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菜花細菌性角斑病

病害症狀

此病從小苗至成株均可發生。初在中下部葉片的葉柄兩側出現油漬狀壞死小斑,灰褐色,稍凹陷,逐步發展成膜狀多角形至不規則形病斑,灰褐至暗褐色,油漬狀,病斑發亮。空氣病斑呈灰白色,易破裂穿孔。多個病斑連片,常使葉片皺縮畸形,最後乾枯死亡。嚴重時病害亦侵入葉柄,形成長橢圓形或條形病斑,顯著凹陷,黑褐色,略具光澤。

發病規律

病菌隨病殘體越冬,也可在種子上存活過冬。借風雨、澆水傳播蔓延。病菌生長溫度4~41℃,最適生長溫度25~28℃,48~49℃,10分鐘即致死。高溫多雨,空氣潮濕利於發病。寄主生長期多陰雨或降雨次數多,雨後即開始發病。不同品種病害發生程度略有差異。

防治方法

(1)選用或引進較抗病品種。(2)輪作。實行與非十字花科、茄科、傘形花科輪作。(3)藥劑防治。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

病原描述

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Mc Culloch)Youngetal.屬假單胞桿菌丁香假單胞菌白菜斑點病致病變種細菌。病菌菌體短桿狀,大小為0.8~0.9微米×1.5~2.5微米,成鏈狀,無芽胞,具1~3個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肉汁腖瓊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平滑,有光澤,漸變灰白色。邊緣初為圓形,後稍有褶皺。肉質腖液中雲霧狀,無菌膜。在KB培養基上產生藍綠色螢光,無PHB積累。能產生果聚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