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作40餘載
楊五計先生現在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工作,負責中心工會工作和負責中心招投標檔案管理工作。昨天下午,楊先生在他的辦公室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楊先生說,他自幼愛好文學,16歲那年,就獨立完成了一部四五萬字的文章,恰好被作家楊沫看到了,楊沫看完後鼓勵他說,“你一定要堅持,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當時楊五計先生並不懂得成功究竟是什麼,他只知道,自己就是愛寫文章,只要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一些人有所感觸,他就會寫下來。楊五計先生最愛的便是寫詩做賦,他甚至每天都能創作出新作品,有時候思緒來了,一寫就是五六篇,一寫就是40多年。
137次修改終成《紫禁城序》
楊五計先生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故宮,他一直在想,紫禁城是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它既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結晶和建築智慧的瑰寶,又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縮影和中國至高無上皇權的代表,為什麼從來沒有人為它做賦呢?去年2月,楊五計先生第一次有了為紫禁城做賦的想法,從此他每天清晨6點鐘就穿過北海公園來到景山公園,“登臨景山頂,俯視於故宮;漫步護城河,仰止於觀樓。”日復一日的親近接觸,楊五計漸漸熟悉了故宮的氣息。去年4月17日,他突然找到了靈感,“唯採用王勃的《滕王閣序》為‘譜’,才足以展現紫禁城之恢弘,中華民族之氣魄。”當天下午,楊五計一氣呵成,創作出了《紫禁城序》的框架。仔細琢磨了1個月,才最終完成了初稿。
為了使作品更加完美,楊五計依然每天到故宮走上一圈,回到家後再對自己的初稿進行一次次修改。楊五計把每一次修改的時間和修改內容都做了記錄。記者數了一下,一共137次,修改創作的時間既有清晨和日暮,也有正午和子夜。可以說,在工作之餘,楊五計幾乎都在琢磨如何修改這篇賦上。
希望更多人熱愛古詩詞
2010年1月20日,《紫禁城序》在人民日報正式發表,得到了讀者們的一致讚賞。有網評稱:《紫禁城序》氣勢磅礴,豪氣橫生,頗有王勃《滕王閣序》之神韻,更兼孫冉翁“天下第一長聯”之雄風!讀罷令人詩情翩然而至,敬意油然而生;但得撫今追昔,能不感慨系之!
楊五計說,他是1969年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知識青年,1977年恢復高考後,才有幸考上大學。他認為,現代社會精神文明、時代文化已經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對中國詩詞歌賦的普及還要發揚光大。作為中華詩詞學會的一員,楊五計先生認為“古詩詞有氣勢、有力量、有情感,應該成為中華文化的中流砥柱。”
詩詞全文
《紫禁城序》(作者:楊五計) 幽燕古都,帝厚金城。龍脈北斗,東渤滬津。引玉泉而存密陵,經頤和而獲萬清。永樂華寶,列世界遺產之林;古燦盈輝,領紫禁城冠之榮。霞彩峙光,氣勢偉精,集歷代建築之嬌,匯東方堡郡之魂。凝神持筆之久望,登景俯臨;尋護城河之觀樓,水影柳蔭。珍奇詩畫,星布華庭;玉翠屏窗,月柱瓦金。角樓飛檐,風格綺之班宗;銀波粼繞,氣抒匠之天成。四門精華,正門五鳳;雕梁翼閣,明廊麗宏。
天端午門,五橋潤豐。玉漢白而柔泉清,玲瓏橋而太和尊。東西華於兩路,神武北於拜宗;謁陵寢之神道,聚萬寶之山崇。外朝勤政,內絹豪迥;太中保和,三殿華中。帝皇權傾,舉國靜之聆聽;遍綴蘭花,乾清交泰坤寧。文華麗,武英精,御花園秀嘉瓊,帝懷妃嬪擁行。三殿聖基,別離萬戶之家;紫檀鐫石,運河繁通之京。車騰馬嘶,星夜兼程。月影與驚燕齊飛,碧水共千旗一色。勞民官怨,聲嘆河堤兩岸;雁避酷景,鳴哀京郊之畔。汗淚九州,金殿宇飛。青絲白而思家親,忠骨盡而未留名。宮庭園光,中華智慧之靈;皇城華址,願累心中之筆。堯舜聚,孔孟承。百花映於今昔,喚萬民於遐廷。天驚地洪,循自然之規律;無須久悲,護生靈之常經。展皇宮於民睿,望天壽於青山。中軸定而門居中,通神道而陵微西。
壯乎!井岡雄關,誰持沉浮之纓?星星之火,壯懷延塔之濱。抗日英斬元兇,追窮寇於江中!
振乎!日魔敗滅,民濤歡涌。前朝朽矣,中華誕生。殘弱潰於台馬,金門炮鳴;兩岸淚望峽海,豈無歸情?所幸一水同祖,共享黃宗。抗日先鋒,誰無賞月之心?中華兒女,共築烽火長城。三通慧而多贏,渡海聚而群英。寶島奇豐,終連華夏,一乳同胞,攜手揮程。國父中山,頻囑同志肝膽;金融海嘯,豈聽他鄰之笑!
勇乎!五俊雄軀,九洲領軍。十年靜案,難面敘之思尊;三顧請纓,推冷避余室空。倚小樓於天命,迎晨光於萬傾。非名門之宗屬,慰廣泉之親朋。香館筆會,奮書以呈;雅集幸甚,恰逢伯明。單騎一馬,摯熱切而傾腸;鍾期即遇,聆陽春而花明!
感乎!霞雲紅葉,盛景長情。雙清別墅,主席慈戎。三役融鐵,狂掃窮敵匆匆;雄師千帆,劍指南嶺梧桐。東方晨紫,壯麗航程,巨人宣告,永享太平。人民銘心,特獻筆盛宴爾:
皇宮金瓦紅牆悠,國珍瑰寶護千秋。
古城春貌尋高望,唯登香山攬景收。
紫禁粼粼南北海,白塔漣波繞雲頭。
金鑾寶殿錦繡在,百姓盪槳笑揚舟。