百公里外急調...
參戰將領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參戰單位 戰爭結果 -
緬甸抗日戰爭
緬甸抗日戰爭是指在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緬甸而導致的緬甸人民抵抗日本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背景 過程 結果 -
豫中會戰
豫中會戰是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1號作戰(中方稱豫湘桂會戰)計畫的一部分,日方稱該階段為“京漢作戰”或“河南會戰” ,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14....
戰爭背景 戰爭經過 戰爭結果 兵力對比 失敗原因 -
曼德勒會戰
一九四二年四月,緬甸盟軍統帥部決定,以曼德勒為依託,集中中國方面三個整軍(第五、第六和第六十六軍)英國方面五個整師,總計五萬人的劣勢兵力與日軍決戰。
會戰經過 會戰結果 -
常德會戰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
背景 兵力準備 戰役經過 兵力對比 戰役結果 -
常德會戰抗日紀念碑
常德是抗日戰爭常德會戰的主戰場,如今市內青年路東側的常德會戰抗日紀念碑一帶,當年是抗日陣亡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4軍57師官兵墓地。
抗日事件經過 地理位置 歷史背景 參戰兵力 戰爭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