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11月4日,紹治帝逝世,當時他尚未為自己準備陵墓。臨終前,紹治帝要求儲君阮福洪任(即嗣德帝)在建陵時模仿孝陵,且不能建太多的地面建築,以免勞民傷財。嗣德帝便令堪輿先生選擇了一座平山,在其之上建立昌陵。武文階奉命,於1848年2月11日正式興工起建。同年3月24日,昌陵正式建成,紹治帝被葬入地宮。
昌陵是阮朝歷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面向西北的陵墓,且其地面建築沒有羅城對其進行保護。目前昌陵因年久失修,建築損壞嚴重。
紹治陵(越南語:Lăng Thiệu Trị/陵紹治)正式名稱為昌陵(越南語:Xương Lăng),是越南阮朝第三代皇帝紹治帝(越南語:Hiến Tổ Chương Hoàng đế/憲祖章皇帝)的陵墓,位於承天順化省香水縣水平社居正村。
1847年11月4日,紹治帝逝世,當時他尚未為自己準備陵墓。臨終前,紹治帝要求儲君阮福洪任(即嗣德帝)在建陵時模仿孝陵,且不能建太多的地面建築,以免勞民傷財。嗣德帝便令堪輿先生選擇了一座平山,在其之上建立昌陵。武文階奉命,於1848年2月11日正式興工起建。同年3月24日,昌陵正式建成,紹治帝被葬入地宮。
昌陵是阮朝歷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面向西北的陵墓,且其地面建築沒有羅城對其進行保護。目前昌陵因年久失修,建築損壞嚴重。
阮福暶(Nguy?n Phúc Tuy?n,1807年6月16日-1847年4月10日),原名阮福綿宗,越南阮朝君主。父為阮聖祖明命帝阮福...
簡介 子女 守成之主 駕崩蘭陵,中國古代名邑。據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為聖王之香,陵為高地,有“聖地”寓意。春秋時,魯國在此設次室邑,戰國時,楚國始設立,後聖荀子兩任蘭陵令。...
地名起源 地名寓意 歷史文化 文化採擷王陵位於浙江省紹興東南會稽山北麓,距城約3公里。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典風格建築群,由禹陵、禹祠、禹廟三部分組成。傳說大禹死後就葬在紹興。現存的大禹陵碑亭是...
簡介 命名 歷史 傳說 紹興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Huangdi;Yellow Emperor)軒轅氏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陝西黃帝陵為《史記》正史記載的唯...
基本概況 黃帝傳說 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天下第一陵慕容紹宗(501年-549年),鮮卑人,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名將,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後。慕容紹宗早年原是爾朱氏部將,擔任并州刺史,封索盧縣侯,歸順高歡後...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東漢後期,道教二十四治逐漸形成規模,成為較為完整的教區組織系統。他們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年代裡,借神靈保佑的託詞,用道民命籍制度取代了朝廷的戶籍制;用...
西晉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將原屬東海郡的蘭陵、氶、戚、合鄉、昌慮析置蘭陵郡,郡名來源於其下轄的蘭陵縣(今臨沂市蘭陵縣) ,縣郡同名,治所不同地。...
簡介 歷史由來 區域變遷 歷史採擷 蘭陵文化宛陵乃宣城,古名也,在三國時也叫丹陽,宛陵,東臨蘇浙,地近滬杭,為安徽之東南門戶。風景宜人、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意蘊。宛陵歷史上經歷過幾次大的浩...
簡介 宛陵史志 宛陵與歷史名人 宛陵交通 宛陵文韻張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輔漢。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的創始人。道教徒稱他為"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
簡介 修道降魔 成仙 創立道教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