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初步嘗試探究社會制序以及制序化的倫理方維及市場的道德基礎。本書作者認為,返觀新古典主流經濟學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分析,都還只是一種“審慎推理”因而還沒有涉及“道德推理”。這亦即是說,當代主流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到目前為止的理論分析和模型建構,還都沒有涉及市場經濟的倫理維度和道德基礎,也自然沒有探及制序、制序化以及制序變遷的倫理方維。作者認為,研究人們社會活動中的秩序的型構、駐存、演化,以及各種制度約束的形成、制定和變遷的社會制序的經濟分析(即目前中國學界所常說的“制度經濟學”),不能忽略制序及制序化的倫理維度和道德基礎,並主張現代經濟學與現代倫理學應當恢復對話與溝通。
任何制度規則和制度化本身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倫理方維。任何制度的制定、執行和實施,均有一個“合法性”(legitimacy)問題,一系列制度以及一組事態的制度化要“合法”,它們首先必須是正義的,人們才會認定它們是合乎情理的和合法的,才會有人遵守。而正義本身,就是倫理學的一個核心概念。在西方社會歷史上,把公正或者說正義視作倫理學的核心概念和社會制序的基石。在當代西方學術界,公正或者說正義成為倫理學、法學和政治哲學三大學科聚焦的一個中心問題。也正是在這一軸心問題上,倫理學家、法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在同一個層面和同一個聚焦點上進行對話。但不無遺憾的是,在這一跨學科的對話中,少有經濟學家參與這一對話。更為令人驚奇的是,以經濟學的制序分析為使命但與新古典主義的分析精神卻一脈相承的新制度學派的經濟學家們,到目前為止卻似乎還沒有注意到制序的正義維度。事實上,從古希臘哲人到啟蒙學者以及到當代思想家羅爾斯,哲學家、倫理學家、法學家、政治學家以及古典經濟學家們,就一直關注社會經濟制序的倫理基礎問題。尤其是在東方,傳統的中國社會以及東亞文化圈的其他社會則是典型的倫理社會。較之西方近現代以來發展起來的法理社會而言,社會的倫理之維在傳統中國社會以及東亞文化圈的制序基體中有著更加強韌的原生模板和維繫作用。鑒於社會倫理維度在社會制序基體中的重要作用,本書作者強調,從社會倫理和個人道德的維度探究制序化以及制序變遷的路徑,不僅是作為一門理論社會科學的社會制序的經濟分析的“假言命令”,也應當是它的“定言命令”,即應該無條件地這樣做。
作者希冀通過對自己近年來的研究進路的梳理,在當今中國社會轉型的關節點,引導關注著同類問題的學術界人士共同反思: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繁榮,當下和未來中國對知識分子的理論研究的主要“召喚”是什麼?時代和我們的國家最需要經濟學人弄清什麼理念和問題?
編輯推薦
高質量、原創性、開拓性,並集思想性、文化性、知識性為一體,為經濟學理論界高水準的著作。
作者簡介
韋森,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多年,現為復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所長,上海卓越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