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縣濱海國小

紹興縣濱海國小

紹興縣濱海國小,位於濱海工業區內,學校占地61畝,建築面積16322平方米,一期工程建有教學樓、實驗樓、行政樓、食堂、教師宿舍和300米標準跑道。並於2005年3月通過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驗收。 在濱海工業區、紹興縣教育局、馬鞍鎮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學校於2003年12月動工建設,2004年10月竣工驗收,於2005年2月正式開學,學校現有21個教學班,990名學生。

基本信息

學校規模

紹興縣濱海國小,位於濱海工業區內,學校占地61畝,建築面積16322平方米,一期工程建有教學樓、實驗樓、行政樓、食堂、教師宿舍和300米標準跑道。並於2005年3月通過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驗收。

在濱海工業區、紹興縣教育局、馬鞍鎮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學校於2003年12月動工建設,2004年10月竣工驗收,於2005年2月正式開學,學校現有21個教學班,990名學生。學校以科研為先、實踐為本、人文為根、創新為基”為辦學理念,向著“辦學條件標準化,教學思想現代化,學校管理規範化,教師素質學者化,學生髮展個性化,校園環境人文化,努力創一流學校”的辦學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努力提升學校的內涵和品質。為全面實踐縣教育局、濱海工業區、馬鞍鎮黨委政府把濱海國小建設成設施一流、質量一流的現代化學校的要求而不懈努力。

學校發展

學校建設的思考與再努力:

1、學校的特色文化必須充分重視和體現:

注重做人教育、注重親歷體驗、注重養成教育、注重小環境教育,必須將學校的常規文化與特色創新文化結合,使沙地文化豐滿而有活力。也就使學校文化具有可品可賞性。單有常規文化不行,缺少常規文化也不行。

2、學校沙地文化一定要與時俱進,經常為文化增添新的內容和血液,同時要積極搭建平台,充分發揮學校文化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作用,使沙地文化積極走向社會。

讓沙地里“種出”來的校園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是我們的嚮往和方向。

學校文化

我們濱海國小學校文化(又名沙地文化)是從圍塗文化和圍塗精神中提煉出來的學校文化,學校努力從沙地里“種出”學校特色文化。

現代學校文化是將上一代的文化內容經過取捨、提煉,將其傳播給下一代。我校充分地利用各種因素,形成具有自身獨特的價值觀、信念、手段、語言、環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質,努力使我們的學校特色文化具有導向、凝聚、規範功能。

沙地文化作為一種隱性的育人課程。在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努力通過學校沙地文化,對教師學生進行薰陶,使我們一起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實現成長,從而促進濱小人的發展。

創新發展

1、我們濱海國小以“閘橋文化研究、古海塘文化研究”、“沙地小農場建設”為載體,通過師生親密接觸地域文化,讓師生對蘊藏的 “海塗”地域文化的積澱得以豐富;以舉辦“紹興縣圍塗精神綜合實踐活動”,“紹興市沙地文化綜合實踐活動”為平台,讓文化從理論走進課堂、走近師生、走向校外。

2、通過開展唱紅歌、寫紅文、畫紅畫、講紅事、雙百英模展、雷鋒精神展等,讓師生文化得以純真;師生書畫展、沙地藝術節、沙地科技節、沙地讀書節、沙地體育節等,活動多多、精彩多多,讓學生文化得以豐富多彩。

3、通過牆群文化、黑板報、電子報、校園網、室文化、走廊文化建設,讓每個人的身邊都充滿濃厚的學校校園文化氛圍,並融入其中。

4、我們積極創新學校育人載體,在廉政文化長廊的基礎上,開設圍塗精神文化長廊、社會公德文化長廊、學生社團文化長廊,擬定學校八榮八恥,組建學校德育中心;在豐富圍塗史料館的基礎上,開闢實踐體驗館、紅史教育館,增設外地學子社教中心,籌建紅領巾隊長學校、企業假日學校,創新學校文化內涵。

讓學校特色文化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讓學校沙地文化無形而動。

學校足跡

依託“五大載體”,力促學校沙地文化品質提升

一是以“三大工程”為載體,做深沙地文化。以““兩廳、兩園”、“三館、三廊”、“十中心”三大工程為載體,構建了學校沙地文化中心。養成教育兩廳:沙地論壇廳、紅色影視廳。感恩思源兩園:我是農民的孩子種植園、沙地文化樂園。道德文化三廊:廉政文化長廊、社會公德長廊、圍塗精神長廊。地域文化三館:紅史教育館、圍塗文史館、實踐體驗館。健康成長十中心:書畫、科創、體藝、誦讀、社教、信技、德育、學農、等十大中心,做到一團一室一文化的精緻化運作,確保學校文化品質的提升。我們將傳統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諧社會教育融為一體構建了社會公德長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共產主義教育、圍塗歷史教育結合組建了紅史圍塗館(明天請了市軍休所老革命進行傳統教育講座);對行為規範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在教育樓各層進行細化布置,給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形成和構成了較為完整的學校文化“育人”鏈,推動沙地文化的整體深化。

二是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做強沙地文化。以分層培訓(高端培訓、骨幹培訓、全員培訓)為載體,滿足師生不同層次成長需求。強化“全員培訓”: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緊抓“專業學科”教學主陣地實施,提高師生的整體素質。強化“骨幹培訓”:教師實現年級組推薦,教研組訓練、工作室引領;學生實行家長申請、特長展示、社團考核等舉措,努力培養一批骨幹師生。強化“高端培訓”:以參加競賽師生為主體,通過搭建專業教師、聘請專家為引領的輔導平台,不斷為師生成績輩出造勢、為師生成長奠基,做強沙地文化。

三是以“學校社區家庭組團”為載體,做活沙地文化。將社區社會學校育人文化納入我校育人視野,深入實施育人文化的延伸發展和推介。凡有到社區參觀、學習的活動,學校積極參與活動開展,並請社區領導介紹、推介濱小育人文化和沙地文化,凡有到學校參觀、學習的活動時,不但邀請社區和社會人士參與,也大力介紹社區社會學校和社區育人文化,雙向推薦、推介,做活學校文化。(開展了諸如與社區聯合開展“學雷鋒,百對親子社會實踐活動等)

四是以“社團文化”為載體,做精沙地文化。

各社團積極開展富有特色的作品成果展示,像書法社團、繪畫社團不僅從教室走向操場,還大步走向社區(開展社區濱小學生書畫聯誼展、百對親子社區社會實踐活動)、走向社會(受邀參加佳潤文化藝術節進行書畫才藝現場創作大賽),得到省市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爭相觀賞和大力誇獎。

現在學校12個規模化社團均能規範展示活動過程,在這次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啟動現場會上接受了全市的檢閱。

我們通過“緊抓社團師資培養重點,力促社團及社團教師素質均衡;緊抓社團輔導管理重點,力促社團管理均衡;緊抓社團展示重點,力促成果展示均衡”,通過三均衡,做精學校沙地文化。

五是以“鄉村學校少年宮”為載體,做大沙地文化。

學校在上級黨委政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馬鞍鎮教育系統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熱心人士的大力幫助下,通過以校長為首的領導和教師的齊心協力,於2011年7月成功創建了紹興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在提高、提質、提升理念的指導下,做大了鄉村學校少年宮,並於2011年12月榮獲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專項資金支持,將學校育人文化推向全國。剛舉辦的紹興市鄉村學校少年宮現場會更將學校育人文化建設得到充分展示,為做大學校文化,為學校、教師再創佳績樹立信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