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經驗與先驗:張東蓀多元認識論問題研究》作者在廣泛搜羅張東蓀的原始資料和相關二手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對張氏多元認識論的內在理路及其理淪內在張力的深入梳理和分析,對張氏多元認識論的學術價值及其局限作了客觀公平的評價。作者倡導的重建中國認識論傳統雖尚在擬改籌建中,卻切中了當代中國哲學之要害,指明了當代中國哲學應當努力的路向。作者介紹
張永超,北京大學哲學博士,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講師,主攻中國近現代哲學、知識論、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在《哲學研究》、《理論探索》、《河南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作品目錄
引論中國為何缺乏知識論傳統?第一節 從中西本體論之不同看中國缺乏知識論傳統之原因
第二節 由知識論傳統缺乏到本書的選題
第一章 張東蓀研究狀況及其存在問題
第一節 關於張東蓀的研究文獻綜述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研究文獻綜述
二、三十年來關於張東蓀的研究文獻綜述(1980—2010)
第二節 研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獻鋪陳過多
二、問題意識欠缺
三、頌揚多於批評
第三節 由研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到本書的展開
一、本書的選題
二、本書的研究方法
三、本書的研究意義
第二章 “多元認識論”問題導論
第一節 “多元”認識論之涵義與演進
一、“多元”之涵義
二、“多元”之演進
三、“多元”間的關係
第二節 “多元認識論”之特點
一、主客互動
二、非心非物
三、循康德之路
四、互動主義
第三節 “多元認識論”討論的問題
一、外界之條理
二、交界之所與
三、內界之格式
四、多元真理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外界之條理
第一節 外界的條理是什麼?
一、條理分內外
二、條理互動而成
三、真的外界條理
四、外界條理之特徵
第二節 外界條理、物自體、理學
一、外界條理與物自體
二、條理與理學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交界之所與
第一節 什麼是所與?
一、所與與感覺
二、所與為交界的造成者
第二節 所與是神話嗎?
一、為何說所與是神話?
二、何種意義上說所與不是神話?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內界之格式
第一節 對“內界之格式”的界定
一、“認知上的先驗格式”:時間、空間、主客
二、“名理上的先驗格式”
第二節 與康德先驗格式之比較
一、與康德之同
二、與康德之異
第三節 先驗格式之經驗化
一、時空之經驗化
二、範疇之經驗化
三、名學之經驗化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多元真理觀
第一節 真理之絕對性與相對性
一、對真的界定
二、真理之絕對與相對
第二節 真理綜合說
一、對符合說、融洽說的批判
二、唯用論傾向的真理綜合說
第三節 多元真理觀
一、三類知識系統與三種真
二、多元真理觀的內在困境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對“多元認識論”的再評價
一、前人對“多元認識論”的評價
二、對“多元認識論”的再評價
三、由“多元認識論”到中國認識論傳統之重建
附錄一 張東蓀著、譯、文詳細年表
附錄二 張東蓀研究文獻索引(19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