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山[河南省鄭州市紫雲山]

紫雲山,又名中靈山、石堂山或安坡山。位於中嶽嵩山西麓的潁陽之北,矗於登封、偃師二市的交界處,距登封市中心35公里,離九朝古都洛陽市40公里。北眺黃河,南望馬鈴,西接龍門,東連少林,屬嵩山余脈,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海拔1318.7米,可與五嶽之尊的中嶽嵩山爭高低。

地理位置

紫雲山位於鄭州和洛陽交界處,距登封城西35公里,穎陽鎮北6公里處。她北眺黃河,南望馬嶺,西接龍門,東連少林。因為它是《山海經》里記載的大苦山,是女媧“摶土造人”和補天之地,因此是中國的第一龍山,是人類最早的發祥地。

自然景觀

紫雲山海拔1400多米,呈南北走向,四周山勢,刀削斧劈,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勾通上下,堪稱“紫雲自古一條路。”東為萬丈溝,西為千仞澗,南為南天門,北連懷玉寨。紫雲山巔地勢平緩,上有寨門石牆,為亂世避難之地,因此又叫安坡山。峰頂有一處地方因腹空如鼓,腳踏山“咚咚”作響,故名“靈山”。紫雲山上石穴奇洞有五十多個,老母洞、紫雲洞、老龍洞、黃龍洞、五門洞、飛虎洞、花石洞、藥王洞等,洞洞都有迷人傳說;丈萬谷、千仞澗、紫雲飛瀑、祥雲貫日,處處都是一道靚麗風景。自然景觀,令人心醉,自古就是旅遊勝地。它層巒疊障,洞穴幽靜,飛瀑龍潭、秀色天成。松柏古樹、遒勁參天,華蔭如蓋,鬱鬱蔥蔥。春夏時節,徜徉林海之間,沐浴香濤之中,漫山遍開的野花,有的紅顏淡妝,有的潔白素淨,有的翠色慾滴,有的濃艷如墨、雪海紅霞盡收眼底。亭台廟宇矗立於巍巍山巔,或藏於山坳叢林之間,清清山泉淙淙鳴唱,飛鳥彩蝶枝頭盤旋。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如此意境,明代詩人高啟詩云 :

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

紫雲山上的安陽宮 紫雲山上的安陽宮

貪愛下風香氣息,離花三尺多立時。

紫雲山據傳為人類始祖“女媧補天”之地,香火很是旺盛。慕名而來燒香上貢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挺拔險峻,大霧瀰漫,紫雲繚繞,無法領略其全貌,偶爾露崢嶸,已令我們讚嘆不已。峰頂一處地方腹空如鼓,腳踏山石,咚咚作響,故又稱靈山。還因淮陽有東靈山,宜陽有西靈山,確山有南靈山,鞏義有北靈山,紫雲山居中,故稱為中靈山。紫雲山最早的名字是大苦山,是逛水的發源地。歷史上,苦山是中華民族的一座重要的文化之山,我們在說嵩山是中華文化聖山時,常引用《山海經》中山經中的一句話:“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祀之以太牢之具。” 《山海經》里在此部分開首說:“中次七山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此部分結尾說:“凡苦山之首,自休與之山至於大隗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牛旁加全字)用一羊羞,嬰用一藻玉瘞(Yi)。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嬰以吉玉。其神狀皆人面而三首。其餘屬皆豕身人面也。”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苦山在《山海經》的此部分里,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在說到“大苦山”時,文中說:“其陽狂水出焉,西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三足龜,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今天,潁陽還有條狂河,據此,可以證明《山海經》中所說的大苦山,就是今天的紫雲山,或者說,今天的紫雲山,包涵在過去所說的苦山之內。

今天的紫雲山又叫老娘山、石堂山,安坡山,西是中靈山,東是馬鞍山。據山頂安陽宮的明代石碑記載,此名是因為元未兵亂時,有當地人在山上安寨得以自保而得名安坡山,或山形似馬鞍,又稱鞍坡山;叫石堂山,是因為山上多石洞,據說有五十多個石洞,最著名的有無極洞、紫雲洞、五門洞、歐陽修洞等;而叫紫雲山的另一說法,則是因為紫雲洞裡有水潭,每到中午太陽照到水潭時,裡面發出紫色光芒,猶如紫雲一般;山頂有安陽宮,供奉著無極老母,因此又稱此山為老娘山;如今多叫中靈山,是因為山上多廟,大約有數十座之多,供奉的各路神靈五花八門,有香客把這裡稱為靈山。因為大多人到安陽宮燒香因為路遠,先到行宮休息,而行宮在紫雲山西面,在中靈山之陽,而人們直接把紫雲山稱為中靈山。其實,中靈山只是和紫雲山相連,行宮就在中靈山和紫雲山下的兩山之間。這裡是穎河水的發源地。

紫雲山的陽面(君召鄉政府所在的西北

神話傳說

人類的始祖母女媧在紫雲山的傳說

中國古神譜中,有一位名氣最大的女神,她就是女媧娘娘。女禍是被民間廣泛而長久崇拜的一位古神。在神話傳說中,女媧是唯一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紫雲山遠景(聖靈湖) 紫雲山遠景(聖靈湖)

傳說中的女媧在中嶽的紫雲山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化育出70樣東西來。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日造出雞,初二日造出狗,初三造出羊,初四造出豬,初五造出牛,初六又造出馬,到了初七這天,女娟用黃土和水,依照自己的模樣造出了一個個小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感到速度太慢,於是扯下一根藤條,蘸上泥漿,揮舞起來,星星點點的泥漿灑落在地上,都變成了人。《太平御覽》與《鳳俗通》書中都對此有過描述。

女媧想讓人們掌握“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傳種接代,繁衍下去,有“滾石成親”之說。

滾石成親:祖母女媧開始讓一對男女成親,男女羞澀不允,女媧命男女各站一山頭,各把一個石磨盤從山頂滾下,結果兩個石磨盤在山下合在了一起,正應了天合石合人合之意。於是男女結婚成親,繁衍人類,生生不息。女媧也被稱為最早的“媒神”。

因此,這位中國第一個媒人,便被後世尊奉為媒神,又稱“高媒”也就是婚姻之神、媒人之祖。人們祭掃這位婚姻之神,典禮十分隆重,修了女媧娘娘廟、安陽官、或高煤廟,奶奶廟、始祖廟,用豬、牛、羊三牲齊備的“太牢”和最高禮節來祭祀她。每年的孟春二月,善男信女們雲集於此緬懷始祖,重禮焚香,青年男女也在女媧廟前歡游作樂,數千年過去了,紫雲山仍保留著農曆二月二的廟會。依然如《周禮》所載“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傳說中,這時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可以自由幽會,任何人不得干涉!這就叫做“天作之合”,即是青年男女結了婚以後沒生兒女,也紛紛到女媧廟中求子,來此祈子的人絡繹不絕,於是這位媒神又兼作了送子娘娘了。紫雲山的安陽行宮裡,年輕夫婦在女媧神像面前“祈娃娃”的習俗,延至今日。

人們把女媧娘娘說成始祖創婚姻制度和充當最初的謀人,這與她的人類老祖母的身份完全是一致的。這也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的一種現實;婚姻以婦女為中心,女族長掌握著全族的婚姻大事。

人們還說女媧發明了“竹笙”這種樂器,《世本》稱“女媧作笙簧”。在南方許多民族中,小伙子常常吹著蘆笙向心愛的姑娘求愛,笙簧不啻為建立巒情的一種媒介。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鍊石補天:女媧除了“摶土造人”的偉業外還表現在她“鍊石補天”。據說女媧創造了人類以後不知過了多少年,天地間突然發生了一次大事故,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間發生了一場惡戰,共工戰敗,共工一怒撞向不周山,天有四極,靠四極支撐,撞蹋了西北一支擎天柱不周山,弄得天塌地陷,天河水傾瀉人間,發生水患,人類幾乎遭到了絕滅的災難。

紫雲山上到處是五彩石,女媧在紫雲山上揀選了許多五色石,堆聚在一一起,用火燒成石漿,把天上的窟窿補好;又用蘆灰把洪水沖成的溝壑填平;把為害民間的黑龍殺掉,人類終於從這次災難中解脫了出來,她面對滅頂之災,毅然拯救人類出水火,是人類的保護神。由於女媧的神話深入人心,她所創造的偉業受到後人的無比尊敬。

新中國成立後,女媧鍊石補天的故事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本和《中國少年百科知識全書》(上海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於1987年9月25日發行的《中國古代神話》郵票,第一枚就是“女媧造人”。這充分體現了人們對創造人類,為民除害、銳意進取的始祖母高尚品格的崇敬。

鞍坡山上的安陽宮

相關詩詞

李白的《將進酒》寫於紫雲山

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曾多次到嵩山遊歷訪友。開元十四年,李白離開揚州,在陳州(今河南淮陽)拜訪了刺史李邕後,來到了嵩山南麓的汝州,本想到東都洛陽一觀東都和嵩山風光,但因囊中羞澀,只好到南陽遊歷。在南陽結識了詩人崔宗之,崔宗之邀請李白到他的嵩山別業隱居,而胸懷大志的李白沒有答應,又一次與嵩山失之交臂。不久李白遊歷到湖北襄陽,在著名詩人孟浩然處結識了隱居嵩山的著名隱士元丹丘,自此對嵩山十分仰慕。

開元二十年秋天,年屆三十的李白來到了嵩山,盡訪嵩山勝跡。吹笙跨鶴的王子晉最使李白神往,但時隔千餘年無處尋覓,無奈寫下了《感遇》一詩:“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金骨既不毀,玉顏自長春。可憐浮丘公,猗靡與情親。舉手白雲間,分明謝時人。二仙去已遠,夢想空殷勤。”聽說嵩山有個女道士焦鍊師,住在少室山下石室中,已經兩百多歲了,看起來僅有五六十歲的樣子,不食五穀,身輕體健,行走如飛,千里之遙,朝發夕至,於是李白就在嵩山到處尋求。一連找了多日,連焦鍊師的影子也沒有見到,只好寫下了《贈嵩山焦鍊師》一詩,表示甘願跟她修道學仙的心情。今人登嵩山峻極峰途中,可欣賞刻在中嶽行宮西南峭壁上的這首詩。

然後,李白便往潁陽,到嵩山的余脈紫雲山訪問故友元丹丘,二人“同衾臥羲皇”,極盡“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的安居之歡。看到元丹丘新卜的別業潁陽山居,北依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台,極目妝海,雲岩掩映,景色優美,李白心裡非常仰慕,真想和元丹丘一塊隱居,對元丹丘隱居生活甚為嚮往,於是接連寫下了《題元丹丘山居》、《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觀元丹丘座巫山屏風》、《元丹丘歌》等幾首詩。其中《元丹丘歌》最為著名:“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峰長周旋。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游心無窮。”元丹丘還特地請李白將《題元丹丘山居》一詩寫成一個大橫披,請工匠托裱後懸掛在其山居的草堂壁上。

這年冬天,李白離開了登封,到了洛陽龍門。在洛陽盤桓至春天的李白在一個月夜聽到了有人吹奏玉笛《折楊柳》,這激起了他的思鄉之情,就寫下了《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折楊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於是便起程回到了安陸家中。這一次,李白在嵩山地區呆了將近半年時間。

五年之後,李白從太原元演處回到了洛陽。元演的父親是太原府尹,臨行前,除送給李白一大筆盤纏外,還送了一領價值千金的狐裘和一匹五花馬。在洛陽遇到了從蜀中訪道回來的元丹丘,元丹丘邀李白到他的潁陽山居小住,李白因想念女兒而婉拒。分手第二天,已回到潁陽的元丹丘又派人送信來,信後還附有岑勛的一首詩,詩中說渴慕已久,機會難得,已置酒相待,因此請李白務必到潁陽山居。於是李白便第二次來到了嵩山。

潁陽山居,李白是故地重遊,和岑勛雖是初次會面,但彼此因元丹丘也神交已久。一天,三人一齊遊覽了嵩山紫雲山,遙望黃河,蜿蜒東來,好像自天而降,東都洛陽也盡收眼底。回到山居時,明月初升,他們一邊在院中開懷暢飲,一邊高談闊論。最後談到寫詩,岑勛求和,李白馬上就寫了一首《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自比為黃鶴,在“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中,懷才不遇的李白又借酒澆愁,揮筆寫下了千古名篇《將進酒》。住了一段時間後,李白告別他們二人回家,並寫下《潁陽別元丹丘》一詩。

除此之外,李白還有一次和嵩山的約會。李白後來雲遊廬山、霍山一帶,元丹丘又從嵩山發來邀請,李白這一次本下定決心“舉家就之”、“長往不返”,因此寫下了《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爾能折芳桂,吾亦采蘭若。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鍊金藥。”

李白寫嵩山的詩歌,有關元丹丘的就有十多首。與嵩山有關的詩歌還有《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送楊山人歸嵩山》、《嵩山采菖蒲者》、《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贈盧征君昆弟》、《口號贈盧征君鴻》、《酬崔五郎中》、《奔亡道中二首》等。他甚而將嵩山作為家鄉看待,他在《送楊山人歸嵩山》中說:“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紫雲山下廟會

上山 上山

紫雲山下廟會,在紫雲山和中靈山之間,中靈山之陽,又叫中靈山廟會。中靈山廟會在每年的農曆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及九月九幾個日子。如果到了會日,山腳下的車輛將會排成長龍,到山上趕廟會的遊客、香客,則是比肩接踵。廟主們為了迎接廟會,都會早早地就備好物品,糧油、蔬菜整車往山上送。每逢廟會時,廟主的親戚朋友還會上山幫忙。同時,廟主們還要聘請廚師為香客們做飯。由於香客們太多,用的飯鍋是一次能盛10擔水的大鍋。飯是從早上8點鐘開始開飯,30分鐘一鍋,到下午5時,每個大廟宇都會做一二十大鍋的菜。即便這樣,吃飯的香客還是排著隊等待。此外,有人專門燒火,有人專門切菜,有人專門洗碗。香客們或坐或站,在那裡吃得津津有味。

歷史

紫雲山是中國最有名的隱居地

隱居的祖先該歸為名叫許油的隱士。在石道鄉的北面,馬鞍山下,有個隱士溝,是許油隱居的地方,據傳許油在隱士溝隱居(穎河水洗耳)。許油是許姓人的祖先,當今的許昌與他有關。相傳堯帝曾三次禪位於他而不受,比劉備三請諸葛的級別要高多了。有個地名叫“三過堯”,是堯帝請許油三次路過的地方。

紫雲山洞穴有50多個,這些大大小小的洞穴均為古人類賴以棲身的地方。近年來,紫雲山發現了大量的石刀、石斧、石鑿和瓦陶片等均為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和生活用具。

歷史上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遊樂,尋根覓祖。唐代大詩人李白、岑參,宋代宰相歐陽修、范仲淹都來此駐足,留下了奇文絕名,名志珍。

相關故事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左傳》故事,也是《古文觀止》的開篇大作《鄭伯克段於鄢》,鄭武公夫人姜氏當年生莊公時難產,所以一直不喜歡這個大兒子,而偏愛小兒子共叔段。姜氏想立小兒子為君主,可是他的丈夫武公不同意。及至莊公繼位,姜氏就一意幫著小兒子討封地,最後發展成和共叔段一起陰謀造反,想要推翻莊公。共叔段襲擊莊公時,母親開城門做為內應,結果失敗。做母親的做到這份上,也難怪大兒子有怨氣了。莊公在打敗共叔段後,就把其母安置到了城穎(即現在的穎陽),並且當面發下重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可想而知,莊公很快就後悔了。

後悔歸後悔,這話已經說出去了,收不回來了。不要說他是一國之君,按古人之重誓,就是普通人我想也拉不下臉回頭去討好對方。後來就有個叫穎考叔的孝子給莊公出主意,他對莊公說:“這有什麼好為難的呢?如果挖地,一直挖到有泉水之處,然後在隧道裡面和母親相見,那有誰敢說這不是在‘黃泉相見’呢?”後來故事的發展,我想也不用說了,自然是母子和好如初了。這裡既有古人的智慧(說狡猾也行),也不得不說有文言的功勞。說到文言,還是忍不住想補充一點母子“黃泉相見”的場面細節。左傳里是這么寫的,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讀公與其母的入隧及出隧詩,是不是帶點讓人動容的成人的天真呢?

民間還流傳:“大滹沱,小滹沱,滹滹沱沱到黃城”的順口溜。大滹沱,小滹沱為兩個村莊,就在黃城和穎陽的中間,穎陽即現在的穎陽鎮,黃城在君召北邊,為春秋古城,現存完整城牆3000多米。大滹沱,小滹沱相傳是莊公和他母親經過地下隧道在地下相見的經過之地。

如今在穎陽有穎考叔祠。黃城古城牆,是春秋古城,現保存完好的有3000多米。

萬丈峽谷

紫雲山巔兩峰之間刀削斧劈形成一道峽谷,深一千二百餘米,號稱萬丈溝,站在懸崖邊俯瞰谷底分人頭暈目眩。由於山高谷深和複雜地理環境的原因,臨淵高呼回聲千盪百回,香客們說這是中靈山,山異,神更靈!不時有人站在崖邊對著山谷與始祖母對起話來:

老——母——娘

哎——

在幹啥?

紡——棉——花——

聽起來跌宕起伏,餘音冗長,情意綿綿。為紫雲山景區的一大奇觀。後人有詩曰:

萬丈峽谷萬丈崖,一聲呼喚百人答。

悠悠回音繞耳畔,疑是老母在紡花。

旅遊路線:從鄭州或洛陽乘車,沿鄭少洛高速,到君召下車,沿君召到穎陽的高速路輔道到穎陽往北,中靈山下,即紫雲山的西邊,車走不動時下車,步行上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