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星天蛾DolbinatancreiStaudinger,分布較廣,前翅灰褐色.食量大,可食盡全葉。
吃完一片葉後再轉食其他葉片。不取食時多隱伏於葉背面。簡介
種名:絨星天蛾
種拉丁名:DolbinatancreiStaudinger
類別:鱗翅目天蛾科Sphingidae
大小:翅展50--80mm
國內分布: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四川、西藏
國外分布:朝鮮、日本、印度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6—34mm,翅展50—82mm。體背灰白色,有黃白色斑紋。前翅灰褐色,中室端部有1個白色斑點,斑外有黑色暈環,內、外橫線各由3條鋸齒狀褐色橫紋組成,翅基也有褐色帶組,亞外緣錢白色,外緣有褐斑列,項角處褐斑最大,後翅棕褐色。腹部背中線黑色,兩側有褐色短斜紋。卵卵圓形,長徑約2.3mm,短徑約1.9mm。初產時翠綠色,後變為淡綠色。幼蟲老熟幼蟲體長64一70mm。頭翠綠色近三角形,兩側有自邊。胸部深綠色,各節背面有兩橫排白色微刺,胸足儲色,外側有小紅斑,腹部各節有斜向尾角的白色條紋。蛹黑褐色,體長41-44mm,寬10-13mm。
生物學特性
此蟲在四川年發生4代,以蛹於土中越冬。第二年4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第一、二、三代成蟲分別出現於6月上旬至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中旬,有世代重疊現象。各世代及各蟲期發育所需天數不盡-致,除越冬代蛹期長達160餘天外,余均以幼蟲期最長,約20—30無;其次為蛹期,約12—15天;預蛹期最短,僅2-3天;卵期一般為6天。成蟲羽化、交尾、產卵多於夜間進行。有趨光性。一般乾現化的次晚開始產卵,分3—8晚產完。l頭雌蟲可產卵100-300餘粒不等。卵多分散產於葉背面。每葉1粒,個別2粒。幼蟲孵化後有吃卵殼,脫皮後有吃蛻的習性。初齡幼蟲沿葉緣吃成缺刻。3齡後食量增大,可食盡全葉。吃完一片葉後再轉食其他葉片。不取食時多隱伏於葉背面。幼蟲共5齡。此蟲發育期的長短與溫度有關。平均氣溫19.1℃時卵期長達10天,而在27.3℃時則只需5天。平均氣溫在25℃左右時幼蟲期為20-22天,平均氣溫在19.l℃時則需30天。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發生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雌天蛾腹中卵還可用於繁育赤眼蜂。2.利用幼蟲受驚易掉落的習性,在幼蟲發生或將其擊落,或根據地面糞粒,捕捉樹上的幼蟲。蛹期可在樹木周圍耙土、鋤草或翻地,消滅蟲蛹。幼蟲和蛹均可作為鳥類和家畜的食料。3.保護利用天敵,如廣腹螳螂等。4.防治3—4齡前的幼蟲,可噴射脫%敵敵畏乳油2000-3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000—15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2500-5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信液;對3齡前的幼蟲還可施放敵敵畏插管煙霧劑,每公頃用藥15-23kg。每毫升含孢子100億以上的蘇雲金桿菌600倍液防治4齡以上幼蟲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