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岩(曾名慈雲寺)原莊慈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山格鎮岩前潭山頂,後移侯山南鹿。 《漳州府志》《平和縣誌》均有記載。始建何時尚未考察,明代和尚碗二個,其中一個碗沿有圓孔等文物可為佐證。
廟分為兩間,右邊乃舊廟為佛教神明,左邊新廟為道教神明。舊廟中祀奉:三寶佛、彌勒佛、觀世音、地藏王。新廟供奉:王公王媽、馬公爺、李伯遙、財神爺、保生大帝、孔子公、天公等神像一同奉祀享受人間香火,香火鼎盛、神威顯赫、合境平安。
紫雲岩主祀主神相傳為廣應聖王,俗稱王公。真身許天正。(公元649-718年),唐宣威將軍,泉潮團練副始,漳州府首任別駕,宋封昭應侯。將軍乃開漳首功。閩地多建廟宇與開漳聖王一併尊享萬民香火。《福建通志》、《閩書》、《府志》各縣縣誌均有詳實記載。
相傳古時紫雲岩是正宗南少林一分支。廟大僧多,曾擁有五百多羅漢之說。廟產頗豐,水田有二十石云云。至今民間還傳頌著紫雲岩和尚救民濟世和王公線聖驅逐瘟神,治病救人的故事。抗日時潮汕難民大量流入山格,偏偏時還鼠疫肆虐,街頭巷尾橫屍擾籍,慘不忍睹。紫雲岩以王公名譽,立馬組織慈善會,募捐收埋。
清朝以前史料缺失。相傳乾隆五十年曾由昭應將軍許彪率鄉民大修;民國由華僑林三包出資八百銀圓續茸;至一九三五年由山格老中醫吳國標、清末秀才朱丹墀賣田捐資,於是年月初四日在修。雖土坯瓦頂,大廟變小廟,但香火延續,元氣尚存。更甚者,一九八一年四月不知何方來了一群身披袈裟的和尚,把廟右一空地內價值連城的文物竊掠一空。目擊者雲:和尚取去金旭一尊,高尺余,寶書一本等。
改革開放後,黨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實,鄉民乘勢復興紫雲岩。一九八九年冬重塑眾神明金身然,尪新廟破,著實還還難成氣象。至一九九五年,為搶救文物之瀕危,為感戴王公開疆壁土之厚德,為光大佛教普渡眾生之精神。頭家大膽倡議,帶頭捐資。一時四方回響,八個月集資十七萬元,重建了紫雲岩,次年修造廟前路、橋。紫雲岩紅磚碧瓦,神佛金裝,法喜充盈,神光顯赫,香火彌感。
一九九九年經縣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平政】(1999)文號233號」成為合法寺廟。嚴格依法管理。每逢初一、十五、佛生日、二月初二消災日,晨鐘暮鼓,佛音遠播;每逢正月十二「迎王公」、十一月二十六「吃福」,按古例舉辦民俗活動,規模盛大,香客如雲。
每逢初一、十五、佛生日
二月初二消災日
每逢正月十二「迎王公」
十一月二十六「吃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