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開心學國學 出 版 社:萬卷出版公司ISBN:9787547002391 出版時間:2009-09-01 版 次:1 頁 數:30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佛教內容簡介
《細讀釋家經典200句:佛陀的智慧明燈》查證諸多資料,旁徵博引而深入淺出,用淺顯流暢的文字及簡潔獨特的觀點闡發佛理見解。精彩的佛學故事、生活寓言以及精美的佛學版畫,更在讀者與浩瀚深奧的佛理之問構建起一座互通的橋樑。
釋家是中國文化史上重要的思想資源與思想傳統之一,釋家思想樸素、平和,是出世的明了,是通曉的覺悟。《細讀釋家經典200句:佛陀的智慧明燈》歸納其思想菁華,集腋經典200句,佛學大要盡顯視野,讓讀者大眾以澄明、透徹的心境對待生命,還原喜樂自在的人生。
·查看全部>>
目錄
第1章 自性平等眾生是佛
00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002 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003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004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005 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006 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007 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日道。
008 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
009 其法無二,其心亦然。
010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011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
012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
013 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014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015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016 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
017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018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019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020 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
021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022 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023 處凡愚而不減,在聖賢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
024 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025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026 學道常於刨生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027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028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029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030 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
031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03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03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034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035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036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037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038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039 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040 若能如實觀察,了了證知,是名成菩提。
041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042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043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第2章 識得本心淨心自悟
044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045 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046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047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048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049 生死熾然,苦惱無量。
050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051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
052 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
053 若悟——皆空,即當心如太虛,洞然無礙。
054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055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
056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057 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058 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059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060 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061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
062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063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064 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
065 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066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
067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068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069 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070 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071 已能隨順,轉不退輪,善解法相,知眾生根,蓋諸大眾,得無所畏。
072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073 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074 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
075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076 渡生死河,戒為船筏。
077 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
第3章 果位證得自在人生
第4章 仁慈為善自我慎獨
第5章 明心見性佛法自在
·收起全部<<
前言
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以後,其思想文化逐漸與儒家、道家等各家交相融合,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思想體系。歷經兩千多年的傳承發展,佛教思想文化滲透到了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對哲學、道德、文學、音樂、雕塑、美術、建築等多個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佛家(也稱釋家)是中國文化史上重要的思想資源與思想傳統之一,如果不了解佛家思想,就沒有資格說了解了中國文化。
佛家思想樸素、平和,是出世的明了,是通曉的覺悟。佛家倡導眾生平等,眾生所具有的智慧、德行、能力、福報與諸佛是一樣平等的,故有“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之語;佛家講求淨心自悟,故有“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之訓;佛家力勸眾生破執,故有“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之嘆;佛家奉行慈悲為懷,故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之勸;佛家堅信明心見性,故有“斷欲守空,即見道真”之述……佛教的人生智慧是解脫的智慧,無執的智慧,它啟迪人們忘掉外在的嗜欲,消解心靈上的偏執,破開自己的囚籠,直悟生命的本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家思想或深奧,或淺顯,或平淡,或歡暢,每每讓人琢磨不透,感覺難獲正解,失去追索之心,從而與這一重要的傳統文化失之交臂,至為可惜。有鑒於此,我們特別推出這本《細讀釋家經典200句——佛陀的智慧明燈》,希望能用這200個經典佛家名句打開佛家思想的大門,在讀者與浩瀚深奧的佛理之間構建起一座互通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