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余華拔牙:盤點余華的兄弟店

給余華拔牙:盤點余華的兄弟店

著名批評家、作家李敬澤、鄧曉芒、郜元寶、黃唯群、蒼狼、摩羅、蔣 泥、謝有順、周冰心、王曉漁、川水、金赫楠、李雲雷等從業於北京大學、 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人民文學》 以及澳大利亞、美國諸大學的專業、業餘“牙醫”,聯手打出很深的眼,為 前牙醫余華“拔牙”。本書系統分析了余華的中、長篇《兄弟》《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一九八六年》《現實一種》等小說中出 現的問題以及產生虛假繁榮暢銷現象背後的文化背景,表現出的社會時相風 貌與精神實質等。同時,也對他的散文和隨筆中的藝術風格作出了真誠的評 說和忠告。

內容簡介

正所謂“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前牙醫、小說家余華寫出《兄弟》這樣的垃圾作品,卻得到如此高度的捧場與歡迎,成為超級暢銷書,好比出現超女現象一樣,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文化事情。因為“惡俗”成為了標準,殘酷、骯髒成為了標準,這是十分可怕的災難性精神症候。本書打出一個很深的眼,聯繫其生平經歷藉以觀照其作品,“為余華拔牙”。主要針對他的長篇《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以及中短篇《1986年》《現實一種》等小說,尤其是《兄弟》中出現的問題、存在的缺陷以及產生這一虛假繁榮現象背後的文化背景及其表現出的社會時相風貌與精神實質進行深刻分析和挖掘。對與之風格相近的《生死疲勞》(莫言著)等“兄弟”小說,也有一定的批評。同時,該書還就批評家與小說家的關係,小說家如何對待正常的文學批評,小說家需要什麼樣的修養,他們與道德、人格、現代教育等關係問題,發表了見解獨到的看法。

媒體推薦

書評
我先來給這個“消化不良”的、不合格的“牙醫”拔掉四顆病牙:第一
顆“黃牙”,第二顆“假牙”,第三顆“雜牙”,第四顆“黑牙”。
——著名批評家、猶太學學者 倉狼
余華的神秘在於,他在根本上是簡單的,一直能夠拎出簡明、抽象、富
於洞見的模式,告訴我們,此即人生,令人震撼。《兄弟》的簡單卻是真的
“簡單”,簡單到以為讀者只有一雙敏感的淚腺。
——著名批評家 李敬澤
為引人發笑、滿足玩醜癖,余華好像馬戲團的小丑,不惜頑固捏造大量
怪異的、出人意料的、毫無水準的動作、人物、話語。同時,經典作家刻畫
細節是為了立住人物性格,余華等老兄刻畫細節卻全是“逗”讀者。我們笑
過苦過後,回頭一想,假得很厲害。他實在是一個“堆砌”兇殘、醜惡內容
和細節的,玩噱頭、玩視覺衝擊力的高手,玩暈了全世界。
——青年作家 蔣泥
一部小說分上下與先後推出,無疑是“行為藝術”,卻肯定和文學無關
,而是絕對的愚蠢。作為普通讀者,我希望這種文學以外的“詭異”,不要
影響正常閱讀,雖然實際上這種影響恐怕已經發生。
——著名評論家 郜元寶

圖書目錄

傾聽現實的脈搏——代序(蒼狼)/1
第一輯 給余華拔牙
讀《兄弟》·看余華(黃惟群)/3
難以置信的淺薄
幾個寫作上的基本問題
無處落腳的“強度敘說”
對醜惡與殘暴的酷愛
余華的“窄門”
來自《兄弟》的啟示
給余華“拔牙”(蒼狼)/19
《兄弟》頂多也就是兩行淚水——我讀兄弟(李敬澤)/23
我歡迎余華的重複——評《兄弟》(上)(郜元寶)/27
《兄弟》:余華的一次“華麗轉身”(王曉漁)/31
廿年之後看余華(金赫楠)/37
《兄弟》為什麼這么差?(李雲雷)/47
第二輯 虛偽與注水
活還是不活(鄧曉芒)/53
諾貝爾“種子選手”何為(蔣泥)/55
《兄弟》是垃圾
作家需要人格嗎?
批評尺度和《生死疲勞》的問題
滑稽與小丑
生活里沒有的偽真實
離“諾貝爾”有多遠?
迷亂的海外之音
末尾:對待批評應持的態度與未來
余華批判:虛偽而注水地活著(林童)/115
第三輯 欲望與狂歡
余華小說的細節問題(周澤雄、杜士瑋、綠驕陽等) /143
余華在國外一瞥(張玲、何愛英等)/149
為《兄弟》辯護到底(郜元寶)/156
《兄弟》里的廁所等問題討論(如今不疑等)/161
當代中國文學載道理想斷想(周冰心)/176
《兄弟》背後的余華真相(明夏科)/187
《活著》——小說與電影的比較(鄧小滿)/192
第四輯 幻夢中的歌吟
非人的宿命——論余華小說《一九八六年》(摩羅)/199
幻夢中的歌吟——余華作品印象記(川水)/248
“論”或“印象記”
幻夢中的歌吟——余華作品印象記
眾聲喧譁說余華——與謝有順、摩羅等交流
謝有順的余華研究及其價值
有一個人,便有一種散文(謝有順)/278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代後記 (蔣泥)/287

文摘

書摘
《兄弟》頂羅也就是兩行淚水——我讀《兄弟》
李敬澤
在《兄弟》的下半部中,宋鋼死了,和其父宋凡平一樣,他是善的化身
,他必是死於對他的兄弟李光頭的愛與責任,他將如一個聖徒或父親,追著
李光頭,為後者的惡和縱慾贖罪或者買單,直到力竭,直到流盡血。
以上是我的推斷。
小說家余華的神秘力量在於,他在根本上是簡單的,他一直能夠拎出簡
明、抽象、富於洞見的模式,告訴我們,此即人生_。如同真理是樸素的,
余華的簡單總是能夠令人震撼。但是這一回,我認為,《兄弟》的簡單是真
的“簡單”,簡單到以為讀者只有一雙敏感的淚腺,簡單到不能成立。
《兄弟》始於欲望、恥辱和血緣的描述,父親的窺陰癖通過某種只有作
者自己才能理解的方式傳給了兒子李光頭,同樣地,我推斷,宋鋼將不僅是
宋凡平血緣上的兒子,也是他精神上的兒子;我不敢相信余華竟然以血統推
定人類生活中的卑微和高貴、善和惡,我只能說,余華一向是冷靜而決斷的
敘事者,現在,他的決斷髮展為無根據的武斷,發展到蔑視人的可能性和人
的選擇,他把標籤貼在人的身上,然後讓人像數學符號一樣推演他的方程式

而《兄弟》上半部的方程式就是1+1=0,就是世界在善與惡的衝突中的
命運——這的確是狄更斯式的宏偉模式,但問題是狄更斯是背靠著上帝進行
敘述,而余華把自己就當成了上帝,這個模式與《十八歲出門遠行》不同,
與《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不同,它與個人的、具體的生命體驗無關,
它不再是一個人在荒野上發出的孤獨的聲音,它變成了居高臨下的安排、界
定和審判。
於是,“文革”成為潛藏在人心中的惡的猝然發作,成為對善,對高貴
,對愛、信義,對親情人倫,對一切使人性美好的事物的瘋狂虐殺,它使黑
暗更黑暗,使微弱的光明在黑暗中備受考驗,而顯得無限珍貴動人。
我相信,很多讀者因此流淚,我也曾流淚,但我從來不僅僅以眼淚判斷
作品,我甚至認為眼淚是廉價的、可疑的,它很可能僅僅是一種情感上的自
欺,世界在一泡淚水中變得模糊,我們看到的正好是我們情願看到的,就像
我們聽一首流行歌曲也會流淚,只不過是因為那首歌讓我們忽然覺得自己就
是天下最可憐的那個人,而實際上我們當然不是。
《兄弟》在更大的尺度上模糊了世界的真相,據說余華立志要“正面強
攻”我們的時代,但結果卻是,過去40年來中國人百感交集的複雜經驗,被
簡化成了一場善與惡的鬥爭、一套人性的迷失與復歸的龐大隱喻,余華頭一
次採用和複述並非由他發明的模式,它聽起來像順口溜一樣熟悉和智慧,但
也像順口溜一樣空洞無物。
我當然不認為善與惡是無效的範疇,恰恰相反,我認為過度的、習慣性
的懷疑主義態度,正在支配著我們的文學,它使作家不能公正地理解和表現
人性,不能公正地理解和表現我們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兄弟》的敘事
信念想必會使讀者感到振奮,但至少在上半部中,余華的信念難稱雄辯,對
小說家來說,善與惡不應是先驗地給定的,而是在對人的生活、人的靈魂的
追問中雄辯地榨取和展現,余華顯然沒有這樣的耐心,他更急於操縱他的人
物,去演繹現成的模式。
P23-2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