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工程技術與實驗教程(第2版)

網路工程技術與實驗教程(第2版)

《網路工程技術與實驗教程(第2版)》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新有、袁霞、賈真 。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而又系統地講述了計算機網路工程中常用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具體套用,主要目的是加深讀者對計算機網路原理的理解,掌握網路工程中套用技術與實現方法。本書包括網路協定分析、綜合布線及測試、交換技術、路由、網路安全、無線網路等方面內容。針對每種網路技術,分別採用相關的網路設備(軟體、硬體)設計實驗環境,詳細介紹該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具體實施過程。雖然不同廠家的設備在實驗過程中有一定的差異,但差異通常不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本教材的最終目的。
本書供計算機與通信相關專業的學生(如計算機科學、網路工程、信息安全、通信工程)及有一定計算機網路基礎的技術人員使用,可用作網路工程實驗、網路工程技術套用與設計、計算機網路實驗等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廣大網路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網路愛好者自學讀物。

圖書目錄

第1章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1

1.1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1

1.1.1層次1

1.1.2協定2

1.1.3服務4

1.2網路體系結構的標準化6

1.2.1計算機網路標準化的必要性6

1.2.2標準化組織及主要工作7

1.3ISO/OSI RM9

1.3.1ISO/OSI RM分層原則9

1.3.2開放系統互連環境9

1.3.3數據封裝與解封12

1.4TCP/IP協定簡介13

1.5ISO/OSI RM和TCP/IP比較15

1.6IEEE802標準系列17

1.6.1區域網路的特點17

1.6.2IEEE802標準系列17

1.6.3LAN參考模型和實現模型18

1.6.4LAN層次結構20

1.6.5IEEE802.321

1.7網路體系結構的發展22

思考題23第2章網路實用程式與伺服器構建25

2.1網路適配器的安裝25

2.1.1網路適配器安裝25

2.1.2網路適配器屬性26網路工程技術與實驗教程(第2版)目錄2.2TCP/IP協定配置27

2.3Windows網路實用程式29

2.3.1ping29

2.3.2netstat31

2.3.3ipconfig32

2.3.4arp34

2.3.5tracert35

2.3.6route35

2.3.7nbtstat36

2.3.8net37

2.3.9nslookup39

2.3.10netsh44

2.3.11ftp48

2.3.12Telnet50

2.4WWW和FTP伺服器構建50

2.4.1客戶端/伺服器模式50

2.4.2常用網路伺服器51

2.4.3WWW伺服器構建51

2.4.4FTP伺服器構建54

2.4.5常用客戶程式56

思考題57第3章TCP/IP協定分析實驗59

3.1區域網路中常用的協定棧60

3.2區域網路數據鏈路層的幀結構60

3.2.1IEEE802.2 LLC PDU結構61

3.2.2IEEE802.3幀結構62

3.2.3Ethernet V2幀結構63

3.2.4IEEE802.3幀和Ethernet V2幀實例64

3.3IP協定棧65

3.3.1網際層協定65

3.3.2地址解析協定68

3.4TCP協定棧71

3.4.1傳輸控制協定71

3.4.2用戶數據報協定76

3.5協定分析實驗78

3.5.1實驗目的78

3.5.2實驗內容78

3.5.3實驗環境78

3.5.4實驗步驟78

思考題80第4章網路傳輸介質與套用實驗81

4.1概述81

4.2電話用戶線路82

4.2.1通信介質82

4.2.2介質連線器83

4.3同軸電纜83

4.3.150Ω同軸電纜83

4.3.275Ω同軸電纜84

4.4雙絞線85

4.4.1分類85

4.4.2結構化布線系統86

4.4.3介質連線器88

4.5光纖89

4.5.1光在光纖中的傳播90

4.5.2多模與單模光纖90

4.5.3光纜91

4.5.4光源92

4.5.5光纖接外掛程式92

4.6介質組網93

4.6.1網路適配器93

4.6.2同軸電纜組網94

4.6.3雙絞線組網96

4.6.4光纖組網97

4.7雙絞線製作實驗97

4.7.1實驗目的97

4.7.2實驗內容98

4.7.3實驗設備98

4.7.4實驗步驟98

思考題100第5章綜合布線系統測試實驗103

5.1綜合布線系統測試必要性104

5.2綜合布線系統測試標準104

5.3測試連線方式105

5.3.1基本連線方式105

5.3.2通道連線方式105

5.3.3永久鏈路方式106

5.4雙絞線的測試參數108

5.4.1長度108

5.4.2傳輸延遲和延遲偏差109

5.4.3衰減109

5.4.4脈衝噪聲109

5.4.5特性阻抗110

5.4.6串擾110

5.4.7額定傳輸率112

5.4.8衰減串擾比112

5.4.9回波損耗113

5.4.10總能量值113

5.5Fluke DSP4300線纜測試儀簡介113

5.5.1DSP4300組成113

5.5.2DSP4300技術指標113

5.5.3DSP4300的其他功能115

5.5.4DSP4300結構及功能115

5.5.5主機旋轉開關的功能119

5.6Fluke DSP4300套用實驗121

5.6.1實驗目的121

5.6.2實驗內容121

5.6.3實驗設備121

5.6.4實驗步驟121

思考題126第6章交換機及套用實驗127

6.1交換機概述127

6.2交換機原理128

6.2.1透明網橋128

6.2.2交換機的交換方式131

6.2.3交換機的特性131

6.2.4交換機的分類132

6.3虛擬區域網路133

6.3.1VLAN技術 133

6.3.2VLAN功能134

6.3.3劃分VLAN的方法134

6.4中繼技術135

6.4.1中繼工作原理135

6.4.2VTP協定136

6.5生成樹協定136

6.5.1STP功能136

6.5.2STP工作原理137

6.6乙太網鏈路聚合138

6.6.1鏈路聚合功能138

6.6.2鏈路聚合的優點139

6.7銳捷RGS2100系列交換機140

6.7.1銳捷RGS2126S交換機簡介140

6.7.2銳捷RGS2126S交換機接口140

6.7.3交換機的管理方式141

6.8交換機配置與VLAN劃分實驗143

6.8.1實驗目的143

6.8.2實驗內容143

6.8.3實驗環境143

6.8.4交換機配置模式及常用命令143

6.8.5實驗步驟146

6.9交換機冗餘鏈路配置實驗149

6.9.1實驗目的149

6.9.2實驗內容149

6.9.3實驗環境149

6.9.4實驗步驟149

思考題153第7章路由器及基本配置實驗155

7.1路由器的功能和特性155

7.2路由器對IP數據包的處理過程157

7.3路由算法與路由協定158

7.3.1路由算法158

7.3.2路由協定158

7.4路由器的物理結構和組成160

7.4.1硬體結構160

7.4.2軟體組成161

7.5路由器的管理方式162

7.6訪問控制列表技術162

7.7網路地址轉換技術164

7.8銳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168

7.8.1銳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簡介168

7.8.2銳捷R1700/R2600/R3700系列路由器外部結構168

7.9路由器基本配置實驗171

7.9.1實驗目的171

7.9.2實驗內容171

7.9.3實驗環境171

7.9.4實驗步驟172

7.10NAT與IP訪問控制列表實驗180

7.10.1實驗目的180

7.10.2實驗內容180

7.10.3實驗環境180

7.10.4實驗步驟180

思考題184第8章三層交換技術及套用實驗187

8.1乙太網交換技術概述187

8.1.1CSMA/CD187

8.1.2網橋與交換機188

8.1.3路由器188

8.2基於二層交換機+路由器的VLAN間通信過程189

8.3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191

8.3.1兩種三層交換技術原理191

8.3.2兩種三層交換技術比較194

8.3.3三層交換機實現VLAN間通信過程195

8.4流交換技術實現196

8.4.1NHRP196

8.4.2標記交換197

8.5銳捷RGS3760交換機198

8.6基於二層交換機+路由器實現VLAN間通信實驗199

8.6.1實驗目的199

8.6.2實驗內容199

8.6.3實驗環境199

8.6.4實驗步驟200

8.7基於三層交換機的VLAN間通信實驗202

8.7.1實驗目的202

8.7.2實驗內容202

8.7.3實驗環境202

8.7.4實驗步驟202

思考題204第9章距離矢量路由協定與套用實驗205

9.1距離矢量路由協定簡介205

9.1.1DV路由協定的特點及工作原理205

9.1.2DV路由協定的路由選擇問題206

9.2路由信息協定208

9.3RIPv2路由配置實驗210

9.3.1實驗命令簡介210

9.3.2實驗目的210

9.3.3實驗內容210

9.3.4實驗環境210

9.3.5實驗步驟211

思考題221第10章OSPF路由協定與套用實驗223

10.1LS路由協定223

10.2OSPF概述224

10.2.1OSPF特點224

10.2.2OSPF原理簡述224

10.3OSPF基本概念225

10.3.1OSPF區域與路由器類型225

10.3.2路由器ID225

10.3.3Hello報文協定226

10.3.4鄰居與鄰接關係227

10.3.5網路類型228

10.3.6指定路由器和備份指定路由器229

10.3.7LSA通告擴散229

10.3.8LSA主要類型231

10.4OSPF算法描述232

10.5OSPF報文結構232

10.6OSPF協定驗證與互連234

10.7單區域OSPF協定套用實驗235

10.7.1OSPF相關命令235

10.7.2實驗目的236

10.7.3實驗內容236

10.7.4實驗環境236

10.7.5實驗步驟237

10.8多區域OSPF協定套用實驗246

10.8.1實驗目的246

10.8.2實驗內容246

10.8.3實驗環境246

10.8.4實驗步驟247

思考題248第11章防火牆技術與套用實驗251

11.1防火牆技術251

11.1.1包過濾技術251

11.1.2套用網關252

11.1.3代理服務252

11.2防火牆的體系結構253

11.2.1分組過濾型253

11.2.2雙宿主主機型253

11.2.3禁止主機型254

11.2.4禁止子網型255

11.3防火牆功能256

11.3.1包過濾規則256

11.3.2網路地址轉換257

11.3.3連線埠映射257

11.3.4路由257

11.3.5入侵檢測258

11.3.6防火牆的功能特點及發展258

11.4銳捷RGWALL 60防火牆簡介260

11.4.1RGWALL 60防火牆結構260

11.4.2RGWALL 60防火牆默認參數261

11.4.3RGWALL 60防火牆功能簡介261

11.5防火牆套用實驗261

11.5.1實驗目的261

11.5.2實驗內容261

11.5.3實驗環境262

11.5.4使用串口登錄防火牆262

11.5.5RGWALL 60防火牆管理系統264

11.5.6防火牆安全策略設定267

11.5.7系統監控功能270

思考題271第12章無線區域網路技術與套用實驗273

12.1無線區域網路概述273

12.1.1無線區域網路的優點273

12.1.2無線區域網路的組成274

12.2無線區域網路協定802.11275

12.2.1IEEE802.11體系結構275

12.2.2IEEE802.11中服務集概念275

12.2.3IEEE802.11中的物理層276

12.2.4IEEE802.11中的MAC子層277

12.3IEEE802.11系列標準280

12.3.1IEEE802.11b280

12.3.2IEEE802.11a281

12.3.3IEEE802.11g281

12.3.4IEEE802.11n283

12.4無線區域網路的安全性284

12.4.1非法接入無線區域網路284

12.4.2數據傳輸的安全性286

12.5WLAN的套用模式287

12.6無線區域網路套用實驗289

12.6.1實驗目的289

12.6.2實驗內容289

12.6.3實驗環境289

12.6.4TPLink AP安裝與配置290

12.6.5無線網卡的配置295

思考題299

參考文獻3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