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人對絲弦琴的傳承和彈奏不十分熟悉,需要有一部專門介紹絲弦琴傳承的實用性琴書,幫助他們正確習彈和深入感受絲弦琴。編者就是從這一現狀出發,完全站在傳統的立場上,審時度勢編撰這部絲桐講習,但願藉助前輩琴家的教誨和功德,並以編者自身承傳操縵的經驗,和盤托出、傾囊相授,與琴友分享絲弦琴的魅力。本書至少能給讀者一種感受,藉此可以品味、研識和認同絲弦琴。進而以你的良知和卓見會感悟到傳統琴樂的博大精深。本書對於初學古琴來說是一種入門教本,會幫助你少走彎路,不至於誤人子弟。對於彈鋼弦琴的琴友來說,書中的深刻內涵和琴曲操縵在不同程度上可能也會有所裨益和收穫。該書附贈DVD兩張,時長250分鐘,有23首琴曲附圖文詳細講解。作者介紹
汪鐸,學名珍昌,字光瑜,別號采真,一九三八年生,蘇州人。生母吳湘岑善琴,亦喜作畫寫意,常隨父吳蘭蓀先生出入今虞雅集,好撫《鷗鷺》《漁歌》,得先哲李翁子昭讚賞。汪先生自少好古,既懷琴樂世家之富,復抱吳中山水人文之勝。及長,師事乃舅吳湘泉。吳師兆基先生承傳家學,又拜青城道長吳純白(浸陽、觀月)先生為師,盡得其傳。吳師琴風寧靜澹泊中見流暢生動,深醇雋永而透飄逸灑脫,別具虞山文人琴氣韻風采。
汪先生於中學期間隨吳師初學《良宵引》、《陽關三疊》、《梅花三弄》、《普庵咒》、《鷗鷺忘機》、《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瀟湘水雲》等八曲。於北大地物系讀書期間,常游北京古琴研究會,嘗參學楊時百前輩公子乾齋先生之《平沙》、《水仙》,查阜西先生之琴歌。大學畢業輾轉客地廿五載,回歸故里後繼而追隨吳師,習彈《漁歌》、《陽春》、《搔首問天》等七曲。其時,吳師謂汪先生頗有打譜靈性。近十年來,打譜傳統琴曲五十餘首,涉及十餘種琴譜譜本。其中有文字譜《碣石調幽蘭》(慢三弦),有《采真游》、《崆峒問道》、《莊周夢蝶》、《挾仙遊》等道家琴曲,《嵇氏四弄》和有別於《蒼海龍吟》的《蒼江夜雨》等。
2002年汪先生創立吳聲琴學研究所,主編古琴學術刊物《琴道》(半年刊)。2002年和2004年先後出版古琴曲個人專輯《道家琴曲》和《溪山清韻》,2005年撰寫《絲桐講習》並附有教學DVD,由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近年致力於絲弦古琴的搶救、保存和傳習。2004年春在香港法住文化書院舉行個人專場古琴音樂會,同年7月在巴黎大學參加古琴演奏。2004年春,王先生在香港法住文化書院舉行古琴獨奏音樂會,同年夏在巴黎大學東亞民間音樂研討會上演奏古琴。近年來致力於傳統絲弦古琴的傳承和保護,在北京、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演奏絲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