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鼻蝶微創術

垂體腺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人群發生率相當高。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垂體瘤的發病率在神經系統腫瘤中占第三位,占顱內腫瘤的10—15%,人群發病率一般為1/10萬,並有逐年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頭痛、視力視野障礙、內分泌功能紊亂以及其他腦神經損傷表現。目前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內分泌、頭顱CT及磁共振(MRI)檢查。治療方法主要有開顱腫瘤切除及經鼻蝶竇腫瘤微創切除。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為微創手術,手術創傷小,術後不流疤痕,因此稱為經鼻蝶微創手術,目前廣泛運用於臨床,受患者好評。

發展過程

垂體瘤傳統的切除手術創傷較大,如切除鞍旁和斜坡巨大腫瘤時,需採取經顱入路,手術創傷較大,耗時較長,併發症較多。儘管各大醫院經過改進成功進行了微創經蝶竇手術,但這種手術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暴露範圍有限、手術視野窄、深,無法切除向海綿竇、額葉底部、顳葉底部和斜坡侵襲的腫瘤,對侵襲性垂體腺瘤治療效果也不盡人意。海綿竇內因含豐富的血管叢和顱神經,一直被視為經蝶竇入路手術的禁區。近年來國外對改良和擴大經蝶竇入路手術進行了一些研究,但技術尚不成熟。特別是經蝶竇入路切除侵襲海綿竇並向顳葉底部侵襲的腫瘤,目前國內外尚無報導。

近十年來,隨著神經外科技術和相應儀器設備的發展和鼻內鏡微創技術的迅速興起和普及,垂體瘤手術在各大腦科醫院得到快速開展,並以其方便、快捷、損傷小、恢復快的特點深受患者喜愛。儘管套用顯微外科經鼻蝶治療垂體腺瘤已經十分成熟,但隨著神經內鏡技術在經鼻蝶外科的套用,進一步提高了對垂體腺瘤的手術治療質量。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潘仁龍教授領導的專家團隊,在總結以往的經蝶竇入路手術經驗以及開展鞍區顯微解剖的基礎上,率先在滬上開展“改良擴大經蝶竇入路手術”切除侵襲海綿竇、蝶骨平台和斜坡巨大腫瘤。這一手術突破了傳統經蝶竇入路切除海綿竇腫瘤的手術禁區。手術操作很簡單,只需要短短30分鐘即可完成,手中勿需分離鼻中隔黏膜,保留骨性鼻中隔,嗅覺保留完好,無鼻中隔穿孔等併發症。且無唇下切口,不影響術後進食;採用不同視角的觀察鏡伸入鞍內觀察,減少腫瘤遺漏的發生率,並對側角內的腫瘤在內鏡的直視下切除,減少了盲目操作帶來的併發症;因手術創傷小,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勢,成為垂體瘤患者的首選。儘管這一技術的套用一度引起神經外科醫生的爭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神經外科專家見證了這一微創技術的優勢,並紛紛到上海藍十字腦科找潘仁龍教授觀摩、學習這一新的術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